【理论园地】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6-9-30 16:37:48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535

【理论园地】

构建E时代学校红十字文化传播的“多媒体”

范燕瑞

 

学校传播红十字文化是一项“文化工程”,对于培养青少年“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学校要积极传播红十字文化和精神,倡导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理念,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开展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到的实践活动。而在E时代的今天,传播红十字文化的平台日益丰富,不仅有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有网络、QQ、微信等新媒体。尽管如此,学校红十字会还应该不断发现、构建更多的传播介质,建设红十字文化传播的“多媒体”。   

(一)融入德育教育,宣扬传播理念

红十字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与德育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主题有契合之处。结合红十字人道主义精神,我校将德育分为三个教育专题:低年级——内孝外敬,启迪爱心;中年级——文明诚信,博爱为怀;高年级——协作责任、公正公平。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相关的主题活动,将德育教育和弘扬红十字生命价值和精神有机结合,通过各类德育教育专题,增强自主和自我保护能力;英语、语文、科学、美术等课堂也同样是宣传和实践红十字会精神的天地。为了能使红十字精神能更加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学校在各年级推荐了一批红十字运动知识导向的电影和书籍供学生选看、选读,每位学生可以撰写了书评和影评,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学生对红十字精神意义便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加强学科渗透,拓宽传播广度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懂得生命的珍贵,我校将学生“自救互救与民防知识”拓展课纳入到生命教育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与训练。民防教学课程以人民防空和防灾减灾为主线,在民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消防知识培训(涉及消防常识、火灾预防、火灾报警、灭火技能、火场逃生、伤员救护等,要求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逃生基本常识,能够扑灭初起的火灾),做到疏散隐蔽训练与解散集合训练相结合,自救互救与体育保健相结合,预防《地震》与自然课程相结合,防《交通事故》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简易《防毒器材》制作与劳技课程相结合,撰写民防知识小论文与语文拓展阅读相结合等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充分掌握已学的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民防知识教育与训练活动,使学生受到外界潜移默化、正确引导、熏陶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探索性、验证性、实践性。在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了发挥,自身努力的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对事物的兴趣不断得到激发和维持,从而产生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以主题活动,丰富传播载体

红十字精神教育的行为渗透只有在长期的有目标的活动中才能实现。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学校红十字精神教育应该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开展了各种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珍爱生命的活动。

1、自救互救活动

我校引进具有专业救护技能的救护指导教师,并拨出专款作为活动经费。除了平时开展初级急救、救护技能普及培训工作外,我校开开设了“急救包扎”的校本课程。每年暑假还举办以救护技能训练为主题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并在普及的基础上组建了2支训练有素的救护队,每逢“5.8”纪念日、“世界急救日”,校园内可以举办救护技能比赛。队员们熟练的动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感染在场观摹的同学们。有的学生在观后感中是这样写的:“只见充当‘伤员’的同学迅速躺下,等待队友的救援。哨声一响,救护队员争分夺秒,全力冲向‘受伤’的队员,打开医药箱,拿出三角巾,进行了包扎,其技术娴熟令在座的观众赞不绝口,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虽然他们是业余救护队员,但是他们的救护动作,简直可以和正式救护队员相媲美。”。的确,熟练的动作来自平时严格的训练,只有反复动手演练,才能在比赛中不出一丝一毫的差错。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感悟奉献,这正是生命教育的内涵。

2、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

每年12月份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月,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来传播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我们通过主题班会、编演文艺小品、举办预防艾滋病知识征文、创作漫画等形式,来宣传怎样预防艾滋病。我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小手牵大手”,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宣传给爸爸妈妈。

3、观看公益影视作品

我校还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观看公益影视作品。红十字总会和部分地方红十字会采取合作的方式拍摄的影视作品并不鲜见。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刘深执导的90分钟纪录片《25个字》,再现二战期间中国三姐妹在南京、柏林和伯克利之间传递红十字通信的历史故事,感人至深,在2012年4月第45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铜奖。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公益电影《血缘关系》及北京市红十字会参与制作的《爱在生命中传递》等影视作品,也都是成功的案例。这些有关红十字文化与精神的影视作品更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在观看影片时,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培养。

4、控烟、禁烟教育活动

我们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控烟、禁烟教育活动, 完善各类控烟制度,在控烟工作上形成自身的特点,通过控烟倡议书的签约,世界无烟日的活动的开展,组织“七个一”的宣传方式(即让学生“读一本禁烟的书籍,寄一封劝阻家长吸烟的信,接受一次禁烟健康教育,制作一张禁烟的电子小报,画一张禁烟漫画,写一篇倡导禁烟的文章,编写一条禁烟标语,”)等,使学生从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紧急疏散逃生演练活动

为了防止因天灾人祸造成学生人身伤害,增强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能力,保护师生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避免学生伤害性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整治,安全第一”的原则,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我校每周四的下午都会组织“紧急疏散演练”。

为了保障这项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特制定有关本校遇到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情况时,相关人员紧急疏散预案,这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进行人员疏散时,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必须遵守的方案。当警报或疏散命令发出后,全体在校人员要立即按照此方案,听从救援人员的安排,每个班按照学校规划好的疏散路线,排成单行,依次疏散到操场上的指定位置。通过紧急疏散现场演练,让全校师生熟悉逃生路线,以达到有序、迅速的引导师生安全疏散,目的是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性天气等紧急情况时能够逃生自救,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达到有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学生通过突发紧急情况下参与性、体验性、直观性等疏散演习,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并能把所学的技能带回家,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来增强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

(四)用关爱行动,落实传播实效

每年5月份的第2周是我校募捐、义卖周。老师们捐出自己的一日工资,学生们举行红十字义卖活动,学生们将自己家里闲置的东西拿到学校来卖,有需要的同学可以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将这些义卖的欠款捐给红十字会,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每一次义卖活动都令学生热情高涨,各班早早布置好自己摊位,摆放着班级同学带来的各种物品,师生争相购买,都希望能奉献一份爱心。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献爱心的意识,又让学生通过义卖活动学会了节约。

(五)运用新媒体,让传播更加好玩

新媒体作为传播的一种新的方式,在学校红十字文化的传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新媒体的多样性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公益体验。一是新媒体形象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不仅包括文字和图片,还有视频、语音,以及更加丰富的图片和表情符号等,公益信息可以制作成形式活泼、引人眼球的影像视频等,通过界面友好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公益组织的工作与活动,能满足当前受众对信息的全方位感受需求。二是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技术发展出形态各异的公益参与形式,提高了公益传播的趣味性,把公益变成生活中“好玩儿的事”

利用新媒体,我们可以让公益变得高效与好玩。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学校的QQ和微信平台,为家长和学生推送一些公益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还可以为家长推荐具有公益价值的影像资料等,让师生、家长都能够接受到红十字文化的一种熏陶。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推广一些已经开发成熟的一些公益产品APP和公益体验,激发师生参与公益热情。比如,爱盟公益开发的“行善”APP,让日常的运动健身和公益结合起来:手机上安装这款软件后,日常上下班、约会、逛街,跑步等运动过程中通过计步获得积分,当你走了1000步时,就可以选择一个公益项目,捐出1元钱,企业来为这1元钱买单。至今“行善”已上线14个公益项目,包括山区贫困儿童的“免费午餐”、关注尘肺病人的“大爱清尘”等,其中已完成12个项目,筹款累计80余万元,相当于行客们行走了8亿步,环绕地球12圈,累计参与活动上百万人次。

总之,学校传播红十字文化,要有继承,有开拓,有创新,只有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才能构建、完善红十字文化传播的“多媒体”,也才能发挥强大的传播能量,培养青少年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绿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