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牵挂——回忆彭珮云领导中国红十字会参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往事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8-5-15 13:50:23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104

永远的牵挂

——回忆彭珮云领导中国红十字会参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往事

编者按:1999年至2009年,彭珮云担任中国红十字会第七届、第八届会长。这10年,是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10年,印度洋海啸国际救援、汶川地震救援、理顺管理体制、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一连串重大事件,推动中国红十字会在社会上赢得极高知晓率和影响力,建立起了开放式、社会化的运行机制,为推动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稀之年担重任,一生大爱写华章。年近九旬的老人对红十字事业仍念兹在兹,一日不忘。近期,又赴川参加“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10周年纪念仪式,对当地红十字会工作及项目进行考察、调研。老人对红十字事业无比热爱的拳拳之心,值得所有红十字人景仰和追随。近日,恰逢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钱江所撰《彭珮云传》即将付梓出版,本报获授权刊发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2008年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这天下午,彭珮云正出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代表事迹报告会”。

14时28分,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感觉地面晃动,抬头一看,礼堂大厅中央的大型吊灯也摇晃起来。她推了推身旁聚精会神听报告的彭珮云:“感觉发生地震了,大吊灯在晃。”彭珮云的心一下提了起来。

几分钟后,江亦曼的手机收到短信:四川发生大地震。彭珮云立即要求江亦曼及另一位在场副会长苏菊香与四川联系,全力救灾。

15时20分,四川省红十字会向总会第一次报告地震灾情。16时,总会下令,从成都备灾分中心调拨557顶帐篷、2500床棉被、9300条毛巾被,立即装车送往灾区,成为第一批抵达灾区的物资。

23时5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发中国红十字会救灾募捐紧急呼吁,公布募捐账号。当晚,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大楼彻夜通明,一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震灾的战役,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

 

人在北京,心在四川

5月13日清晨7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中国红十字会“5·12”地震救助呼吁》,开通15部抗震救灾捐赠热线电话,24小时接受公众捐献。

上午8时30分 ,总会抗震救灾指挥部正式成立。9时,副会长郭长江率队,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联合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以及香港、澳门红十字会成员同乘飞机赶往灾区考察灾情。因成都机场受损,临时在重庆降落,乘车转道成都。

同时,总会调派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华山医院、中国武警总医院、北京市紧急救援中心(999)、河北、安徽、湖南省红十字会6支应急救援队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并通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发出国际紧急救援呼吁。各地红十字会也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抗震救灾。

彭珮云也想亲赴四川。身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她认定自己必须这样做,“四川省红十字会救灾工作压力大、头绪多,我到现场,不仅可以鼓舞士气,还能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但此时,她已年近80岁,灾区余震频繁,公路毁坏严重,时有塌方和山石滚落,总会执委会同事多番劝阻,表示已派工作组前往灾区一线,您老人家坐镇后方发挥的作用更大。四川省负责安全警卫的部门也拦住了她。

按捺住即刻赶往灾区的迫切心情,老人人在北京,心在四川,每天关注四川灾情,接连出席捐赠仪式,通过高层协调中国红十字会接收境外红十字组织捐赠物资入境运输问题,赴各单位看望辛勤工作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专访,向社会各界介绍中国红十字会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情况,感谢各界对灾区人民的支持。

17日上午,为让红十字会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她拿起红机电话,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秘书通话,请他转告副总理,希望更好地发挥红十字会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请国务院确定救灾事务与红十字会的联系人,安排红十字会代表参加国家减灾委员会会议,以配合开展救灾工作。

彭珮云的电话马上得到回应。当天下午,江亦曼、苏菊香接到通知,出席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

会议议程紧凑,红十字会代表还没有发言,会议就结束了。

就在与会人员各自散去,温总理也走向门外时,江亦曼、苏菊香快步上前。“温总理,我们红会有意见要说。”江亦曼大声说。

温总理停下脚步。

“温总理,我们建议,对这次抗震救灾采取开放式态度,接受国际社会和友好国家的援助。”江亦曼介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已经有多个国家红十字会向中国红十字会表达派出救援队伍(包括医疗队伍)的意愿,按照国际红十字运动惯例,这类援助应该接受。

 

温家宝认真听完,立刻要求把参加此次会议的王毅(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叫回来。

表述完意见后,江亦曼、苏菊香乘车返回,途中接到王毅来电,称刚离开会场便被温总理召回,要求他与红十字会商量,怎样通过红十字会争取国际援助。

江亦曼、苏菊香随即掉转车头,返回国务院和王毅商洽。

18日晚23时,总会向外交部紧急报送“关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适当接受有关国家派遣医务人员来华协助抗震救灾的请示”。外交部立即批准,同意接受日本、俄罗斯、意大利以国家红十字会或政府名义派医务人员赴灾区。随后,总会又决定接受德国红十字会派员在四川地震灾区设立红十字野战医院,在救治伤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2日,彭珮云参加总会执委会会议,了解到四川省红十字会发放捐赠款物时出现混乱,她立即与时任四川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波通电话。在电话中,张波表示,人手少,工作繁重,大家太忙太累,受抱怨太多,压力太大!

彭珮云安慰她:“在这样的大灾难中,公众有些抱怨难免,要忍辱负重继续做好救灾工作。你们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连续作战,非常辛苦,请大家保重身体。”

张波又提出,希望彭会长帮助,向时任省委书记刘奇葆反映困难,给四川省红十字会增加人手。彭珮云立即答应,放下电话就给刘奇葆写信,请苏菊香带往四川。

25日,苏菊香向刘奇葆面交彭珮云手信。省政府迅速向省红十字会派来10名财会人员,使这里接收捐赠的秩序得到有效疏理。

 

如果出问题,我自己负责!

高度紧张的5月过去,彭珮云再也按捺不住对灾区群众的牵挂之情和对红十字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的关切,执意要去灾区。

这次,面对各方劝阻,她态度非常坚决,几次对秘书陆慧丽说:“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灾害,我身为红十字会会长怎么能不去呢?”老伴王汉斌也支持她:“这回你要去!这是责任所在!”

此时,正逢时任国际联合会主席托罗、副主席近卫忠辉来到北京,要赶往四川灾区。身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坚决要求一同前往。面对执委会同事的劝阻,她说:“这次去四川灾区,你们不用考虑我的安全。如果出了什么问题,由我自己负责!”

6月2日下午,彭珮云抵达成都,稍作休息,立即听取了时任卫生部机关党委书记姚晓曦对四川地震灾情的介绍。19时30分,总会派驻四川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洪俊岭赶来汇报工作。

洪俊岭介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级红十字会接收的社会捐赠款物数量之巨,史无前例。最多的一天,成都火车东站接受了60车皮救灾物资,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捐款收据单已经装满了17箱,重达300多公斤,填写收据的志愿者磨肿了手指。

看到红十字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彭珮云深感欣慰,一边认真听汇报,一边做笔记。

说着说着,洪俊岭发现老人明显有些累了,有时将头部后仰,靠在椅背上舒缓一下,但还在坚持认真听。

“今天是不是先说到这里?”洪俊岭请示。

“不,你继续说,我还是坚持一下,多了解一些情况。”彭珮云回答。

当晚,洪俊岭的汇报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随后,他告辞,以为奔波了一天的老人该休息了。然而,秘书陆慧丽的工作日记是这样记录的:彭珮云稍事休息,晚10时开始准备第二天的讲话。

随后几天,彭珮云接连听取四川省红十字会和总会前线指挥部正式汇报,陪同托罗、近卫忠辉一行深入重灾区视察灾情和救灾工作,与各方面负责人会面并召开座谈会,看望工作人员、志愿者和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人员,基本没怎么休息。

4日上午,彭珮云召集德阳、绵阳、阿坝、广元、雅安、成都等重灾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座谈。看到年近80岁的老会长亲自前来,大家心情很激动,也很复杂。当时,仅四川省红十字会就接受了30万笔捐款,13.47亿元资金,6.5万吨救灾物资,所有人全力以赴开展救灾工作,但由于人手少,缺乏大灾救灾经验,工作显得忙乱,受到许多质疑和责备,原本已心力交瘁的他们感到十分委屈,很多同志现场落下了眼泪。

彭珮云的眼圈也红了,但她很快平静下来,告诉在座同志:“我一直惦念着你们。你们身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任务艰巨繁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体现了红十字人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

“这次大地震,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接受了上百亿元救灾款物,是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的信任。红十字会人员少、基层组织不健全,面对这样的艰巨任务确实存在较大困难,一定要依法独立自主地管理使用社会捐赠的救灾款物,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和使用,做到程序规范、手续完备、账目清楚、统计及时。”她说。

至于流言蜚语,她安慰大家:“群众对我们有很高的期待,我们即使受一点委屈也不要在意。只要我们行得正,什么都不怕,要把群众误解和质疑看作对我们这支队伍的考验和锻炼,主动多做正面宣传,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及时澄清事实,取得群众的理解。”

彭珮云还由此谈到切实加强红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这次救灾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强红十字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要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积极推动市、县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

 

压力越大,越要冷静

那段时间,彭珮云的笔记本上每天都密密麻麻记满了灾情和红会募捐数据。她为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精神感到鼓舞,也警惕着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漏洞。

在多个场合,她反复强调,在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下,红十字会筹募了数额巨大的救灾款物,要根据灾区需求,对捐献款物进行依法管理,合理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让捐赠者放心、社会满意,使红十字会声誉得到弘扬。

后来,果然如她所料,随着救灾工作的全面开展,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针对红十字会的负面传言:有犯罪团伙打着红十字会旗号非法募捐,有人冒用红十字会名义运输销售救灾物资,也有人散布谣言称某县红十字会人员购买救灾药品虚开发票金额。更有甚者,将总会备灾救灾仓库早期采购的18150顶帐篷(共计2175万元,平均每顶单价1175元),传言为每顶帐篷为“上万元”的“天价帐篷”,一时间流传甚广,引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不安。

5月22日下午,彭珮云在总会机关听取汇报后,要求认真对待“天价帐篷”等质疑,尽快公布实情。江亦曼回忆,当时听到“天价帐篷”流言,她的压力很大。彭珮云得知后叮嘱她:“压力越大,越要冷静,要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应对。”

几个小时后,总会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就捐赠款物使用做出解释,说明运往四川灾区的帐篷每顶为千元左右,并公开承诺,红十字会在救灾中账目和分配物资会做到公开透明。

5月24日下午,彭珮云在总会接受凤凰卫视阮次山专访,再次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社会各界作出庄严承诺:继续依法严格管理、合理使用捐赠款物,接受政府审计和社会监督,用严谨的态度、规范的运作维护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她叮嘱大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红十字会的声誉”。

6月1日,前往四川灾区的前一天,老人再次接受《凤凰卫视》吴小莉专访,介绍中国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中开展救助工作的情况,包括捐赠款物的使用和流向,回应国内外广泛关切。

 

始终为之心系的土地

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是否顺利,灾民是否按时搬进了新家园,是彭珮云一直记在心上的事。

2009年,她两次前往成都、绵阳灾区看望灾民,调研红十字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考察重建项目。

在成都市彭州小鱼洞镇江桥红十字博爱新村落成仪式上,她向准备乔迁的村民发放新居钥匙,祝福他们安居乐业,重建家园。

出席国家电网支援的绵阳安县柴育新村重建项目竣工典礼仪式后,她走进几户刚刚搬进新居的村民家中,与他们拉起家常,谈笑风生。

她还来到绵阳市红十字会,详细了解红十字会灾后重建项目的进展情况,要求红十字会认真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保证建筑质量,积极开展心理救援,努力帮助灾区群众重建精神家园。

“我们接收了全国、全世界人民捐赠的大笔款物,必须全力以赴,用热情和智慧扎扎实实地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并抓住这个契机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市、县级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助手作用。”她强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四川民众的努力奋斗下,灾区面貌焕然一新。为了亲眼看一看灾后重建的美好景象,看一看灾区人民在战胜伤痛后的幸福生活,彭珮云一直在等待着、盼望着。

2011年5月初,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前夕,已经从会长职务退下来、担任中国红十字会特别顾问的彭珮云再一次来到汶川、北川。82岁高龄的她,恰逢腰腿病发作,强忍着疼痛,坐着轮椅,第4次踏上了这片难以忘怀的土地。

在北川老县城等地震遗址,仍完整保留的惨烈景象让她震撼不已,心痛不已。而在汶川县映秀镇、水磨镇,在北川新县城,整齐漂亮的博爱民居、宽敞坚固的北川中学、充满现代气息的博爱医院、幼儿园,和一张张充满感恩和知足的笑脸,又让她欣慰不已,高兴不已。

在映秀博爱新村的民居里,她拉着主人的手,亲切地用四川话和他们拉起了家常,由衷地祝福他们的生活幸福、红火。在北川中学新校址,她高兴地和同学们对话、合影,“希望你们都加入红十字会的行列,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回报社会”。

2018年5月12日,彭珮云再一次来到四川,参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并在仪式后,顶着烈日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看到村子在党和政府、红十字会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实现了水通、路通、电通,还有不少村民买了小汽车,她非常高兴。

“我们共产党、我们红十字会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年近90岁的老人说。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