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爱心,万人接力——青岛“微尘”的爱心之路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8-6-15 14:29:55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126

一颗爱心,万人接力

——青岛“微尘”的爱心之路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召开。

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的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青岛一分钟》里,出现了一个爱心群体,他们共同的名字是“微尘”,片中解说词为“一分钟,传递一颗爱心”。

这个集结在红十字周围的爱心群体,作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已成为青岛城市文明的象征,展现在世界面前。

14年前,2004年,一对中年夫妇来到青岛市红十字会,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5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以便开具收据时,他们留下了化名——“微尘”。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捐款记录时,惊讶地发现,在2004年以前,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进行过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为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

面对青岛市红十字会的感谢,这对夫妻说:“人应该有一颗同情心,我们是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此后数年,“微尘”这个名字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捐款记录上多次出现。多年来,“微尘”已累计捐款数十万元,但他们却一直不愿露面,并拒绝任何媒体采访。

神秘的“微尘”引发了青岛市民的强烈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化名。“微尘”逐渐超越了一个名字的内涵,成为一种充满爱心的精神符号。

默默无闻、不图回报的“微尘”越来越多,由一个人发展成一个群体,由一个群体成为一种风气,“微尘”渐渐成为成青岛的爱心名片。

此时,青岛市红十字会抓住机遇,全力培育打造“微尘”公益品牌。第一,开展寻找“微尘”、讨论“微尘”现象、宣传“微尘”事迹等活动;第二,开展征集“微尘”标识、推出“微尘”项目、义卖“微尘”徽章等活动;第三,抓住“微尘”参评“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的机遇,推动“微尘”走向全国。

2005年6月15日,“微尘”标志、徽章及相关资料被青岛市档案馆永久收藏,这是建国以来该馆首次对一项公益活动的资料进行整体收藏。

2008年,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倡导扶持下,以“微尘”公益品牌为依托,由认同“微尘”公益理念、自愿参与公益事业的十余位青岛爱心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了红十字微尘基金。这是一个集募捐筹资、项目救助、组织建设、品牌推广于一身的综合性基金。

十年来,红十字微尘基金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微尘有情,博爱无疆”的公益理念,以关注儿童“生命、健康、教育”为宗旨,共开展大病救助、脑瘫患儿康复和自闭症教育培训、大学生助学及“博爱小学”“微尘班”“阳光少年”等20余个项目,累计筹集爱心款物近亿元。

截至2017年底,“微尘”足迹遍布山东、安徽、贵州、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17个省区,救助大病患者1600余名,资助“博爱小学”58所、“阳光少年”近2万名、高中“微尘班”8个,直接受益人群达12万人。

如今在青岛,几乎每一本募捐册上都能看见“微尘”的名字,几乎每一个募捐站旁都会听到“我叫微尘”的声音。

这不由让人想起,2006年,青岛“微尘”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奖的颁奖词: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