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报》刊登《也谈人道与慈善》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7-8-15 20:35:25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850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也谈人道与慈善》

2017年816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郭进萍的《也谈人道与慈善》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从最初的战地伤兵救护到灾害救援再到社会服务,红十字文化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正因如此,人道与慈善经常被有意无意地混为一谈。我认为,有必要对二者关系进行厘清。

 

从历史的维度看人道与慈善

纵观红十字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历程,一个显著的特征即红十字的人道主义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共生、剥离和融合。

由于红十字文化中的人道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所以近代红十字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最为强调的是人道。由于这种共通性,中国红十字会分担了传统慈善团体的若干救济工作,甚至将救济作为中心业务。

1913年,《中国红十字会杂志》上刊载了红十字会的七项宗旨,分别为恤兵、拯灾、赈饥、治疫、医药、救护、瘗亡。不难窥见,红十字会所从事的业务工作除恤兵外并未脱离传统慈善救济活动的范围,这显然与红十字运动发起的初衷大不相同。

红十字文化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理性的世界观和功利的人生观。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引下,民众行善往往带着强烈的功利色彩;其二,传统慈善往往带着居高临下的傲慢,与人道有不同之处。

在抗战和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逐渐摒弃了行善积功德的宣传,开始以责任说代替功利说,欲将红十字事业从传统慈善事业中剥离出来。然而,这种做法由于漠视民众心理需求,传播效果并不理想。

 

从哲学的视角看人道与慈善

国际红十字运动是“一个世界性的人道主义运动,其任务是防止并减轻人类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尤其是在发生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情况的时候;为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社会福利而工作;鼓励志愿服务,鼓励本运动的成员随时做好准备提供帮助,鼓励对那些需要本运动保护和帮助的人持有普遍的同情感”。

红十字的人道主义与公益慈善服务有显著的不同。人道主义是历经150余年形成的一种普世认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也是190多个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奉行的宗旨。中国红十字会“三献”工作是直接挽救人的生命的工作,不是一般慈善服务所能比拟的。而“慈善”是慈心加善举,只是一种朴素的观念和行为,还称不上一种思想体系。

“人道”和“慈善”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人类关怀价值链上的不同部分,对人类幸福和社会发展都是重要的社会设置。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人道”和“慈善”一时混淆并不为过。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人道服务必将成为红十字会的最终归宿。

需要指出的是,在促进文化传播方面,人道主义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合流是必然趋势。或者说,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道与慈善都将形影不离。这也启示我们,在推进红十字文化本土化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合,积极探索一种能被我国民众普遍接受的传播模式,让红十字精神深入人心。

(作者系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