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工作研究]栏目 << [调研报告]栏目 | [历史研究]栏目 >> 
 发布日期:2010-3-30 1:09:19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苏州市红十字会“骨髓捐献”工作初探
王慧敏
 
    摘要:“骨髓捐献”是充满爱心的人道义举,苏州市红十字会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组织配型实验室并竞标成为全国除北京外惟一的高分辨实验室;同时,苏州市红十字会大力宣传“骨髓捐献”,在宣传工作中实行阶段性和经常性相结合的办法,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宣传工作的广泛性,使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捐献者队伍中来。苏州市红十字会“骨髓捐献”工作在短短几年内迈出可喜步伐,并居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关键词:苏州市  红十字会  骨髓捐献
 
    作为红十字会主抓的一项生命工程,苏州市红十字会的“骨髓捐献”工作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和全江苏省领先水平。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该市报名捐髓已逾1.2万人,HLA资料入库11000份,已成功捐髓志愿者共计30位,这些指标均居全国同等城市领先水平。
    众所周知,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老百姓习惯地称之为“血癌”。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患白血病的约30万人。我国每年患病三四万人。这种病多发于青少年,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50%是儿童,许多正处于花季的青少年被它夺取了生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是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以及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症、地中海贫血、急性放射病、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有效手段。
    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同基因和异基因两种,移植成功的前提是患者与供者的人体白细胞组织相融性抗原(HLA)分型必须完全吻合。同基因指同卵双生兄弟姐妹,相合概率为100%,异型基因分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两种,血缘关系指兄弟姐妹,相合概率为1∕4;非血缘关系的相合概率为1∕400~10000。由于家庭的小型化和独生子女的普遍性,在高相合概率的对象中寻找移植供者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由于东西方人种的差异,也很难从欧美国家的造血干细胞库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配型资料。因此,建立一个较大容量的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紧要的生命工程。以人道博爱为天职的中国红十字会,责无旁贷,把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建设作为“生命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关注。[①]
    2001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委员会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正式重新启动。同时,会议决定首批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福建、浙江、江苏、湖北、辽宁等11个省市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地方分库。为认真贯彻总会文件精神,2001年6月18日至19日,江苏省红十字会在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学习班,以做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准备工作,时任苏州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郝如一及红十字中心血站代表参加此次学习班。[②]
    建设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时代伟业。2001年8月,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请示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组织配型实验室并开始筹建,实验室设在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该实验室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和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紧密协作型的专业机构。同年10月10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及江苏省红十字会领导莅苏州检查指导工作。苏州市卫生局局长府采芹汇报全市报名捐髓及HLA实验室筹建情况。总会专家及省红十字会领导现场考察指导HLA实验室装备、技术操作及附一院骨髓移植工作。2003年1月18日HLA组织配型实验室正式挂牌。“此实验室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独一无二,承担全省一半以上捐髓者HLA检测任务”[③]。至2002年年底,实验室已做检测1200例,所有已测定的配型资料均传输进入中华骨髓库。2003年苏州HLA实验室共完成分型检测5500份,占省内2个实验室的60%。[④]2005年9月HLA高分辨实验室竞标成功,成为全国除北京外惟一的高分辨实验室。[⑤]
    “中华骨髓库”的建设是一项造福千百万白血病患者的充满爱心的人道义举,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目前捐髓报名者,城市比乡村多;白领阶层比其他阶层多”[⑥]。分析这种现象,“目前捐髓报名者之所以比较少,并不全是老百姓不愿意,也不是大家缺乏爱心,主要是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不够”[⑦]。有鉴于此,苏州市红十字会宣传工作中实行阶段性和经常性相结合的办法,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宣传工作的广泛性。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让群众知道造血干细胞是怎么一回事,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重要性、紧迫性,使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捐献者队伍中来。
    首先,开展主题活动。2002年,“5·8”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关爱生命,捐献骨髓——红十字在行动”,重点为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开展募捐活动。为增强宣传效果,苏州市红十字会和张家港市红十字会分别举办“关爱生命、献血捐髓”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和街头文艺活动,常熟市开展“捐献骨髓关爱生命——我们相约在虞城志愿者行动”。经红十字会联合共青团宣传,常熟市城乡青年报名捐髓人数超过3000名。2003年,常熟市首批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发出《捐献骨髓 关爱生命——支持中华骨髓库建设,争当捐献骨髓志愿者》倡议书,2005年6月,昆山市红十字会发出《生命的希望工程——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书,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05年12月20日,苏州市红十字会、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献血办联合举办“科学认识献血和捐髓”科技沙龙活动,邀请献血女状元韩克勤、捐献骨髓志愿者徐治初参加活动,以让更多人正确看待献血和捐髓。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为了更深入地宣传骨髓捐献,苏州市红十字会通过媒体广告、公交站台设置广告、组织骨髓捐献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例如,2005年5月8日,苏州市红十字会与无锡市红十字青年自行车志愿者23人、苏州市红十字老年长跑志愿者27人、完美公司员工180多人、市血站工作人员以及沧浪、平江、金阊三个区的上千名红十字会员一起,在十梓街、观前街、石路银河广场三处闹市分别设立宣传点,采取在主干道沿途长跑、自行车慢骑、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展板、请已经捐髓的志愿者现场接受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捐髓的意义及相关知识。2003年,苏州市红十字会积极组织江苏省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竞赛”,获组织奖。2007年,苏州市红十字会组织各基层红十字会参加全国“强生杯”造血干细胞知识竞赛的答题活动,回收答卷13011份,远远超出了江苏省红十字会下达的600份参赛指标。
    建立一支通讯报道队伍,并于媒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抓住契机,树立身边典型,进行“生命工程”宣传,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⑧]除了平时定期宣传外,苏州市红十字会抓住机遇,对每一例捐髓者造血干细胞的成功采集与送髓、移植后的表彰活动的宣传都有周密的安排,以达到扩大宣传的效果。例如,2007年,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的一名普通市民杭彬有幸成为中国大陆对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苏州市红十字会与苏州各大新闻媒体策划研究新闻报道方案并全程支持对杭彬捐髓的连续20小时现场直播,及时、准确、规范、有序地开展了全方位、广覆盖、“零距离”的新闻宣传工作,为成功塑造“苏州爱心姐姐杭彬”这一身边典型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香港凤凰、台湾东森、苏州广电、江苏卫视分别在北京、苏州、台北三地设直播现场,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苏州日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现代快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等中央、省、市及海外媒体报刊刊发稿件多达300余篇(幅),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名城苏州、长江第一港、中国台湾网等媒体跟踪报道新闻全过程,新浪、网易、搜狐、TOM、腾迅等著名门户网站转载报道量逾26000多篇,相关信息47200条。在7月20日捐髓当天,新浪网,南京西祠胡同等网站相关新闻的点击率达10000多人次。苏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社会经济频道、生活资讯频道派出特派记者追踪捐髓过程,取得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视频资料,分别推出 “两岸髓缘”、“生命的回程”、“见证髓缘——采访杭彬的日子”等专题报道,真实感人。中央电视台1套、2套、4套和新闻频道、厦门卫视也在黄金时间给予了大篇幅报道。[⑨]经过如此规模的新闻宣传,杭彬一时间成了爱心公众人物。这也是对苏州市红十字会和捐髓工作的全球性宣传,在海内外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引发苏州市民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献血的热潮。7月14日一天时间内有8位市民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在此之前,很多人或是对捐造血干细胞存在误解,或是对其意义不了解,有时候1天连1例报名都没有” [⑩]
    再次,成立捐髓献血志愿者俱乐部。2002年“昆山市成立捐髓献血志愿者俱乐部,首批成员有272人”[11]。2006年11月底,苏州市红十字会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家,吸收了50名成熟的志愿者,举办首届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联谊活动。他们由已经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和报名志愿者骨干以及献血状元等组成,主要职责是宣传发动适龄市民加入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行列,加强与捐献造血干细胞报名者的联络,提高志愿者稳定性,降低流失率。2007年8月11日,苏州市红十字会和张家港红十字会联合举办了“欢聚在农家”捐髓志愿者联谊活动,全市已经实现捐献的志愿者及家属40多人,欢聚在张家港成功捐髓志愿者果农陶卫文的家中,交流感受,增进友谊,体验农家生活乐趣。
苏州市红十字会联合红十字中心血站以及各市(县)区红十字会开展了骨髓捐献动员和知识宣传,使骨髓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同等城市前列。2002年,苏州 “市民踊跃捐献骨髓的举动经全省民众公开投票,光荣当选为全省15件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之一,成为全市惟一和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惟一入选事项”[12]。2004年,苏州市红十字会在江苏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建设目标管理各项指标综合考核中荣获一等奖。[13]2005年在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举办的第四期全国管理干部培训会上,时任苏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郝如一应邀作《以人为本,规范操作,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交流报告,介绍经验体会。2007年,台湾慈济大爱广电闻知苏州市捐髓事业居大陆领先,于5月间派出3名记者专程前往苏州采访。[14]还应指出的是,“至2005年底,昆山市累计HLA入库1800多份,是全国无偿捐血工作最好的县级单位”[15]
    通过科学的决策和大力的宣传,苏州市的骨髓捐献工作步步登高,在短短几年内迈出可喜步伐,并居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可以说,苏州市红十字会开展骨髓捐献工作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技术设备和群众基础,只要不遗余力地启发人们的仁爱之心,逐步培养人们对骨髓捐献的参与意识,捐献骨髓志愿者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作者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



[①] 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549页。
[②] 《关于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学习班〉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资料,2001年“长期”31,第48页。
[③] 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页。
[④] 《苏州市红十字会2003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资料,2003年“永久”。
[⑤] 《苏州市红十字会工作汇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资料,2005年“永久”。
[⑥] 胡力进:《我国捐髓者招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第9期,第859页。
[⑦] 胡力进:《我国捐髓者招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第9期,第859页。
[⑧] 苏州互联网新闻中心:《杭彬引发苏城献血热潮 8名市民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http://www.2500sz.net/news/mcbd/2007/7/14/mcbd-17-35-35-744.shtml,2007年7月14日。
[⑨] 苏州宣传网:《苏州爱心姐姐杭彬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新典型——关于“杭彬捐髓”事件的几点启示》,http://www.xcb.suzhou.gov.cn/%D0%C5%CF%A2%D4%B4/07xcq/s07081405.html,2007年8月14日。
[⑩] 苏州互联网新闻中心:《杭彬引发苏城献血热潮 8名市民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http://www.2500sz.net/news/mcbd/2007/7/14/mcbd-17-35-35-744.shtml,2007年7月14日。
[11] 《苏州市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资料,2002年“工作总结”,第3-4页。
[12] 《苏州市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资料,2001年“永久”1,第13页。
[13] 《省红十字会关于奖励建设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先进单位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资料,2005年“捐髓”。
[14] 《苏州市红十字会2007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资料,2007年“永久”。
[15] 《苏州市红十字会2005年工作汇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资料,2005年“永久”。
 
苏州市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
 
周小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把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与红十字会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就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12”大地震给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再一次敲响了警钟,人们对掌握避险救灾、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的渴望由此倍增,如何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这一需求,将灾害引发的死亡率与致残率降到最低。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得力助手、和谐社会重要力量的红十字会,理应将应急救援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年来,我们思想重视、部门联手、建立机制、组织有序、实施到位,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一、思想重视部门联手
 
    首先,我们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作为2009年的重点来抓。选择青年学生作为我们今年工作新的突破点。我们与教育局联系,在总结2008年高一新生中试点开展应急技能培训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发文,把它作为军训的内容之一。我们根据军训的特点,采用了集中理论授课和每个学生都实际操作训练的方法,先后在 17个中学开展培训,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应急避难的方法,懂得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急救程序,掌握了徒手心肺复苏技能,8280个高一学生全部受益。师生们对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很是欢迎,教育局也给与了充分地肯定,并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作为今后每年高一学生军训时的必备项目,从而为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学校的应急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我们也选择重点,开展了试点工作,在苏州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进行军训时开展了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
 
二、建立机制、组织有序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从抓建立机制、落实组织入手。为了使培训工作能顺利展开,我们克服了场地的困难,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利用他们是市应急培训中心的技术力量和培训场地,设立了应急救援的培训基地,基地由已知固定的应急救援技术人员队伍,有一个培训的教室,还有一个训练仪器设备展示室与训练室。
在解决了培训师资、场地、设施的前提下,我们又与市卫生局和消防大队联系,组建了红十字应急救援医疗队和应急救援突击队。投资10万元,先后为红十字应急救援医疗队30名队员每人配备价值700元/只急救包,为应急救援突击队的队员1000名队员配备应急救援腰包,这些装备为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他们的应急技能,我们还要请南京军区总院的医疗应急专家对应急救援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邀请市现场救援专家对突击队的人员进行了培训,还组织原应急救援志愿队的队员进行集中复训,参加了人防办的应急救援的演习。
    为了使更多的人掌握应急技能,今年我们还编印了《市民应急指南》,由友邦保险出资印刷,免费在市民中进行发放,发放量达到53570本。市民们通过阅读,了解了家庭应急必须掌握的要领,对如何应对紧急状况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三、实施到位效果明显
 
    2009年我们先后对导游、学驾人员、营运车驾驶员、企业从事高危工作的员工近10万人进行了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考虑到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在指导、管理、协调全市现场应急救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与市人事局合作,在市级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现场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试点工作。目前每个部、局已经有一位代表参加了培训,我会未参加培训的每个机关干部还配备了应急救援箱,将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用得急救物品配备齐全,使机关干部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人事局已经明确表示,将把应急救援培训的内容纳入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的课程,使他们掌握应急救援的技能,对提高全市的应急水平意义重大。
    由于群众性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遇到危难时,为挽救人的生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应急救援志愿者团队的朱先生,在高速公路上就遇到了前一辆车车祸的情况,他立即拿出我会为他们配备的应急救援包,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了现场抢救,为挽救车内伤员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沧浪区一居民,家中突然遇到老伴心跳骤停,跌倒在地,他迅速将他的身体放平,用学到的知识,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老伴的生命终于在她的手中得到了重生。还有一些志愿者,运用学到的知识,挽救了落水儿童和咽喉梗阻儿童的生命。
    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我们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在所有园林和主要交通口设立红十字应急救护点,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多作贡献。
(作者单位:苏州市红十字会)

南通市红十字会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的实践与启示
 
倪 瑾
 
    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的一项法定职能。实施机动车驾驶人等特殊从业人员的发证培训,则是普及救护知识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壮大红十字人道救助实力,增强红十字会的自身活力,反哺群众性、公益性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推动人道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工作起步于1993年,十几年来持续不断发展,逐步规范提高,并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网络化管理。截止2009年10月,全市仅培训机动车驾驶人已近60万人次,向“南通市红十字人道救助基金”注入培训成本结余款600万元。卫生救护培训也因此成了南通市红十字会叫响全国的品牌工作,受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领导的好评,也曾多次接待境外和省内外同行的参观考察。
    本文拟结合南通的实践,就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与急救知识普及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对开展救护培训与急救知识普及必要性的认识
 
    首先,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开展救护培训与急救知识普及是红十字理念的传承。1859年6月25日,正在欧洲从事私人商务活动的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因偶遇一场战争——索尔弗利诺战役而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一个叫索尔弗利诺的村庄,因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联军的激战,4万多名受伤濒危之人因缺乏医疗救护,被遗弃在战场,途经此地亨利·杜南先生为惨象所震惊,他将个人的事业放置一边,投入战场救护,组织医护人员、发动邻近村民参加救护,并劝导参与救护的人不带成见地医治所有的伤病员。150年前亨利·杜南先生这个震憾人心的举动,以及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二是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及各国志愿的伤病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不仅诞生了国际红十字运动,也使卫生救护成为红十字运动一项标志性的任务,急救知识普及已成为联合会所有186个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
    其次,国家法律法规对此有明确规定,开展救护培训与急救知识普及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是各级红十字会履行的职责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办法》也将卫生救护纳入考试内容 ,国家公安部、交通部等相关部门对此也有相应规定。各级红十字会有责任、有义务履行好这项法定职责。
    再次,正视急救知识普及严重滞后的现实,开展救护培训与急救知识普及已成为红十字会的紧迫任务。急救训练,不仅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护、救助和救援,还有助于增强危机意识,防止和减少意外发生。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我国与世界的差距可以用巨大来形容。以急救培训为例,欧洲每年救生技术训练620万人;2007年,美国有1009万人进修急救课程,其中近半数取得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证书;挪威有90%的居民经过了急救培训;奥地利和德国经过急救培训的人数均达到人口总数的80%。而在我国,一方面是自然灾害多发、各种突发事件相对频繁,另一方面是人们的防范意识十分脆弱,急救知识普及率极低,就是很多危险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未接受过应急与救护知识的培训教育,急救知识普及率不到人口总数的1%。南通市接受过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的面虽然超过了8%,但与国际上的差距还是相当的大。此外,即使是经过了急救培训的人,他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也应定期更新。可见,急救知识普及在我国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南通市开展救护培训工作的实践及多重效应
 
    对于开展救护培训工作,南通市红十字会不仅认识到位了,而且付诸行动。十多年来,救护培训工作历经曲折,艰难起步,奋力前行,并逐步渐规范提高,终于走出一片灿烂的新天地。其间做了很多具有开拓性的工作,有些方面为全国首创。
    南通市机动车驾驶人救护培训起步于1993年,发展于2001年, 规范于2004年,创新突破于2008年。在起步阶段,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协调、争取部门支持,抓宣传、争取社会理解,打基础、充实教学和管理力量。我们梳理出所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公安、交通、物价、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反复沟通争取,多次召开协调会,统一思想。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建立了由公安、交通、卫生、红十字会等部门组成的南通市救护培训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起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利用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加大社会面的宣传。为使救护培训工作规范有序持久地开展,我会成立了南通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管理中心,下设八个培训点,培训管理中心聘用了8名工作人员,负责救护培训报名、收费、制证、发证及课程安排、协调联络等工作。
    2001年,我们开发了培训中心内部使用的“救护培训电子信息化管理程序”,实现了从报名——预约上课——考试考核合格——制证——分类统计汇总等计算机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后,全市救护培训工作进入一个全面规范运行、不断创新提高的新阶段。2005年,我们以全省救护培训工作集中整顿为契机,在规范化管理上又提高了一大步。我们重新修订培训教材和教学方案,严肃培训纪律,规范工作流程;狠抓了救护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对各个教学点的师资进行调整优化,坚持每年选派教员参加省和总会卫生救护师资培训,全市具备资质的救护培训教师已达76名。今年又组织开展了旨在提高师资教学水平的教研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召开研讨会推进教研工作,并为每个培训点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统一的课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救护培训质量和效果。为达到信息化管理、网络化运作的要求,2008年初,我们重新开发了网络版的管理软件,借助互联网实现救护培训数据网上传输、批量比对、信息共享和同步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便捷和规范地服务培训对象,而且有效地杜绝了假证现象,使救护培训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实现了培训信息准确率、培训率、杜绝假证率三个100%。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使我市的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获得江苏省红十字会2008年目标管理创新奖。
    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给南通市红十字会的工作带来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是以有偿反哺公益性培训,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新高度。在抓好机动车驾驶人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的同时,积极培训传播骨干,组织师资开展志愿服务,大力推进群众性、公益性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经常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和重点行业部门开展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或讲座。先后为83个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讲座79场次;每学期举办大中专院校急救知识传播骨干培训班;为游泳池救生员、高速公路收费站人员、市公安局中青年干部、市消防支队官兵、市县公路红十字救护点、城市博物馆全体馆员等进行救护培训计52场次;为外资企业培训449名企业安全员,并颁发了急救员证;为“江苏省十六运”、“亚洲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培训特殊岗位志愿服务人员116名。目前,全市取得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合格证的机动车驾驶等特殊行业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8.0%。接受过群众性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人群累计超过总人口的10%,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2008年8月,曾接受过救护培训的南通市民丁先生就运用所学知识挽救了一名溺水者的生命;“救护技能,救人一命”一时传为佳话,南通电视台、电台、《南通日报》、《中国红十字报》都分别给予了的报道。
    二是增强红十字会自身实力,有利于人道工作的更好开展。我们通过开展机动车驾驶等重点行业的有偿发证培训,不仅提高从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而且增加了收入,增强了红十字会活力和人道救助实力。培训成本收入结余款,一是注入“南通市红十字人道救助基金”以壮大人道救助实力,救护培训已成为筹集人道救助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二是用于弥补平时救助、救援的间接费用支出和公益活动开支,这就可以保证社会募捐款物百分之百地用于救助对象;同时,也使得红十字会开展宣传传播、筹资项目推介等各种公益活动变得容易,从而对红十字人道事业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三是增加了工作亮点,南通市红十字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救护培训虽然是红十字会的一项单项工作,但做好了、做出特色了,不仅可以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同步提升,而且使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知晓率和公信力大大提高。2006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交通部卫生救护工作调研组来通调研时,即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总会领导多次考察南通救护培训工作,同时加深了对其他工作的了解;全国不少省级红十字会、省内各地市级红十字会都组团来通考察过此项工作,既加深了对南通的了解,又增进了友谊和交流。2006年,德国勃兰登堡州红十字分会的同行来通访问,对我会规范化的救护培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红十字会“九大”期间,总会报刊社就此项工作对南通红十字会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三、思考与建议
 
    “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能,也是红十字运动的一项传统任务,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人道工作为什么在全国开展并不理想,有些地方至今未能启动呢?这里有部门认识问题,也有民众意识问题,有法律强制不力的问题,也有红十字会主动作为不够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法制保障。救护培训作为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能虽然写进了法律条文,但却没有相应的保障性条款和法律强制,这就增加了法的执行难度。其实,在许多西方国家,如德国、挪威、奥地利和英国等,他们之所以急救培训率保持在人口总数的80%以上,其中立法保障和强制措施是发挥重要作用的;如:将通过急救培训作为取得驾驶执照的先决条件、要求从中小学开始就给学生教授急救课程、将教师通过急救培训考试作为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等。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在我国则更需要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必须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建立救护培训运行长效机制,依法予以保障。
    2、强化全民意识。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增强全体民众的意识才有社会基础。增强全民意识一靠强制,尤其在起步阶段;二靠宣传传播,要从法律的、经济的、社会的角度加强引导;三靠社会全面进步;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追求安全感的时候,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会成为自身需要,成为自觉行动;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正在逐渐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坚信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参与。
    3、强化自身要求。红十字会作为救护培训工作的主管机构,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把救护知识普及作为红十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狠抓规范化管理,确保培训质量,质量也是救护培训工作的生命。如果红十字会自己对此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滥发人情证,甚至交了费就给证,就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了,别人更会感到救护培训可有可无!南通市红十字会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就视质量为生命,守住一条底线:就是未经培训考核决不发证,不论谁打招呼!对于个别特殊对象,市红十字会宁可安排专门教师、带上教学模型,登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再发证。事实上,这样做了以后,想打招呼的人也就不再开口了。
    《中国红十字事业2009-2014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14年底,参加应急救护培训人数达到当地人口总数的1.5%。虽然这个比例还很小,但这是中国的进步,也是中国的现实,更是救护培训工作的潜力所在。如何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各级红十字会任重道远!当更多的普通群众通过救护培训,掌握了基本的、初级的现场急救技能后,他们不仅能快速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而且在遇有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时,能用救护知识守护生命,及时地自救互救,为医护人员的抢救和争取时间创造条件,也可尽量减轻伤者痛苦和避免致残或死亡,从而减少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损失。各级红十字会都应当积极作为,全面开展救护培训工作,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2009年赣榆县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述略
 
王穆兰
 
 
    为广泛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赣榆县红十字会自2009年以来,积极响应上级红十字会号召,参观学习外地经验,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围绕应急救援、自救互救、社区服务、红十字青少年等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公益形象
 
    今年以来,赣榆县红十字会举办多期红十字知识培训班,提高各行业人员对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结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通知》精神,将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县红十字会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不断推动工作落实。
    在今年的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主要围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志愿服务队组建、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工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组织人员编写了《红十字基本知识传播手册》,印发各类宣传材料,通过举办培训班、向社区红十字服务中心、服务站等渠道进行发放学习;组织红十字初级救护培训,以普及市民应急救护教育,促进家庭安全健康生活。组织开展了无偿献血走进基层,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走向建筑工地,初级救护培训走进企业、宾馆、学校、超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走向街头、集市等活动。通过组织此类活动,全县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28支,加入人员350余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300余小时。累计有2000余名人员接受了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培训红十字救护员80余人,培训红十字知识传播学校师资80余人。
    由于活动准备充分,具有一定的规模,群众受益面较大,社会影响广泛,增强了人们自救互救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红十字会公益形象。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动员广大红十字志愿者积极参与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群众急需、红十字会所能的原则,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充分体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一是通过细化活动方案确保活动落实。县红十字会年初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本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全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计划,志愿服务队在接到活动通知后,认真筹划部署,由负责人指定专人抓此项工作的落实,在明确部署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细化活动方案,做好内部任务分解工作,力求任务分工、完成时限、制度措施、目标责任明确,保证了活动的有效落实。二是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由于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各级党委、政府都大力支持,广电局、新闻中心、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密切配合,或联合发文,或分摊经费,或沟通协调,联合开展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红十字志愿服务理念,营造了良好的志愿者服务的社会环境,吸引了更多人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到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去,进一步凸现红十字志愿服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三、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努力构建志愿服务品牌
 
    在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积极创新,力争做到每项活动重点明确、特色鲜明,充分考虑群众参与面和参与程度,注重以各项红十字业务为平台,开辟了更多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工作途径和活动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利用纪念日,积极开展红十字相关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防治日为契机,通过街头义诊、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红十字知识、救护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献血、捐髓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截至目前,利用纪念日上街义诊5次,组织培训县级5次,镇级28次,印制宣传资料10000余份,印刷红十字知识传播手册200本,印刷《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江苏省实施《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细则200份,投入各项活动的费用近万元。
    二是服务群众,积极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是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易受损害人群生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践证明只要导向正确,群众中蕴藏着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促进文明的积极性。我们根据上级精神,以县红十字会的文件发文,同时在县电视台发布广告,请各镇、各单位爱心人士踊跃参与到红十字志愿服务中来。由于报名人员较多,我们按人员的特长和岗位性质进行组队,共组建了二十八支服务队,请县及各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和授旗仪式。服务队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员加入到志愿者中来,壮大了队伍,激发了工作热情,为红十字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突出特色,努力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品牌。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吸引广大群众自愿参加,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我们紧紧围绕红十字会的宗旨,以最易受损害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按照党政关注、群众急需、红会所能的原则,精心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努力培育一批群众欢迎、党政重视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敏锐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不断开拓新领域,开发新项目,抓好重点总结经验,不断宣传推广。
    针对目前全国上下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形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服务队一方面依托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进行宣传,一方面组织红十字志愿者重点进行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介绍,在组织各街道(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利用宣传橱窗、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防控知识宣传的同时,还聘请社区医生指导社区居民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自我防控,帮助人们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传染渠道和应对措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照料有流感症状的人,增强了人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凸现了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专业特色。
    四是互相促进,志愿服务同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基层组织主要建立在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在建立健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把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基层组织和服务队互相配合,工作上相互促进,不要顾此失彼,互相脱节。
(作者单位:赣榆县红十字会)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理论园地]栏目
[目 录]栏目
[历史研究]栏目
[图书评论]栏目
[工作研究]栏目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