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专题研究] << [工作交流] | [历史研究] >> 
 发布日期:2011-9-30 14:45:47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凝聚人道力量  整合宣传资源
促进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
 
    红十字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致力于救灾、救护、救助以及推动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等人道公益领域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徐州市委宣传部和市红十字会密切配合,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宣传资源,协调、支持市红十字会开展各种救助、宣传活动,红十字会的社会知晓率逐步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一、注重发挥红十字会的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市红十字会参与全市“三下乡”活动
    徐州市委宣传部每年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和公益性社会活动的名牌,越来越多的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到“三下乡”活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各展其长,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这些年来,我市“三下乡”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2003年市红十字会率先在全省实行独立建制以后,我们及时动员支持市红十字会加入到“三下乡”队伍中来,注重发挥红十字会的自身优势,在广大农民中传播红十字知识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救助活动,广泛开展红十字社会服务。并以红十字会“扬博爱之心、尽人道之力、献仁慈之爱”的工作特色,共同为改善农村群众生活境遇,尽心尽力。一是在“用”字上下气力,引导农民学习科学防病知识,开展防艾知识进社区、进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充分发挥基层红十字组织创伤急救、医疗保健、疾病防治、健康宣传、种植养殖、农机家电维修等服务队的作用。二是在“建”字上多投入,帮助农村建设报刊图书阅读室、卫生服务站等基础设施。持续开展 “捐一本书,献一份爱心”课外读物传递工程活动,援建农村红十字图书室,实施好省红十字会乡村卫生站援建项目工程。三是在“教”字上下功夫,开展卫生救护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在全市农村公路沿线设立红十字救护点,维修了标志牌,制定工作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招募一批志愿者,培训急救人员,减少或减轻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二、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协调市红十字会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燕庙村是徐州沛县西北偏远的一个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2006年被列为市委宣传部定点扶贫对象。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协调市红十字会在该村成立了我市第一个村级红十字会,为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的注入铺就了一条“输油管道”。首批争取市红十字会扶贫资金4万元,开展扶贫养羊项目,利用市、县扶持资金40余万元成立肉牛养殖基地,购买200头肉牛,100只波尔山羊循环养殖,使100余户自我脱贫能力的特困家庭受益。此外,我们以村红十字会为载体,一是开展救助、健康教育、红十字知识普及、救护培训工作等;二是创建红十字卫生服务站,改善村民医疗条件;三是成立募捐救助志愿组、三夏助收志愿组、防洪抗旱志愿组、帮困服务志愿组等,通过村民互助合作,共同脱贫致富。
    自2006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协调市级机关工委、文明办、团市委,由市红十字会扎口,连续在全市开展“博爱在彭城、人道万人捐”活动,动员广大红十字会员、红十字志愿者、团员青年、机关干部及社区居民奉献爱心。广泛开展“捐一元钱、添一份爱”,“十元不少、爱心无限”的捐款行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捐款活动,并适时召开表彰总结会议,褒奖在募捐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每年可募集爱心捐款近百万元,保证了较为充足的救助资金来源。
    三、强化红十字事业宣传,努力提高红十字知识知晓率和红十字会知名度
    近年来,我们和市红十字会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各新闻媒体,加大红十字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不断加深对红十字会宗旨、职责、作用的认识,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红十字会,提高了红十字会知晓率和知名度。
    各新闻媒体负责红十字会宣传的同志,成立了市红十字会新闻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围绕“五·八”世界红十字日、无偿献血者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纪念日活动主题,集中宣传各级红十字会开展的活动,让红十字会的理念家喻户晓。报社在“五·八”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开设专版,刊发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献血、急救技能等知识,每年累计发稿均在百篇以上。市电视台新闻中心开设“爱满彭城”红十字博爱直通车栏目,市广播电台、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爱心徐州”节目和大型广场宣传活动,以宣传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为重点,广泛传播“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红十字文化,大力传播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宣传红十字会法律法规,宣扬我市红十字会的工作和善人善事,倡导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市红十字会每遇重大事件,市委宣传部都主动协调各新闻媒体紧密配合,围绕主题,挖掘典型,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唤起人们参与“扶贫济困、博爱助人”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博爱奉献”的良好募捐氛围。如在市红十字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培训班、全省造血干细胞联谊会宣传工作方面都提供了大力协助。
    市红十字会于2008年创办的《爱心》杂志,在全国同级红十字会属于首创,市委宣传部全力支持杂志的创办,从杂志的出版刊号、办刊办量、稿件的征集到杂志的宣传都给予大力帮助,《爱心》杂志以启迪和承接慈善爱心为宗旨,以传播和褒扬友情、亲情、爱情、真情为天职,以弘扬和光大红十字会文化为己任,有效发挥了宣传、交流、凝聚爱心、争取援助的窗口作用,扩大了对外宣传和沟通的渠道。

 
发挥人道救助作用  认真做好重建家庭联系工作
侯秀田
 
    近年来,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的正确领导和省红十字会联络与合作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徐州市红十字会坚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创新争优进位为动力,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认真做好重建家庭联系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得力
    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对于因特殊局势和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所造成的离散家庭重新取得联系,相互获知境况是红十字会的重要责任。对此,市红十字会领导对重建家庭联系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大,有力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深入有效运行。           
    一是抓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每年,我们都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中国红十字会章程》、《重建家庭联系战略》、《中国红十字会重建家庭工作指南》等文件和上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此统一思想认识。今年省红十字会举办重建家庭联系工作培训后,我们及时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安排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授课。通过学习,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既是红十字会的一项传统工作,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还是通过民间渠道增进国际和地区间关系、提高我国特别是红十字会的影响力的有力举措,从而有效增强了全体工作人员对做好这项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紧迫感,也提高了开展工作的具体能力。更使大家由衷地感到,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帮助失散人员找到亲人,对促进国际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是抓组织,健全领导机构。常务副会长张飓同志经常召集有关会议,调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重建家庭联系工作由副会长侯秀田同志分工负责,事业发展部协调督办,苏淑娟同志具体落实,基本做到了有分管领导,有承办部门,有专人负责,保证落实。
    三是抓制度,保证常态运行。健全的制度机制是工作运行的重要保证。工作中,我们注重依靠制度抓工作落实,重点抓了三个制度。分析研究制度:每年年初,都对重建家庭联系工作进行筹划,确定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每个阶段,都认真进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改进措施;具体查人转信任务到来后,会领导及时与事业发展部人员一起研究,分析线索。协作制度:我们和台办、台联、台商和一些台资企业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相互联系,通报情况。报告制度:各基层和系统红十字会每半年向市红十字会报告一次工作开展情况,个例案件及时报告。
    二、工作积极主动,取得一定成效
    重建家庭联系工作,市红十字会主要是查询台湾信件、查人转信和衍生事务服务。徐州历来是战略重地、兵家必争之地。62年前,以徐州为中心发起了著名的淮海战役,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军队和大批徐州籍老兵败退台湾。从此隔断了台湾与大陆的交通和联系,亲人之间下落不明。家庭成员失散失踪,徐州成为重建家庭联系工作的重点地区。市红十字会本着人道主义宗旨,热情为台胞台属查人转信。对探亲台胞的生老病死以及其他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从不轻言放弃,也予以尽力协助、妥善解决。在帮助台胞查人转信工作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地址不详、人名有误。台湾高雄市台胞邱德忠来信寻找哥哥邱华斋,地址是:徐州市老水楼子。经过查询地址有误,后来经多方打听,得知现在的彭城饭店在日军占领时曾叫老水溜子,本来是一个巷子,修建淮海路时扒掉了一半,还有一半在华联商场。我们又到这里访问了许多老人,没有任何结果。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没有轻易放弃,通过多种渠道查找,终于在徐州酿造总厂找到了邱华斋的一双儿女。他们看到台湾叔叔的信件,激动得不能自持,对不辞辛苦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三表示感谢。台湾新竹市荣氏三家张庆山寄来寻亲信。在查找人一栏中只写一个张字。市红十字会按地址查找多天,终于在邳州市炮车镇将这封有姓无名的信送到张庆山亲人手中。据统计,我市先后共收到台胞、台属通过各种渠道寄来的寻亲信件288宗,查到结果151宗,查到率为51.7%。
    随着台胞赴大陆探亲人员的日益增多,一些衍生问题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回大陆探亲的台胞大多数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且因思乡心切,经长途奔波,生病和死亡之事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台湾高雄县台胞胡宝仁来徐探亲期间患脑中风,我们及时帮助安排治疗,解决返台困难,在其安全返回台湾后,寄来了“排忧解难的使者”锦旗一面。台胞苗新祥来徐州新沂探亲,不幸在火车站猝死,市红十字会随即派员赴新沂处理善后,并及时电报通知其在台亲属杨满芝,并与台湾红十字会电话联系,帮助杨女士前来办理丧事。回台后,她给市红十字会寄来“慈善为怀”锦旗和感谢信。台胞陈理令来睢宁探亲患病,市红十字会立即派心内科专家赴睢宁为其诊治,并查出还患有冠心病等疾病,使其深受感动。市红十字会先后协助处理探亲台胞死亡事件5宗,帮助诊治疾病和处理其他问题29宗,处理台胞台属信访29宗,来访100多宗,受到了台属台胞人员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
    三、方法灵活多样,拓展工作范围
    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只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努力改进方法手段,提高工作效果。实践中,我们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拓宽工作范围,提高工作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宣传辐射作用。我们在市红十字会网页开辟了专栏,介绍重建家庭联系工作,发布寻亲信息;利用市红十字会创办的《爱心》杂志,定期免费下发;在《彭城晚报》等报刊上刊登寻人信息,取得了很好效果。       
    二是充分争取协作单位的支持配合。针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难度大等问题,我们注重取得协作单位的支持配合。目前,基本建立了以市红十字会为领导,以各县(市)区红十字会为骨干,以各会员协作单位为支撑的重建家庭联系工作网络,有力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高效运行。
    三是充分拓展工作渠道和范围。我们主动与台办、台商、台联沟通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结合救护培训,对台商和外企进行救护知识培训;每次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议,都把重建家庭联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专题部署、分析研究。
    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虽然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开展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寻亲人员的电子数据库和档案的管理都不够完善,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还靠人员走访查找,利用网络、报刊等现代媒体还不够,效率相对较低。
    二是掌握资料还不够全面准确。徐州市这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一些地方地名、地标、区位都有很大变化,我们虽和有关部门多次协调,但掌握原始资料还不够准确全面,再加上不少寻亲人员书写人名、地址经常有一些错误,给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是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虽然我们建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指定了专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也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培训,但经验还不够丰富,开展工作方法还不够灵活。
    四是经费保障不足。开展重建家庭联系缺少专门的经费保障,虽然我们多方筹措,但由于这项工作需大量的人员和时间,有时为寻访一个人都要历时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仅差旅费的保障也不是小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这次省红十字会重建家庭联系工作调研组来我会检查指导工作,充分反映了对我市红十字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必将对进一步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对现有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寻亲人员电子数据库,更新资料、方便检索;主动与徐州市博物馆、规划局、徐州市地名地标办公室密切协作,建立徐州市不同时期地名变更情况数据库;进一步完善重建家庭联系专题网页,继续办好重建家庭联系工作介绍、寻亲人员信息发布等栏目,利用网络来促进重建家庭联系工作。
    二是着力发挥协作单位的作用。定期召开会员单位会议,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促进工作开展。特别是要加强与宣传媒体、台办、台联和一些台资企业的联系,并聘请担任重建家庭联系工作联络员,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继续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本会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并安排有关人员到外资和台资企业授课,为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徐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历史研究]
[目录]
[工作交流]
[他山之石]
[专题研究]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