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理论园地] << [目 录] | [焦点透视] >> 
 发布日期:2011-12-31 13:33:08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
——江苏红十字运动的光荣百年
张立明
 
    1911年11月26、27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分别在《民立报》、《申报》公布第一批分会一览表,共7个省有19个地方分会,其中江苏有9个:南京、常熟、无锡、苏州、扬州、清江、上海城内、吴淞、沪宁铁路(池子华《红十字》2011年第1期第80页),除去后来行政区划变化的,江苏仍有6个分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中国红十字会杂志》第1号发表的《辛亥革命时中国红十字会暨各分会活动成绩》一文中,公布各地分会或临时医院共56个,其中江苏有13个(较上述增加了淮安、徐州、镇江、六合等4地方,见《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04-1949》第291-294)。可见,江苏红十字运动已整整100年历史。虽然也有史料显示1904年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不久,江苏有的地方就有红十字活动,但有据可查且得到总会认可的地方分会,则自1911年起。另据总会几次公布的各地分会名单,1949年以前包括台湾在内全国曾有510多个地方建立过地方分会(《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04-1949》第152-215页),江苏境内就有99个。除去后来行政区调整到外省的仍有79个(《江苏红十字运动88年》第63-68页),可见江苏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下简称“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以来,江苏红十字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至2010年,全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共有5000多个,会员404万(其中青少年会员320万)、注册志愿者12万。江苏红十字运动的100年,是几代红十字人历经筚路蓝缕、艰难曲折而不断发展壮大的100年,是矢志不移地致力于救助弱者、服务民众的100年。100年中,江苏红十字运动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对事业发展起着长远的重要作用。笔着管见所及,主要有这六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以救助弱者、服务民众为己任
    中国红十字会是为战场救护和难民救助急需而成立的,因此,早期各地分会的建立和变迁,也往往随战争区域、规模和发展等不同情况而变化。江苏各地早期的红十字组织,绝大多数因爆发战争,当地仁人志士为救伤、救难、护民而自发筹建,边开展人道救助,边上报总会批准。因此,各地分会自成立起,即自觉地以救助弱者、服务民众为己任。每有战争,则组织救护队、担架队、掩埋队到战地服务。南京分会在1913年癸丑之战中掩埋7300多具尸体,所立“南京癸丑掩埋阵亡军士纪念碑”已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早期活动的一个重要文物,碑文图片曾于1914年在巴拿马国际红十字馆展览。各地分会还建立临时医院、难民院、妇孺所、救济院等机构。尽力救助和保护伤兵、难民等弱势人群。战争年代,经常发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各种传染病和火灾等突发事件,对穷苦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如民国初期江苏大的水灾就有六次。江苏各地分会争取总会支持,同时主动募集款物,以义赈施粥、义渡、义塾等多种形式救助和安置灾民,并建立时疫医院义诊防治病。1931年水灾,盐城分会在多处设救生船、太平缆,设义塾、接婴所各5处,水龙局(排灌站)一处,并在9个乡镇设赈济办事处。除救护赈灾,各地分会社会服务方面也主动担当,力所能及。由于广大民众严重缺医少药,各地分会将举办医院诊所、组织巡回医治、免费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等工作作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1946-1949年,各地分会举办红十字医院8所、诊所17处、护士学校和沙眼防治所各1个。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站11个,组建乡村医疗队6支。有些分会建立妇孺营养站、平民食堂、救济站等帮助困难群众,武进分会还开办失学儿童夜校、妇女缝纫班,发动会员1.5万人疏浚饮水河道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红十字工作属地管理和改革开放以后,江苏各级红十字会努力当好党和政府人道工作助手,自觉主动地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扶贫帮困、服务民众的工作。新中国初期,各地分会主要工作是参与卫生防疫、除害灭病。为基层卫生单位开办护理、化验、妇产科等人员培训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红十字卫生员、普及防病和救护知识;有些分会还协助有关部门建立洁水码头、改造公井和公厕、疏浚河道、帮助居民订立卫生公约等等。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红十字总会先后派出七支国际医防大队共666人赴朝,其中江苏各分会就有322人(南京分会266人、江阴分会21人、无锡分会15人、常州分会20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红十字会开始将救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省和各地红十字会积极参与灾害救援,省内发生洪涝、冰雹、暴风、干旱等灾害,省和各地红会总力争第一时间投入救灾。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中,省红十字会本级募集、接收和拨发救灾款物6800多万元,其中物资达1.6万多吨;全省各级红十字会配合卫生部门共派出红十字后援救护队943支、3万多人次,救治伤病灾民100余万人次,派出红十字卫生防疫队806个、1.4万多人次,受益人次达2191多万。对外省和国际上的救援,全省红会同样尽力以赴。如1985年援助非洲募捐款208万元(位全国第二),2005年初为支援印度海啸灾区募捐2700多万元,2008年支援汶川地震灾区14.8亿多元,2009年支援台湾莫拉克台风灾区4200多万元。为增强备灾救灾能力,省和盐城、无锡、扬州、徐州、淮安、宿迁等市红十字会建立了备灾中心或仓库。省和各级红十字会对孤、老、寡、残、大病患者、受到意外伤害者、下岗待业等困难人群,给予经常性的关心帮助。为了更好地扶贫带困和服务群众,省红十字会自1996年起将发展红十字志愿者、在社区建立服务站作为重要工作,至2010年,全省有社区红十字服务站2600多个,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1800多支。全省有25个市、区(县)获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区)称号,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正如省红十字会吴瑞林会长指出的,红十字组织“源于战时救护、凸显灾害救援、扎根平时救助”。之所以然,正是以救助弱者、服务民众为己任的结果。
 
    二、始终坚持以募捐筹资、增强能力为要务
    红十字会救助款物主要来源于社会募捐,募捐效果决定救助能力。因此,募捐筹资始终是红十字会的第一要务。江苏红十字运动初期,为战地救护,一些爱心人士自行捐款筹建分会,也有爱心人士将自己创办的医院改为红十字医院,义务救治兵民。各分会通过报纸宣传或召开会议呼吁募捐,得到响应,1911年12月17日《申报》上刊登红十字会“谨谢金陵隐名氏捐300元”的消息,便是众多响应者之一。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南京分会于恩绂会长首先自捐大洋1000元并争取社会捐款,以救灾恤邻。1949年前,中国红十字会多次以征求会员运动的形式筹集经费,江苏各地分会以多种形式广为发动。1934年首次公开征求运动,总会表彰12个分会,江苏有3个(盐城、南京、建阳);1935年第二次征求活动,全国共征得68326元,江苏征得42057.5元,占61%,18个分会获得奖匾。1946-1948年全国红十字会事业基金募集运动共募得15.47多亿元国币,江苏募得2.97多亿元,南京和武进分别位列全国同等城市分会之首位。此外,江苏还发展了171个团体会员单位,每个单位需首次交会费10万元。南京分会以“红十字会有帮助人人之义务、人人有帮助红十字会之义务”为口号,筹款1500万元,设立帮助贫困儿童学习的贫苦儿童奖学金。
    新中国成立后,省和各地红十字会为救灾救助进行大规模社会募捐始于1985年的援助非洲灾民。这次募捐中,红十字会争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的协助配合,认真布置、精心策划,充分发动,方法多样,通过新闻媒体和大型公益广告和组织义演、义诊、义卖等活动,在公共场所广泛宣传、设立募捐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随着更多地参与救灾救助,特别是“红十字会法”及其江苏省“实施办法”颁布施行后,全省红十字会把社会募捐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不仅是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救灾募捐,而且大力开展经常性的募捐筹资,以增强应急救援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经过一年的准备,1995年在全省范围开展“红十字备灾救助基金”(后改为“人道救助基金”)募捐,省和各地红十字会建立了人道救助基金。2004年起,省红十字会开始项目募捐,每年确定人道救助、社会服务的十件实事及筹资目标,以争取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赠合作。还将筹资任务分解到领导和各部门,群策群力搞募捐。 2006年起,全省红十字会在“五·八”期间相对集中开展“博爱在江苏、人道万人捐”活动。全省红十字会将相对集中大规模募捐和经常性募捐相结合,将筹集人道基金与项目筹资相结合,争取与企业、爱心人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促进募捐工作可持续发展,2008年以来,全省红十字会接受救灾、救助捐赠款物达18亿多元。
 
    三、始终坚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动力
    红十字会的人道宗旨和“改善最易受损害者境况”的目标不会改变,但是它的组织建设、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方式方法都应随着时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情况变化而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江苏各地红十字组织在战争年代多数是由当地爱心人士自发组织,1956年省红十字会成立后则在上级指导下有计划地逐步建立和发展。1957年在城乡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工矿企业、街道学校、手工业合作社、饮食行业、农业合作社、船民中发展会员、建立基层组织。在改革开放、恢复红十字会国内工作后,江苏各地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迅速发展,有些市还在政府机关和公安、矿务、冶金、纺织、园林、教育等部门或单位建立红十字会,在外贸、台资企业中建立基层组织,条块结合开展活动。各地发展冠名红十字医疗单位、学校红十字会和团体会员单位,通过公开招募、培训考核,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服务内容的志愿者队伍,大大增强了开展人道工作的力量。至2010年,省和各市以及91%的县级红十字会理顺了管理体制。为适应新情况、新任务,全省红十字会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目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干部培训、规范会员管理,能力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1946年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在上海、南京、江都(扬州)、武进4个地方试建设红十字青少年组织,其中江苏有3个。红十字青少年以“博爱人群、服务社会”为口号,在经过卫生急救常识、社会服务、红十字知识培训后,走上社会、深入基层,为灾民、贫民、难民、伤病员、失学儿童等困难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多种形式活动,并开始了与外国红十字青少年的交流。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红十字工作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卫生教育、团队活动、第二课堂实践等有机结合,组织红十字青少年参加校内外各项公益活动,组织夏(冬)令营、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等等,开展达标评审和创建模范校、示范校活动,各地“百花齐放”,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有力地推动和提升了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开展和成效。
    募捐筹资、救灾救助、救护培训等各项传统工作,同样不断有新的举措和做法。在募捐筹资方面,省红十字会在近十年中,争取有关部门、企业支持,开通爱心电话、爱心短信、网上博爱超市、发放博爱一卡通,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专项基金或存本捐息、一次认捐分期到位等灵活便捷的做法,拓宽募捐思路和方法。苏州市红十字会与外资、合资企业合作的“善”字系列募捐;无锡、南通、盐城、淮安等市红十字会在文明委、工、青、妇等组织支持合作下每年开展大规模的人道万人捐;有的红会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社会责任基金、企业冠名援助项目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救助方面,省红十字会连续15年在元旦春节前举行“博爱送万家”和参与“三下乡”活动,各地红十字建立了多种救助项目,如响水红十字会资助孤儿集体食宿的博爱学校,宿豫县红十字会帮助孤儿的“母亲工程”,邳州救助儿麻肢残患者的希望之家,盐城、通州、江宁等地红十字会资助大重病学生的青少年互助金,以及扶贫养羊、养蚕等增强造血功能的项目,等等。近几年参与灾后重建,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了救灾救助的模式。面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人道需求,我省红十字会在总会指导和部署下,不断拓展新的人道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开展帮助寻亲为主要内容的台湾事务服务,九十年代开始开展社区服务、遗体捐献,2000年以来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捐献器官等工作。即使对这些新拓展的工作,同样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如台湾事务服务已衍生为与台资企业在救护培训、募捐救助、无偿献血、捐髓捐器官等方面的合作,昆山市红会主动为台资企业服务的做法得到国台办的赞誉。我省于2005年建立造血干细胞移捐医院协作组,对提高移植成功率、患者成活率并合理控制费用起了重要作用,至2011年7月,已入库资料 9万多人份,实现移植201人。南京遗体捐献志愿者成立专门组织(简称“志友”),积极参与红十字会和社区的公益活动,出版“志友”通讯,成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一支重要队伍。
 
    四、始终坚持以党政重视、政策支持为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1951年红十字会改组后,各分会人员编制由各地编委会确定,经费由中央政府拨款。1953年确定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制为70人,经费为新币138288元。1956年起红十字工作属地管理,省红十字会成立,各级红十字会的组织机构建设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在理顺各级红十字会机构管理体制中,全省红十字会的编制和专职人员数从1994年的100多人增加至目前的500余人。
    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红十字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1966年3月,省军区司令部、卫生厅和红十字会联合发出《国防救护训练工作方案》,有力促进了群众现场救护工作的开展。1984年,省编委核定省红十字会行政编制8人,内设一室两部,理顺体制后机关编制增加到24人,省编办根据需要先后批准成立了台湾事务服务部、备灾救灾中心、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3个全额事业单位。1985年,省委、省政府根据省红十字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们的要求,同意由副省长出任红十字会会长。1986年8月,省红十字会与省公安、交通、商业、卫生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群众救护培训的通知,总会转发全国各地供借鉴。此后,省红会又先后与公安、体育、卫生、电力、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对机动车驾驶员等不同对象进行救护培训、在公路沿线建立红十字救护点、救护培训收费标准等通知。“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后,在五、六、七届理事会会长吴锡军和八届理事会会长吴瑞林的不懈努力和争取下,关系全省红十字事业长远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省人大与省红十字会共同召开贯彻红十字法座谈会,先后10多次进行执法检查和立法调研;省政府先后下发贯彻”红十字法”和”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通知,2002年在全国率先下发批转加强红十字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支持全省红十字备灾救灾基金募捐并下发了会议纪要,2002年决定拨款1500万元做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开办经费和头3年的事业经费;2003年12月省委决定成立省红十字会党组;2004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办法>>,做出了多款可操作的重要规定:县级以上红十字会由同级政府联系,将红十字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红十字会专职工作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由财政予以保证、专项经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部分支持红十字会社会救助事业,等等;省发改委将红十字事业“十一·五”规划列入社会事业专项规划。省红十字会“八大”以来,省财政每年给省红十字会的人员经费和事业经费已达1700多万元,拨款5000万元支持人道基金已到位4000万元,自2010年起每年安排彩票公益金800万支持红十字会人道工作并将根据情况逐步增加;省编委发文要求已理顺所有县(区)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并明确参照其他人民团体配备相应的专职干部;省委宣传部与省红十字会共同召开红十字宣传工作会议并联合下发加强红十字会宣传工作的意见;省发改委已明确将红十字事业十二五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与省红会共同下发;省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已决定为红十字会志单独立卷;省红十字会办公用房改善、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正在酝酿解决之中,这些都将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各地红十字会同样得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盐城市委常委会2004年就专题研究理顺县级红十字会体制和机构建设等问题,市红十字会占地10亩、3000多平方米的备灾救灾中心大楼已落成;无锡市委市政府近两年给市红会改善了办公用房,增加了备灾、救护培训、募捐、博爱超市用房,增设了救护培训中心等机构;淮安市委、市政府将理顺县级红十字会体制列入督办工作,将建设红十字办公和备灾培训大楼等事项列入政府办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南通市编办批准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通州区红十字会在全国县级红十字会中率先成立党组、机关内设2个部,等等。正是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红十字会“有位更有为”。更加奋发努力,在协助政府开展救灾救助,扶贫带困、弘扬社会美德,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
 
    五、始终坚持以社会宣传、呼唤爱心为先导
    红十字运动“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原则,决定了只有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参与,红十字会才有不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源。社会各界的知晓率、参与度决定红十字会力量的大小。中国红十字会从成立起,就很重视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申报>上的红十字》一书(共4卷,池子华、严晓风、郝如一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中国红十字会在《申报》上发布的各种公告、消息等,1913年达348条之多,内容主要有呼吁募捐救助、鸣谢捐赠者,介绍战事和灾情、红十字会会务和救助活动等等,江苏各地分会同样通过媒体或编印资料进行社会宣传。新中国成立初期,省和各地红十字会编印了关于红十字会会务知识、卫生防病、现场救护等各种资料、教材、宣传画等。南京市红十字会于1957年起编印会刊、南京红十字报、除灾灭病文娱资料,成立了红十字艺术团。省红十字会1981年恢复工作后,于第二年起创办《江苏红十字》报,坚持至今,发行量已达12万多份。全省订阅《中国红十字报》、《博爱》杂志已连续15年位列全国首位。各地红会充分发挥红十字报刊作用,在公共场所和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设置红十字报栏、橱窗、报架,组织干部、会员学习报刊上的有关文章。全省红十字会于1997年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宣传信息网络、并多次举办信息员培训班。全省红十字会努力将红十字宣传由体内循环转向体外循环,争取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合作,多次与宣传部门共同召开宣传工作会、新闻发布会,与宣传、文化部门及媒体共同下发加强宣传工作和开展有关活动的文件,合作举行“红十字法”和红十字知识、无偿献血等知识竞赛,组织文艺演出,红十字好新闻评选,推荐爱心大使,建立新闻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等等。全省红十字会通过制作录像、编印宣传折页,在公共汽车、闹市区、车站等场所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组织红十字演出队等等,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1999年,省红十字会在全省范围征集并经专家评选创作了四首红十字歌曲,向全省发放。2006年起,省红十字会将理论研究、红十字文化建设到入了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
 
    六、始终坚持以树立公信、维护声誉为生命
    公信力是人道、公益组织的生命,失去公信力将无法生存发展。既然红十字会是靠志愿服务起家、靠社会支持而发展,就必须像爱护眼睛、珍惜生命那样维护红十字会的声誉和公信力。公信力来自于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竭诚救助困难群众和服务民众的工作和成效,来自于按照七项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地开展募捐和救助工作,来自于对捐赠者和受助者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透明、公开、公平、公正地使用捐赠款物的做法,来自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不谋私利、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带头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实际行动。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沦陷后,南京分会在未向外界募捐的分文的情况下,80余名员工精诚团结、竭尽全力,掩埋尸体22371具,举办施粥厂、义务小学、义渡,进行施医、施药、施(棺)材等救难赈济活动,坚持半年之久,直至款尽粮绝,这种无私无畏之善举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常熟分会1933年公布了3年中接收和支出款物情况,每个分类、项目细到几角几分,每笔并有经手人,这样公开透明怎能不令让人信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红十字会更多地参与救灾救助工作,社会募捐随之增加。尽管国际联合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都有捐赠的接受、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操作上有规范的程序、表格,但省和各地红十字会根据联合会和国家红会的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程序。如,接收捐赠登记表必须记录捐赠者地址、联系方法、是否有意向等等;规定所有募捐箱捐款均要有志愿者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共同清点,开出收据入账;对所有通过银行、邮局、网上捐款,即使没留下捐赠者单位、姓名和联系方法的,也必须开收据入账,事后尽可能寻找捐赠者并寄出收据;每笔捐款都必须在红十字会网上公布,大规模救灾募捐还需在社会新闻媒体(如报纸)公布;尊重和落实捐赠者的意向,无法落实的必须与捐赠者商量,得到书面同意后调整意向,落实结果要向捐赠者报告;人道基金和募捐款物收支情况必须在省红会网站公布,每年向理事会报告;重大救灾募捐收支须在新闻媒体(报纸)公布,等等。省红十字会1995年建立“备灾救助基金”时,即成立了基金管委会、制定了管理办法;与有关企业和爱心人士合作建立的专项基金,都与捐赠者签订协议、成立基金管理小组、制定管理办法;虽然按有关规定,捐款用于项目时可列支必要的项目支持费,但省红会都是争取财政经费和有关部门支持,从未从捐款中支出项目支持费。全省红十字会都认真负责地传递好捐赠者的每一份爱心,将捐赠款物全部用于救灾救助。在救助中,为保证公平公正,基层红十字会与民政部门、社区居委会共同研究受助对象并提前公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省和各地红十字多次接受过国际联合会、中国红十字总会或财政部门委托的审计机构的审计,对救灾款物、彩票公益金和财政拨款的管理使用都得到了肯定,特别是对国际上援助款物的使用都是满意的。1998年江苏省审计厅对省红十字会抗洪救灾募捐审计时给予高度评价,并收集省红十字会一套制度、程序、表格等给其他公益团体借鉴。
    总之,100年来,全省红十字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自加压力、自找苦吃,身体力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谱写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篇章,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的新征程中,将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再创新业绩、谱写新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
张孚传
 
    2011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深入实施《中国红十字事业2009-2014年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能力建设年。抢抓机遇,创业创新,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提升各级红十字会能力建设水平,积极推动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当是今年红十字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和重中之重。
    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健全和科学优化配置;带有全局性,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和需要,讲求创新;带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确定,必须持之以恒地执行,一以贯之。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组织的能力建设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组织能否有效实现科学持续发展。因此,各级红十字会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深入推进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供参考。
 
一、首在健全,贵在创新,重在执行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首在健全,贵在创新、重在执行。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首先必须坚持健全完善制度,在提升规范化上下工夫。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健全制度,优化制度结构,既重视基础性制度建设,又重视具体制度和实施细则的制定;既重视单项制度的建设,又重视各种制度的科学优化配置。近年来,各级红十字会逐步制定和规范了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基金管理、捐赠奖励、志愿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各种制度,有效推进了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红十字会的制度越健全,操作越规范,办事越透明,社会公信力就会越强。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推进制度创新上下工夫。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要着力于体制机制的创新,要以制度的创新带动能力的提升。要认真研究新形势、新任务,把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与解决红十字会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党委、人大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研究出台适合本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稳步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从国内外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红十字理论,用好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抓好制度落实,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工夫。“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重视执行,也会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目前,有些地方不是缺少制度,而是执行制度不严、落实不力,严重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就要求既要重视制度的制定,又要抓好制度落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保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执行时限和阶段性要求,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和阻力,为制度执行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要坚决克服今天制定这个制度,明天研究那个机制,总是在点子上兜圈子,很少在落实上下功夫的弊端。
 
二、选好人,理好财,办好事
    当前,红十字事业正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也不少。具体而言,就是在“人”、“财”、“事”等3个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尤其是体制机制问题。因此,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用制度来选好人、理好财、办好事,从而大力推进事业发展。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依靠制度解决好“人”的问题。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各级红十字会人员编制偏少,进人渠道偏窄,干部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事业发展需要。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人的问题。对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只有完善用人制度,科学选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工作潜能,才能切实提升组织的整体能力。各级红十字组织都要根据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坚持用制度选人,靠制度用人,切实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作为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通过制度选人和制度用人,在干部队伍中营造改革创新要争先、工作创优要争先、服务民生要争先的浓厚氛围。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理好“财”。红十字会的“财”取之于社会,用之于困难群体。用制度理好财,一是要广开“进口”,创新筹资募捐机制,增强聚财的能力。要按照“以品牌建设为目标,以项目救助为载体,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支撑”的新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长效筹资新机制。要积极主动地分析新形势,出台新政策,从实际出发,依法制定新的财务运作措施,用制度聚财、用制度生财。二是要严把“出口”,严格资金和财务管理,提高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要做到“内外兼修”。“内”,就是要建立健全自律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明财务制度,严格财务审批。“外”,就是要不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和强化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每年定期向理事会报告财务收支情况,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情况。要切实依靠制度,管好财、用好财。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依靠制度办好“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发展红十字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红十字会要抓住机遇,大有作为,办好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善事、实事,归根结底在于发挥制度优势。各级红十字会要切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意见的通知》等红十字工作的“根本大法”和“根本制度”的规定,依法照章办事,创先争优干事,科学前瞻谋事,积极推进事业发展。各地红十字会要切实依靠各省实施红十字会法办法、当地党委和政府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及其他地方政策等红十字工作的“本土制度”,突出抓好理顺管理体制、参与重大灾害救援、实施红十字救助特色项目、弘扬传播人道价值、关爱生命保护健康、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等大事和要事。各级红十字会要抓紧加快建立健全决策议事、执行落实、监督考核、反馈评价等制度,依靠制度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碰到的各种难题。
 
三、保障给力,防微杜渐,引领发展
    制度建设,事关红十字事业根基和未来发展。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着眼基础,保障给力,必须着眼防范,防微杜渐,必须着眼长远,引领发展。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制度助推发展的保障作用。制度是规范行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就要着眼基础,着力健全各项制度和科学优化配置制度体系,要分析梳理现有制度,加大制度“立、改、废”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行一批制度、催熟一批制度、储备一批制度,形成一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用人的长效机制。现代社会学家认为,制度高于技术。要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就要在制度建设上切中肯綮,要立足当前、着眼全局、谋划长远,确保出台的制度管长远、成常态。制度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影响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深入研究、科学制定红十字会在组织建设、募捐筹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切实推进事业发展。制度建设,惟有做到如此,才算给力。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保驾发展的防护作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忽视甚或是漠视既有的制度,往往在工作中导致致命的错误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以权变之计的快捷讥笑制度的繁琐,往往是造成最终崩溃的前奏。因此,各级红十字会都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在救灾救助、资金管理、捐赠款物处置、物资采购等工作中,自觉把制度当成“紧箍咒”、“预防针”、“防火墙”,充分发挥制度的防护作用,推进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红十字工作者,应对制度心存敬畏,把制度内化为信念,具化为行为习惯。要把制度当作开展日常工作的标尺,把按制度办事,作为一种素养,作为一种理念。孔子认为,“君子以恐惧修省”。朱熹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谈的都是要戒惧自律,警钟长鸣。只有切实把制度牢记在心上,防微杜渐,才不致于在实践工作中失防线、踩红线、触底线。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制度引领发展的导向作用。要着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充分发挥制度引领作用,从制度保障、制度防范向制度引领转变。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就是要探求和遵循红十字工作的客观规律,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制度设计来创新、带动、统筹和规范各项工作。要以制度为引领,打造和凸显红十字会公益性社会团体的新优势,进而转化成为强大的竞争优势。
    发挥制度引领作用,一是要使制度更加“敏感”。要着眼于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要通过对制度体系的动态清理、修订和对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等,使制度时时保持先进性。二是要使制度更加“开放”。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运行体制机制,不断拓宽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渠道,及时吸收引进国内外公益慈善团体的成功经验,使制度处处充满活力。三是要使制度更加“协调”。要善于规划、统筹各类制度,努力形成上下配套、结构合理、设计完善、便于操作的制度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红十字事业的创业创新和改革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红十字会)

 
红十字精神解读
吴贤当
 
    关于红十字精神,很多人都会说是“人道、博爱、奉献”。不错,这“人道、博爱、奉献”的确是红十字精神。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想过,人道的含义是什么?博爱又指的是什么?奉献怎么理解?可能很少有人细心地去研究、剖析过,其中深含的蕴意是什么?没有人去细细解读。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对红十字精神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只是浮浅地加以理解和应用,没有潜心地深入研究它,理性地解读和运用它。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也查了一些资料,对红十字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首先,讲人道的“人”,人字的结构是由一撇一捺构成,人字少一撇或缺一捺都构不成“人”字,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人字需要有支撑,少了撇和捺的支撑都不行,成不了“人”字。那么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活动中,生活和生存空间也需要有支撑,这个支撑就叫支持和帮助。辞海中的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是万物之灵,人能改造自然、人能改造社会,人能改变一切。从红十字会角度讲,人能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能弘扬红十字精神。两个“人”字加在一起就成为“从”,从的意思是服从和参与,说明两个人就有参与的意义。那么再深一步讲,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众”,众的意思是众人、许多人的意思,众人在一起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指“团结力量大”的意思。
    第二,讲“人道”:人道是指爱护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人道是全人类人权事业的核心,那就是说人道工作做好了,人权的问题自然也就少了,反之人权得不到保障,也就是人道工作没做好。人道与人权就象征着一架天平,这边重了那边就轻,高低就不平,就会失去平衡,所以我们要尽力维持这个天平的平衡,就是红十字会要做的工作,能使这个天平保持平衡,我们的社会就能和谐。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这谁都清楚。社会团体是非政府组织,那为什么又要承担起一部分政府的救助职能,那就是所谓红十字会是政府的助手,作为政府的助手就应该发挥其助手的作用。政府每年给红十字会相应的款项,用于支付人头工资和日常工作活动开支,这是对红十字事业起的保障作用。可红十字会募捐了几千万元、甚至是上亿元的款物,投入到灾区救灾和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就是为政府减负,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是称职的助手。镇江市精神文明委搞社会调查显示,红十字会的声望、信誉度相当高。
    人道主义又是什么呢?辞海里解释人道主义的,有这么一句话“人道主义教育:即人文主义教育”。
    那么,人文主义又是什么?人文主义是指贯穿于资产阶级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价值理想和哲学观念,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及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提出了人道主义,也即是人文主义的思想与封建的神权思想相抗衡。他们提倡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的理性是人的自然本性,人因有理性高贵于动物,因为有理性才有尊严和价值。我们红十字会讲人道,实行人道主义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主义在讲人道,我们社会主义也在讲人道。西方社会讲人道,我们东方社会也要讲人道,“人道”和“人道主义”在全世界通用。我国明清时期王夫之提出:以人道率天道,强调人改造自然,治理社会的作用。我们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是最伟大的,最富有创造精神。人要根据自己的理性和智慧来安排自己的行动,而不应受某种超然力量的牵引和支配。
    第三,讲一下“博爱”:博爱指什么?博爱谓之“泛爱一切人”。“博爱之谓仁”。仁是什么?就是同情、友爱。就是要广泛地爱护一切人,关怀人的幸福。我们是无神论者,但圣经里有这么几句话值得引用,圣经说爱就是“爱人如已”就是要尽心竭力去帮助人,同情人,怜恤人,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爱是不加害于人”和“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不作害羞之事、不求自己的益处”。这与红十字运动倡导的“不加歧视”和中华民族“人性、道德、良知”及“行善积德”的传统道德思想具有相融性。博爱的爱字,原先繁体字的爱是有心字的“愛”,就是要求我们红十字人对一切人都要用心去爱,心爱加友爱才是最大、最广泛的爱。这与我们目前镇江市在创建的“大爱镇江”精神品牌也是相融的,说明红十字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其广泛性和高度的包容性之特点。
    第四,讲“奉献”:“奉”就是恭敬地用手捧着。“献”就是恭敬庄严地送给。奉送,这是个敬辞。献花、献礼,把青春献给祖国,是一个多么高尚的情操啊!奉献就是恭敬地用手捧着送给别人。人常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人有能力为他人作奉献,是多么高尚的一件事哪?从另一个角度说,你有能力奉献,说明你是强者,受你奉献者肯定是个弱者,按现时的说法就是弱势群体。一个强者对弱者的奉献是一种善举,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
    综上所述,我们的社会只要有了“人道”的理念,“博爱”的胸怀,“奉献”的善举,就形成了一种精神,就是红十字精神。希望通过红十字人的努力和践行,极力改善和消除贫困,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康幸福。有首歌叫爱的奉献,歌词说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我们所期望的人间意境,希望这种意境在我们的国度里永恒。
(作者单位:镇江市红十字会)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目 录]
[历史研究]
[理论园地]
[专题研究]
[观察思考]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