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工作交流] << [焦点透视] | [专题研究] >> 
 发布日期:2012-12-31 11:23:18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开发募捐款物管理系统  以信息化提升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
李然  岳立成
 
    近年来,青岛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作用,在募捐救助、备灾救灾、普及卫生救护防病知识,社区服务和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以及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捐献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树立了人道主义救助团体的形象。面对迅速增长的业务活动、资金监管和相关信息公开的需求,急需建立全市统一的红十字会募捐款物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红十字会社会影响力、组织公信力、有效执行力,保持全市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设理念及系统架构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提出的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两公开、两透明”要求,按照青岛市科技防腐工作统一部署,以社会普遍关注的捐赠款物接收、审批管理、分配使用,以及公示、跟踪和反馈的公开透明为目标,在市监察局、市电政办的积极协助下,建设了红十字会捐赠款物管理平台。该系统包括:募捐资金的管理、救助资金的申请审批发放全流程管理、基金项目进度管理,募集物资的管理、救助救灾物资的申请审批发放全流程管理以及捐赠方及救助方(包括单位和个人)管理。
    通过电子监察模块,可以直观地了解捐赠资金及会费的收入、支出和余额,捐赠物资的接收、发放和库存情况,求助人的申请事由,以及救助人数和金额等相关信息。通过对大额资金物资的支出以及重要事项审核流程监察,可以重点筛查支出的审批流程和红十字会内部工作决策过程的规范性。
    二、系统主要功能
    (一)捐款管理。实现捐款从接收到申请、审批、实施救助的全过程留痕。
    1.接收捐款。目前,市民可通过银行汇款、支付宝捐款、短信捐款、现场捐款、邮局汇款、微尘卡捐款等多种方式向市红十字会捐款。通过建立捐款人数据库,受理人员录入不同渠道接收捐款的表单信息并入帐,实现对捐款各项信息的排序、查询、统计和公示。当救助款拨付后,可通过短信告知捐款人。
    2.个人救助受理审批。受理途径包括市红十字会网站、市本级及区(市)红十字会。受理人录入救助申请并扫描求助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经区(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相关部门网上流转审批后,进行救助拨款,并扫描被救助人的收款凭证。系统可对救助各项信息进行排序、查询、统计和公示。申请人可在外网查询审批进度。
    3.项目救助。项目救助受理审批途径同个人救助,不同的是项目救助需要进行救助详情追踪,由救助单位提交救助活动报告和被救助人的明细信息、被救助人的收款凭证等。对拨付到区(市)红十字会的救助资金,需要与区(市)红十字会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对资金流全部流转过程的管理。
    4.其他开支。使用募捐款进行的宣传、物资运输等非救助类开支,在市红十字会内部实现申请审批拨付全业务流管理。
    5.项目进度管理。红十字会设立了微尘基金、粉红丝带基金等多个基金项目,捐款和救助都要与基金项目帐务进行关联。目前系统已经建立了项目库,可查询基金项目的捐款、救助情况,并用统计图显示各基金项目收支情况。
    (二)物资管理。实现物资从接收到申请、审批、实施援助的全过程留痕。
    1.捐赠物资。用于救助救灾的物资来源于社会捐赠、上级红十字会捐赠和政府采购三种渠道。工作人员录入物资接收信息,生成捐赠方数据库。当物资拨付后可通过短信告知捐赠人。系统可实现对物资各项信息的排序、查询、统计和公示。
    2.库存管理。实现入库、出库、盘点、报废等基本的仓库管理功能,对仓库的库存信息提供综合查询。对于食品药品类物资,根据物品保质期设置预警时限,对达到预警时限的物资,通过弹窗提示、手机短信等通知相关人员,提醒尽快使用。对于超出保质期或损坏的物资提示进入报废程序。
    3.物资发放。受理申请有三种途径,一是在市红十字会网站,二是由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录入,三是由区(市)红十字会通过业务系统提交申请。审批流程在市红十字会相关处室、执委会进行。物资拨付后,接收方需要录入物资使用情况或上传照片等凭证,实现对物资使用的跟踪管理。系统可对捐赠物资各项信息进行排序、查询、统计,并用统计图显示各类物资支出情况。系统可实现在外网查询审批进度、援助详情。
    (三)被救助人群管理。
与救助受理模块关联,采集被救助的个人或家庭情况、救助原因、救助时间、救助金额等信息,生成对被救助人员的数据系统,通过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中市民、企业、社保等相关数据查询和比对,核实被救助的个人或家庭实际情况,如出现重复或虚假申请进行提示。
    (四)信息公开管理。
通过市红十字会网站、政务网,即时或定期公开捐赠款物收支明细,提供信息查询,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公开求助受理审批状态,方便求助者查询申请事项办理情况。
    (五)区市一体化管理。
    按照市、区市一体化思路,平台将十二区市红十字会捐赠款物纳入统一管理。区市红十字会通过平台录入捐赠款物明细,受理个人救助和项目支出申请,网上审批。监察部门、市红十字会通过系统可以即时了解和监督各区市募捐款物接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电子监察。
    通过电子监察模块,监察部门可以对捐赠资金的收入、支出和余额,捐赠物资的接收、发放和库存,个人救助和项目支出明细以及救助的审核过程进行实时监察;同时,系统对10万元以上大额支出、余额5万元以下基金项目、物资盘亏大额损耗等进行预警,实现异常情况的即时监控。
    三、主要成效
    市红十字会建立的捐赠款物管理平台,可以使捐赠者和公众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款物到账、使用情况,有效地消除误解;对业务办理流程作了严格的程序化的规定,通过信息系统应用的强制性,确保了红十字会决策过程的规范性。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对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审批事项和业务流程节点的全程监管,保证了募捐款物审核审批过程更加规范、有序,使用过程和结果更加公开、透明,社会监督、实时监控更加及时、有效,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保证了服务质量,进一步维护和提升了红十字会公信力。
(作者单位:青岛市红十字会)

打造盐城特色品牌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盐城市红十字会
    打造特色品牌,培树示范典型是推进红十字会工作,提升红十字会公益形象的有效载体,是加快促进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切实举措。近年来,我会高度重视打造特色品牌,培树示范典型工作,积极探索实践有效载体和方法,使品牌典型培树工作成为红十字会围绕大局、服务民生、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精心培育、选树品牌典型,积极提升、推广品牌典型,放大效果、宣传品牌典型,成功培树了一批在全市看得见、立得住、叫得响、学得来的特色品牌和示范典型,有效地提升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力和公信力。
    一、在“点”上求突破,以品牌典型推进红十字会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我会坚持将品牌典型培树与重点工作推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注重贴近服务民生、贴近基层百姓、贴近工作实际,从宏观全局着眼,从“点”上谋求突破,充分发挥品牌典型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1、培树灾害救援工作品牌典型。灾害救援工作是红十字会首要职责。如何改变“一救了之”的旧方式,创新顺应受灾群众新期盼、构建和谐社会新要求的灾害救援新模式,我会结合本市灾害救援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从集中援建灾民住房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建立整体配套项目援建体系,打造了以建湖县双墩村、大丰市仁北村为典型的红十字博爱小区品牌,使遭受龙卷风袭击无家可归的困难灾民住上了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的崭新农家别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湖县双墩村红十字博爱小区援建项目2012年入选民政部在深圳举办的公益慈善项目成果展示。
    2、培树应急备灾工作品牌典型。应急备灾工作是灾害救援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我会从加强备灾救灾体系建设入手,着重从“三个一”上谋求突破(即一个切实可行的灾害应急预案、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备灾救灾中心、一支由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培树具有红十字鲜明特色的应急备灾工作品牌典型。一是市、县红十字会灾害应急预案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是抢抓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建成全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市级全额拨款的备灾救灾中心,并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设施、管理“六到位”,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省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三是以户外运动志愿者群体为依托,建立“盐城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不断加强应急救援队的装备、培训、演练和保障,努力造就一支真正拉得出、打得响、能战斗的红十字应急救援队。
    3、培树组织建设工作品牌典型。我会针对县级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后,自身建设比较薄弱这一问题,通过加大指导支持力度,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盐都区红十字会和大丰市红十字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培树,打造工作品牌,为促进全市县级红十字会自身建设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我会结合基层组织建得多、管得少、作用弱的实际现状,通过开展红十字示范学校、红十字示范村和红十字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及基层红十字会标准化建设试点,先进基层红十字会评选表彰等,培树基层红十字会示范典型,以典型带动大力推进全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由强调基层红十字会的组织建立向强化基层红十字会的组织管理转变。通过三年的努力,今年我市基本实现了学校、医疗机构、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全覆盖,并有75%乡镇(街道)红十字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4、培树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典型。我会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为平台,从通过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和志愿者领头人入手,把加强志愿服务队规范化建设、建立长效志愿服务机制作为培树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典型的可行之路。全市围绕孤残儿童、孤寡老人等特需服务对象共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21个,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共建立“仁爱妈妈”、“仁爱之子”、“ 仁爱之家”等具有鲜明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队38支,我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赢得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好评,成为我市文明办推广的志愿服务标杆典型。近两年,我市1个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被江苏省文明办表彰为“优秀志愿服务队”,2个志愿服务组织入选盐城市“十佳文明新事”,2名志愿者入选盐城市“助人为乐模范”,4名志愿者荣获县级“助人为乐模范”。
    二、在“面”上做文章,以品牌典型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
    人道救助是红十字会核心工作,也是在没有灾害发生时最能体现红十字会服务社会弱势困难群众能力和作用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因此打造人道救助工作品牌典型,对于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我市红十字会自2005年以来,始终坚持人道救助工作品牌化战略,全市面上一盘棋,集中人道救助实力,实施统一人道救助项目,加强品牌内涵建设,彰显红十字人道救助特色。在全市坚持打造红十字博爱助农、博爱助学、博爱助医、博爱助困系列人道救助品牌,红十字会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1、打造博爱助农品牌。2005年以来,我市红十字会结合救灾参与新农村建设,共筹集资金746万元援建103户农村灾民住宅、162个村红十字卫生服务站、5座红十字博爱桥和12公里博爱路、实施了7项博爱扶贫解困项目,为改善困难农民生活、发展环境和贫困村的就医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打造博爱助学品牌。我市红十字会系统坚持开展“红十字金秋助学圆梦大行动”,救助家庭特困的大、中、小学生。2005年以来,全市累计救助困难学生33227人次,发放助学款1107.3万元;筹集680万元援建3所红十字博爱学校,创办14个红十字博爱班,为解决孤残儿童及特困家庭学生上学等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茬一茬的贫困生、孤残学生、大病青少年在红十字会的关爱中走出困境,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茁壮成长。
    3、打造博爱助医品牌。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是红十字会的宗旨。多年来,我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全市大力开展“关爱生命红十字助医惠民大行动”,协助政府救助大病和困难患者,把社会爱心传递给那些遭受病痛折磨的困难患者。2005年以来,全市累计救助困难患者17612人次,发放助医款1256.7万元;联合冠名红十字医院开展为社区低保户和困难群众免费体检7万多人次。
    4、打造博爱助困品牌。我会坚持从困难群众所需出发,以提升救助工作实效,扩大红十字会美誉度为目标,打造红十字博爱助困品牌。坚持广泛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市、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慰问救助农村、城镇社区、灾区、麻风村等困难群众。2005年以来,共发放救助款物4703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1.32万人次;集中慰问2512名建国前老党员、老战士,发放慰问款物116.9万元。联合品牌超市企业创建市、县、镇红十字博爱超市27个,红十字共享阳光工作站5个,困难群众凭“红十字博爱救助卡”购买生活急需品、凭“红十字博爱服务卡”接受关爱服务。红十字会救助逐步由应时救助向常年救助转变,困难群众由无选择接受救助物品向按需选择转变。
多年来,我会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打造红十字人道救助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当捐赠者看到受助孤儿的一封封感谢信,看到他们捐款为灾民建起了一户户住宅,为贫困地区建起一幢幢教学楼,为困难群众送去一份份温暖时,他们无不感到欣慰,捐赠者的爱心一次又一次地被唤起。我市人道救助品牌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也促进了全市募捐工作的广泛开展。2005年以来,我市红十字会系统每年“博爱万人捐”活动捐款都有新突破,红十字会救助实力不断增强,人道救助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三、在“树”上下功夫,把品牌典型培树融入全局工作中谋划
我会将品牌典型的培树纳入全市红十字事业“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精心培育、选树品牌典型,积极提升、推广品牌典型,放大效果、宣传品牌典型,确保培树的品牌典型在全局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抓品牌典型的培育选树工作。我会注重发挥市、县、镇三级红十字会在品牌典型培育选树工作中的积极性,全市一盘棋,统筹谋划,按照点面结合、条线结合的方式培育选树红十字会的品牌典型,市红十字会着力做好指导帮助和重点扶持工作。多年来,坚持每季度轮流到县(区)召开工作例会,通过参观、交流各地的工作亮点发现选树典型;通过召开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培育典型,使品牌典型培育选树工作融入红十字会的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出新,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二是抓品牌典型的提升推广工作。我会对品牌典型不是一树了之,放任自流,而是注重不断提升推广,保持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项目观摩、创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示范典型等有效形式,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市推广,取得“点亮一盏,照亮一片”的事半功倍效果,充分发挥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品牌典型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在品牌典型的培树推广中比、学、赶、超,从而不断培育出更多、更优、更响的品牌典型。
    三是抓品牌典型的扩大宣传工作。不树不立,不传不广。我会十分重视强化红十字会品牌典型的推广宣传,通过典型事迹报告会、总结表彰会、纪念大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和利用红十字会网站、公益广告、车身广告、电子宣传屏、博爱文化墙、灯箱、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红十字会的品牌典型,增强了红十字会品牌典型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提升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凝聚力和感召力。

普及救护知识,呵护生命健康
-——徐州市红十字群众性救护培训实践初探
张飓
 
    “这是江苏省的原某位副省长,2002年8月的一天下班回家,下车后还说了几句话,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是59岁,如果他的家人、秘书或司机懂得一点急救知识,可能他不会走的那么快;还有就是他不缺乏医疗资源,比如说,他肯定认识不少医务界的专家、医生、护士等等,但在只有十分钟、五分钟的时候,这些资源能用得上吗?……”中山饭店小会议室里,省应急救护培训专家、南京鼓楼医院门诊部吴建中主任一边为徐州市学校安全辅导员培训班的学员们讲解常见急症的现场处置,一边亲自示范动作要领,学员们兴趣盎然,认真听讲、模拟并反复练习着示范动作。这是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学校安全辅导员培训班的现场,来自全市中小学红十字工作负责人或负责学校健康安全教育工作4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今年以来,徐州市红十字会借省政府将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年度实事项目之机遇,乘势而上,展开了一场惠及民生---全市红十字群众性救护培训的攻坚战,并从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初步探索出红十字群众性救护培训工作实践的路径。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红十字应急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七项职责之一,是中国红十字会“生命工程“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类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和个人心脑血管意外、老人摔伤等突发事件日趋上升。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全国上下展开了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规模空前的千里大救援、史无前例的伤员大转运。虽然如此,地震灾害还是夺去了8万多同胞的性命,这就给我们的应急救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经过省红十字会的积极争取,今年初,省政府将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年度实事项目,我市承担了2万名救护员的应急救护培训和8万市民的普及性培训任务,这也是徐州红十字会历史上第一次承办政府交给的关乎民生的重要任务,面对省政府实事项目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市红十字会一班人审时度势,统一思想,分析利弊,商讨对策,决定借“事”造势,乘势而上,全面实施群众性救护培训工作。
    二、主动争取,顺势而为
    按照省红十字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红十字会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政府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要求市红十字会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市财政局、市应急办、市级机关工委等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市红十字会联合市财政局、市政府应急办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2012年公益性应急救护十万培训工作的通知》、《2012年公益性应急救护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各县(市)、区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将救护员和普及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重要部门(消防、公安、城管、教育等);市红十字会组织召开了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动员部署会,就项目任务、组织保障、工作职责、项目预算、项目进度安排、督导评估等做了具体安排和布暑,要求各县(市)、区红十字会在培训中规范管理,抓好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严格按照总会“四统一”的标准执行,群众性救护培训工作全面启动。
    落实实事项目,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市红十字会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申请省红十字会为徐州再培训师资56人和“十二五”彩票公益金计划学校安全辅导员40名,着力打造一支稳得住、讲得明、能流动的红十字救护师资队伍,精心设计了针对性强,简单实用的课件;同时,统一了授课原则,即“操作为主,动手第一”,有力保障了全市各类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为配合实事项目的顺利实施,市红十字会统一采购了42具心肺复苏模拟人、1500个急救包,发放了10万册新版《急救员手册》和5万余份各类应急救护宣传材料。
    为及时掌握各县(市)、区红会项目实施情况,市红十字会对所辖10个县(市、区)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工作调研。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在开展项目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财政经费拨付不到位、教学器材短缺、师资不足、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为此,市红十字会及时与各有关县(市)、区政府沟通,协调资金和教学用品,以保障培训任务完成。同时,为确保圆满完成十万培训工作任务,市红十字会建立了救护培训进度月报制和月通报制,及时掌握各县(市)、区红会培训进程,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做到有序推进、规范培训。
    三、营造氛围,因势利导
    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紧紧围绕省政府实事项目展开宣传,进一步扩大红十字应急救护的社会影响力。
    1、宣传领导,争取支持。市、县(市)区两级红十字会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实事项目,争取党政领导对实事项目重视和支持,主动与相关部门会商,以利项目的顺利实施。睢宁县、邳州市先后召开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推进会,睢宁县副县长李曙光、邳州市副市长张祥荣分别出席会议,强调了救护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求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救护培训工作,严格按照红十字会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抓好落实,确保按期保质完成救护培训目标任务。各县(市)、区政府拨出专款支持实事项目。
    2、广泛宣传,扩大知晓率。各地红十字会组织充分借助“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灾避险日”、“世界急救日”等重大纪念日,分别走向车站、广场、街道社区、建筑工地、部分高校等处,现场向市民面对面教授救护知识和技能、发放宣传手册。各地还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在当地电视、报纸、网络以及繁华地段的LED屏,多形式多角度地传播红十字救护知识,使“人人学急救,人人可救人”的理念走进街道乡镇、学校和企业,最大限度的增强了群众参与培训的意识和积极性。
    3、开辟专栏,提升影响力。市红十字会与徐州广播电视台于年初联合开办“红十字‘救’在身边” ——急救知识电视公益节目,以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为平台,在经济频道《天天新健康》栏目每周五下午6:00固定播出,全年共分52期。借助电视媒体的直观、形象,易被接受的形式向广大市民传播“人人学急救、人人可救人”的救护理念,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率,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因势而动,初战告捷
    1、应急救护进机关。市委、市政府把应急救护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求市红十字会把对全市机关干部的培训作为全市公益性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分期分批推进。市红十字会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邀请南京市鼓楼医院门诊部主任吴建中教授,首先为市领导干部、各县(市)、区,市直各部委办(局)和驻徐部省属企业、高校的主要领导举办了专题讲座,市长朱敏亲临讲座。吴建中主任用鲜活的案例,从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角度,就心肺复苏技术、气道异物梗阻、常见急症现场处理、突发事件现场应对和预防灾害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演示,帮助与会领导提高认识,增强了救护知识和技能。随后贾汪区委、区政府积极跟进,效仿市里做法,在贾汪区三级干部中举办应急救护讲座,此举大大地推进了实事项目顺利开展。
    2、应急救护进学校。市红十字会率先在江苏师大旅游系开设了“应急救护培训必修课程”,以此唤起高校乃至社会的应急救护意识,激发在校师生了解现代救护新概念,掌握救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而在校园中进一步宣传和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校园得到更好的发扬。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教育系统部分学校安全员辅导员、卫生保健老师和体育老师救护员培训任务;市教育局主动联系市红十字会帮助邀请南京鼓楼医院门诊部主任吴建中教授为各校中层以上干部举办一场应急救护讲座。同时,各县(市)、区红十字会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新学期军训时机,对城区和相关乡镇中小学参加军训的新生进行了普及性救护培训。云龙区红十字会把“红十字救护培训进校园”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采取三项措施:一是面对体卫老师、保卫干部进行培训和复训;二是增加投入充实救护培训设备,逐步为学校配备急救箱;三是制作红十字救护进校园DV课件,尽可能减少意外伤害给学生造成的损失。
    3、应急救护进社区。各县(市)、区红十字会把“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作为“重头戏”在社区上演,按照“居民能自救、邻居能互救、现场能抢救、急时能施救”的目标要求,注重了救护培训的实效性、广泛性和群众性,方法创新,亮点纷呈。云龙区红十字会在八个社区服务站成立了“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群众防灾避险演练及防灾避险知识竞赛”、“灾难来临时谁能救我”、“为生命提供一份保障”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群众卫生救护培训活动,并创新救护培训模式,把情景演练融入救护培训中,红十字 “救”在身边深入人心,给社区居民带来一生平安和幸福。铜山区、丰县等地红十字会与县区卫生局联合下发了通知,要求在全区各乡镇卫生院与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中开展救护员培训,经过培训医护人员走向社区,向广大社区居民传播“人人学急救、人人可救人”的救护理念,使其掌握正确呼救、心肺复苏、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处置以及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技能,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共同守护我们和谐、平安的幸福家园。
    4、应急救护进行业。高危行业事故频发,从业人员提高急救能力刻不容缓。实事项目开展以来,市红十字会就与实施方案中所涉及的重点行业(公安、交通、消防、建筑电力、煤矿、铁路、旅游等)、单位负责人建立了密切联系,根据行业的工作特性,制定教学计划,要求我们的师资除规定培训内容外,还要根据行业和工种特点,辅以触电、灼伤、溺水、中暑等急救知识的普及。先后完成了对市消防支队、市公安局、市行政执法局、市城乡建设局等一线部分执法人员、工地安全员的培训,为避免、减轻生产事故发挥积极作用。
    实事项目凝聚民意,惠及民生。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组织以大局为重,克服种种困难,借“事”、造势、做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实事项目任务,通过有效实践,初步探索出开展群众性救护培训的路径,为进一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和普及性宣教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系徐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履行人道职责努力提高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水平
尹宝梅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除表现为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外,还包括社会大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好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对于全面推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十字会作为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政府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职责,要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努力把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打造成红十字会的品牌项目。
    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与现场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工作职责。开展卫生救护培训是一项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各级红十字会要利用“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世界红十字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在公园、广场、社区等场所设置宣传站点,摆放急救教学器材,发放知识手册等,使社会大众了解掌握基本自救、互救知识以及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重要性,推进救护培训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行业。我市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办的“红十字‘救’在身边”---急救知识电视公益节目、在《徐州日报》刊登“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生命高于一切”等专版,借助电视报纸媒体的直观、形象,易被接受的形式向广大市民传播“人人学急救、人人可救人”的救护理念,获得较好的反响,扩大了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率,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积极争取政策法规支撑。推进群众性救护培训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比较突出的是:1、社会各界对实施救护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参与性不高;2、救护培训保障机制不到位(经费、媒体宣传及部门配合)。建议将救护培训纳入地方立法范畴,制定救护培训刚性政策,确保救护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积极认真做好政府实事项目,争取财政支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各级红十字会要积极探索救护培训工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针对不同需求,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实现救护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规范培训、注重质量。培训质量是保障救护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护培训的相关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救护培训工作体系;建立救护培训基地,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工作人员,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教务,不断改善培训的软、硬件环境;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高素质的师资人员承担救护培训授课任务,努力打造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参训人员的管理,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在“四统一”的基础上,根据部门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开发特色培训课程,采取多种授课形式,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并联系实际生活、影像资料,使培训对象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同时演练结合,注重实效,不仅理论知识要知晓、要记牢,更要在实际操作中规范动作,反复操练,人人过关。不断提高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科学合地理制定救护培训工作计划,明确阶段目标,不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扎实开展。抓好重点人群的救护培训和普及工作,我会先后与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安监局、市煤监局、市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机动车司乘人员、煤炭系统人员、旅游系统导游人员等救护培训的一系列文件,规范对特殊人群的救护培训工作。为机动车驾驶人、导游、水上救生员、煤矿工人、消防官兵、公安干警、机关干部、在校学生及部分外企人员等进行了卫生救护培训我们将救护培训与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职业培训、岗前培训结合在一起;与学校的健康卫生教育、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与社区的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以不同方式广泛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和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宣传和普及卫生救护、防灾减灾、安全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对减少或减轻意外事故的伤亡起到了积极作用。
    普及群众性急救知识和技能,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一项造福社会、造福民众的实事工程。我们要紧紧以围绕服务大局、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突发事件所致伤亡,树立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为目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广泛性和群众性,向多行业延伸,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为构建群众性应急救护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徐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

红十字会公信力建设的实践思考
侯秀田
 
    公信力是社会群体对红十字会履行职责的满意度和评价。也是红十字会的立业之本,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红十字会公信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结合工作实践,深切的感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红十字会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对红十字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对红十字会的期望值逐渐提高。迫切要求各级红十字会适应新形势要以坚定的诚信理念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挑战考验自己,取得丰硕成果。要用超前创新管理能力和独特作用,促进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要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服务规范措施取信于民。实现好社会所期望的信任目标,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坚定诚信理念,践行人道宗旨
    红十字会作为党委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肩负着服务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发展人道事业的重任。心系民生、关注民生、惠及民生是各级红十字会的职责所在、担当所在、使命所在。因此,要通过人道服务来实现人民群众所期望的诚信,为群众提供充足的红十字服务和公益项目,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等危机状态下,积极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社会救助和救护服务,积极做好助医、助学、助困、助老、助孤、助残等社会问题,始终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从徐州市红十字事业的实践经验也说明了这一切。成立于1913年的徐州市红十字会,在长达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组织、会员和志愿者,积极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聚人道力量,传播红十字理念,推广志愿服务,开展灾害救援,推动公民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在造福徐州人民,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特别是徐州市红十字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各级红十字会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坚决执行《红十字会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爱心募捐活动,汇聚全社会人道救护力量,及时开展救灾、救助、救护工作,深入开展红十字服务,为弱势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实事、善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稳定和谐与经济发展,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中全市万人评议机关总评良好,成功实施救助先心患儿240例等品牌项目被评为全市优秀慈善奖。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市“三下乡”先进集体,并列入市文明委成员单位等。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诚信观念为本、优质服务为怀、奉献大爱为荣的结果。
     二、施信用工程,发挥独特作用。
     红十字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红十字会被国务院定位党委政府人道救助工作的助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帮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推手,其独特作用和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各级红十字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增强发展红十字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饱满的热请投身于这份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全面履行《红十字会法》所赋予的各项工作职责,注重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作用,大力实施系列爱心工程,从而获得公众更多的信任。
    一是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大力实施博爱工程。按照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人道主义的救助工程。要密切关注最易受损害的弱势群众,开展农村和社区红十字服务,扎实做好艾滋病预防工作,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要积极研究探索开展红十字会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特别是要着眼于城乡发展,依托城市带动支援农村红十字会工作,促进城乡红十字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以改善民生为己任,大力实施“三救”工程。“救灾、救助、救护”是红十字会工作的核心。要积极做好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紧急救助,开展经常性的募捐活动,为受灾群众奉献爱心,体现人文关怀。要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开展义诊义治。要进一步做好群众性的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广泛普及卫生救护知识,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健全救助机制,搞好农村和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是广泛宣传红十字精神,大力实施和谐工程。红十字会的有效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一方面,红十字会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社情,掌握民意,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人道力量,对需要帮助的群众进行救助,起到详细了解化解社会矛盾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红十字会开展的募捐筹资活动,是取之于“富”,用之于“贫”。这也说明,红十字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广泛宣传红十字精神,积极倡导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努力培育社会和谐精神,不断融合人际关系,努力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凝聚力。要动员社会力量,营造互助互爱的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稳定。要持续开展系列博爱救助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加强勤能建设,确保公信地位。
    勤廉与否直接决定公信力。这就要求每个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具备优秀的政治品格和行为品格,在群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地位。
    首先、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红十字会是造福人类的国际性、公益性、群众性组织,能成为其中一份子,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既然选择了,就要为之奉献,为之奋斗。要强化自我责任意识,不讲条件,不强调借口,把敬业、服从、诚信贯彻到全部工作中去。在认真学习领会红十字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健康的情趣,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同时,熟练掌握现代办公自动化等服务技能,自觉锻炼组织协调、策划运作、总结归纳、摄影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素质培训和技能竞赛,不断丰富技能经验,增强做好红十字服务的本领。
    第二、要创新发展红十字事业,注重破解发展难题。要深入研究红十字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推进红十字事业的科学发展。要破除安于现状、不想创新、畏首畏尾、不敢创新、视野狭窄、不会创新的制约。要摆脱思想观念僵化、陈旧工作模式的约束,创新思路和路径,创新服务技能和工作方法,以创新成果推动事业发展。我们应当看到,在发展红十字事业的进程中,红十字会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个别基层红十字会仍挂靠卫生行政部门,没有实行独立建制,不按期换届。其次是基层红十字会组织网络不完善,建会率不高,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大。再就是自身素质能力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思路不宽。争取领导支持不够,没有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红十字工作没有列入政府整体发展规划,各项工作陷入无人问、无钱干、无人干或有人但干不干一个样的无序状态。对此,我们必须对以往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与发展失衡的作为加以矫正,对形同虚设的、作用不大的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和工作人员进行整顿提高,积极促成其走上健康、规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三、要加强红十字会会风建设,杜绝发生失信现象。红十字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其信任的标准判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会风建设。要积极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建立健全社会评价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综合监督作用。全面推进会务公开,增加红十字会工作的透明度。对爱心募捐、救助项目等,采取对外公示和互动回应办法,确保公民的知情权。要严格规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完善红十字会法人治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工作,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纯洁性。大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清正廉洁,自律自励,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做到诚实守信、重德向善,按照法律法规、纪律制度和社会规范做人做事。要继续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认真履行红十字宗旨,主动高效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做到情感“零距离”,办事“零障碍”,服务“零投诉”,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提供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真正让人民群众信服满意。
(作者系徐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溧水县红十字会创新筹资工作的思考
刘兰春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筹资工作在红十字会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筹资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红十字会实施救灾、救助工作的能力,关系到红十字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红十字会利用社会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一年前的“网络事件”,给红十字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筹资工作的影响尤为突出。面对挑战,各级红十字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筹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增加善款使用的透明度等,改革给红十字会筹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只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创新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才能进一步将红十字会的中心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劝募者队伍建设
    要将筹资人才建设作为人才兴会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培养劝募者的沟通能力;要善于发现具有善心的筹资对象,与筹资对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与筹资对象的沟通与联络;要充分调动红十字志愿者的积极性,聘请一批人脉好、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作为红十字志愿劝募员,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争取支持,依托政府筹资
    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红十字会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红十字会要当好政府的助手,实实在在地为弱势群众办事,既要为政府分忧,又要替群众解难;既要在社会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又要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同时,要不定期将红十字会工作向政府汇报,邀请领导指导并参与红十字会工作。只有这样,红十字会筹资工作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三、创新思路,引入“营销”理念
    红十字会要注重宣传推介,以宣传为先导、引入“营销”理念。一些红十字会中心工作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宣传,在社会群众中树立“红十字会在做好事”的思想观念;要尊重捐赠者意愿,建立捐赠报告和公示制度,及时向捐赠者反馈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在发放捐赠款物时,要邀请捐赠者参与,让捐赠者产生助人为乐的成就感;红十字会要加倍关心捐赠单位内部的困难职工,提升企业对红十字会的认同。
    此外,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遵守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和符合红十字会宗旨的前提下,借鉴市场运作方式与企业合作开展筹资工作,丰富红十字会的“善源”。
    四、加强品牌建设,推进项目筹资
    红十字会筹资工作要从笼统的劝募筹资向项目筹资发展。充分利用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发展一批品牌项目开展社会募捐;通过冠名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开展“一对一”救助,让受助者知晓善款的来源,让捐赠者知晓善款的去向,达到捐赠方与受助方共同受益的效果。
    红十字会要善于策划打造精品公益品牌,以项目推进筹资工作的持续开展。
    五、进一步完善内外监督机制
首先要强化章程约束机制,建立筹资行为准则,维护红十字会的社会信誉和地位;其次要不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红十字会的筹资和资金使用要定期由专业审计评估机构审计并在媒体上公布;要加快实现红十字会接收及使用捐赠款物的信息化管理,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捐赠信息发布平台,真正做到资金来源和去向明晰;允许和鼓励公民,特别是捐赠人对红十字会财务管理相关情况进行监督。

    (作者系江苏省溧水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为失智老人撑起一片天
——嘉定区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项目库建设
汪丽萍
 
    孙先生的母亲王阿婆是马陆包桥村人,丈夫去世得早,她独自一人将5个儿女抚养成人,历尽艰辛。习惯宁静自由的村子里生活的王阿婆不喜欢城市的喧闹繁华,喜爱独居乡下,偶偶也会到城里和儿子住一阵,但都迫不及待要闹着回“家”。两前年,80高龄的王阿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理智、大小便失禁。像王阿婆这样的失智老人有许多,他们已找不到过去,每天只能默默承受着孤独、寂寞;他们已步入老龄,智商却如同三岁孩童,无法与他人交流,难享天伦之乐……。    
    失智老人都曾有过精彩的过去,那么又该如何让失智老人有尊严地生活,安享晚年?2011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5000名社区重度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获得市政府实事项目。2012年,嘉定区红十字会继续把把该项目作为关心和服务本区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再次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并结合嘉定实际,在建立领导机制、完善组织落实、规范自愿服务、开展介护培训、健全评审督导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全面立体的项目工作方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让失智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速,失智老人并非个别现象,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指出,全球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已超过3500万人,未来20年内将倍增至6500万人。在我国,老年痴呆症患病人群为600万人~1000万人,平均每年有30万新发病例。老年痴呆症在“空巢”老人中发病率较高,且与年龄密切相关,在65岁的人群中约有10%的人患病,而在85岁人群中则约有50%的人患病。目前,嘉定区有近500位失智老人。
    当前,我国的失智老人多由家属看护,许多家庭因缺乏财力、人手和精力而不堪重负。因为普通的养老院大多不接收失智老人,护理院虽然提供服务,但数量很少,“一床难求”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供需矛盾非常尖锐,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凸显。针对这一现状,嘉定区红十字会大胆探索,建立了“为社区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旨在通过项目的运作,让老人生命最后的尊严得到保护。
    2009年12月,嘉定区红十字会根据市试点工作的要求,在嘉定镇街道率先为社区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的试点工作。同时在全区12个街镇对60岁以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且大小便失禁老人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摸,为项目的实施收集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010年5月,在组织项目论证会,认真听取民政局、卫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议;听取街镇、社区相关代表们的意见基础上,嘉定区红十字会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为社区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的实施意见》,对项目内容、申请条件与程序、资金保障、职责要求等予以明确和规范,为项目覆盖全区各街镇的推进奠定了扎实基础。
透明规范运作
    实施动态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级审批”制度,对申请人的疾病、收入等情况,村(居)委会、街镇、区红十字会层层把关。对纳入项目的申请材料规范整理、统一编号、及时汇总,建立服务对象档案和相关人员电子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并向每位受助对象发放“联系卡”,方便家属及时向区、街镇红十字会反映情况、沟通信息。
    公开项目资金。嘉定区“为社区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的资金来自三方面:一是区实事项目,财政拨款每年50万元;二是企业捐款,嘉定区光彩促进会捐赠每年30万元;三是市红十字会下拨介护培训专项经费每年5万元,为项目提供了配套资金,解决了项目志愿者交通补贴、介护培训、项目评估等相关费用。每月护理用品由市红十字会招投标定点厂家直接供应。项目实施方案及对每笔款项的出处、流向均在区红十字会网站上公布,提高市民知晓率,接受市民咨询和监督。
    拓展志愿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护理用品发放、服务对象追踪、服务效果测评等后续工作十分繁重,仅依靠区、街镇红十字会的力量远远不够。为此,将项目管理与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组建项目志愿服务队的形式来保障实事项目的顺利推进。目前,全区12个街镇均成立了项目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内热心服务、乐于奉献的居民或专业人士、社区干部组建而成,总人数达180多人。志愿者每月上门配送护理用品、为患者家属及看护人员进行现场护理指导,并定期为老人提供义诊、理发、清扫、精神慰藉等贴心服务。
    注重业务培训。充分利用红十字会拥有冠名医疗机构专业医护人员和专业技术的优势,把老年介护培训服务送进家庭和社区,使项目志愿者、患者家属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更好地为失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
    嘉定区红十字会开展“为困难失智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覆盖到全区各街镇,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运行工作模式。“政府出一点、红会募一点、家庭买一点”三个一点的方式,正在让更多的困难失智老人家庭和社区群众受益。每年为全区近4000人次的失智老人提供护理用品,支出总额达85万元。项目开展所取得的良好社会反响赢得了社会的关注。红十字志愿者定期走访失智老人、配送护理用品、提供专业服务和贴心关怀,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受助对象的一致好评。每月155元(实际价值300多元)的定额支出对收入微薄的老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项服务切实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是一项贴近民心的实事工程。工作中,经常收到来自受助家庭的感谢信;走访中,经常听到老人家属发自内心的感谢。嘉定镇街道有一位90岁的失智老人,在病榻上已缠绵了五年多,老人的女儿庄女士也已60多岁,家境困难。庄女士在拿到老人护理用品的那一刻总是动情地说:“区红十字会对困难失智老人的关怀帮助,让我感激不尽。之前母亲的护理用品都是家中的旧衣服、旧床单洗后反复使用的,碰到连续阴雨天气就很麻烦,现在有了尿不湿,老人舒服了,家人也轻松。”为社区困难失智老人提供护理用品服务项目,在服务社会和服务群众中获得生命力,充分体现了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发挥了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领域中的政府助手作用。
提振社会公信力
    在“为社区困难失智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取得实践经验基础上,2010年4月在全市率先建立“嘉定区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项目库”,根据不同缘由的困难群体,设计不同类别的救助项目。目前“人道救助项目库”全面启动,共推出红十字“救灾、助医、助学、助老、人道关爱行动”5大类26个帮困项目。所有的项目都由嘉定的爱心企业冠名赞助,年运作资金达700多万元。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人道救助是好事,可好事要办好做实并非易事,需要探索、需要凝聚百姓的智慧。以前大多是行政式传统型的救助,不注重捐赠人的意愿,资金流向互动性弱,不能使人道救助发挥最大的效能。人道救助项目库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传统帮困筹资模式,使救助方式更为灵活与规范、救助资金流向更加透明与公开、救助体系更为系统与完善,而且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筹资帮困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更加有力地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充分体现红十字精神与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的融合。人道救助项目库建设的成功,主要有三方面启示:
    启示之一:严格管理是基础。
    强化基础。人道救助基金和物资的信息登录尤为重要,重点强化基础信息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一是认真、及时、详细地登录出入库物资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日期等信息,规范出入库登记手续;对库存物资的摆放整齐清洁,物资存储架贴上清晰的标识,对库房物资定期清点,做到“账物相符”。二是及时登录捐赠资金的主体、额度、捐赠日期、定向或不定向意愿等信息,严格把握资金出处、流向,做到“账账相符”。
    严格制度。嘉定区红十字会对财政拨款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实行分开管理;承诺“零成本”使用捐赠资金开展人道救助工作,即把捐赠资金如实如数(不提取管理费)用于捐赠项目。坚持尊重捐赠人意愿原则(大多是定向捐赠),实行救助项目与捐赠款项对接,救助项目由捐赠的爱心企业冠名,建立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
    启示之二:公开透明是根本。
    信息公开。对基金和物资信息实行电子化管理,每笔要求十五天内在区红十字网站上登录完毕,便于检索查询。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做到资金募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分配使用等捐赠信息公开透明,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嘉定区红十字会于2011年在红十字网站上设立了捐赠信息查询系统平台,虽然目前只能查询到捐赠款是否到账、用于什么项目,对捐款的项目的具体运作情况还不够清晰,但对于信息公开迈出了重要一步。2013年,区红十字会的信息化建设将纳入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完善信息查询系统,提升红十字会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公开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
    有效监督。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红十字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对财政资金实行内部审计,每年聘请区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对人道救助基金,聘请第三方人员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在红十字会网站和每年的理事会上公布。建立引入第三方监督制度,主动接受政府、社会各界及捐赠人的监督,全面落实人道基金公开透明运行。2012年3月嘉定区监察局、民政局、红十字会共同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全面检查各街镇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确保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安全运行和及时足额发放,对加强和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起到了促进作用。
    启示之三:对公众坦诚是关键。
    “郭美美事件”,引发了中国慈善公益领域的信任危机,把中国红十字会推到了风口浪尖,给红十字筹资帮困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红十字会如何重拾公众信任,把公众的质疑变为信息公开体制建设成为改革路上最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嘉定区红十字会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人道救助不单纯理解为对失学儿童、残疾人士、困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支持和帮助,应视为薪火相传、崇尚善行的社会教化;视为星火燎原、共襄义举的精神感召。人道救助是一种社会教化的资源和世道改善的力量,对于反映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十字事业是一项没有止境而伟大的事业,需要你、我、他和更多人的爱心付出,共同推动!
                                                                                 
(作者系嘉定区红十字会副会长)
 

浅谈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医院中的宣传和发动
沈莉莉
    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是一个爱心行动,它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准。长期以来,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坚持从医院实际出发,积极配合市红十字会的造血干细胞工作,以人为本、热情周到、规范操作。从医院第一位爱心大使曹伟到汪玲玲,二位医护人员成功捐髓,不仅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更彰显着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文明内涵。
    领导重视成合力  全院参与形特色
    长期以来,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从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曹伟开始,二位捐献者都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市红十字会以及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每一位“爱心天使”意志坚定,没有人打退堂鼓。有人说,这也许是偶然现象,但是偶然的背后,是医院多年来注重医护人员“文明健康惠民生,志愿服务普天下”精神引导的必然结果。目前,医院拥有达到造血干细胞达标捐献年龄范围的在职工作人员308人,其中参加报名捐献的志愿者达到118人,占“达标”职工总数的39%。这与医院领导重视抓好健康服务、志愿者工作息息相关。在第一届“感动昆山”道德模范人物评选中,曹伟作为“生命相髓”爱心团队中的一员顺利入选,这更加凸显了医院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精神特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因此先后荣获昆山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
    措施到位见成效,宣传务实创品牌
    在医院“捐髓第一人”曹伟成功实施捐献之后,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对其感人事迹非常重视,将其作为昆山青年人学习的楷模,经过市红十字会、医院的积极争取,曹伟先后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市“新长征突击手”、“昆山十大慈善之星”、“昆山十大新人新事”、昆山市优秀志愿者、苏州市优秀志愿者。2010年曹伟被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红十字会、江苏省志愿者协会联合授予“江苏省优秀志愿者”称号。
每当接到初配成功的消息,医院都积极配合昆山市红十字会,派专门工作人员前往志愿者单位或家里,当面沟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整个流程加以说明,希望得到当事人家人的支持。并注重从平时关心捐献志愿者,如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让其保持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捐献的过程;每年岁首都会给每位志愿者寄去贺年卡表达问候;定期组织已成功捐献者进行免费体检。在医院人才梯队建设中,推荐曹伟、汪玲玲参加各级业务进修。医院的这些举措为造血干细胞工作的有序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每年“五·八”红十字日、世界献血日期间,医院都会积极组织大型的宣传活动,展出宣传板,发放宣传材料;同时,还积极向《中国红十字报》、《江苏红十字》等报刊杂志投稿;邀请专家作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专题讲座,为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爱心传承显内涵,志愿服务上台阶
    医院的志愿者工作把培养以服务为目的、以和谐为基调、以文明为统率、以满意为标准的和谐品牌建设作为主线。大力提倡以患为重、以德为先、以和为贵的新时期医务人员道德新风尚,努力增进科室之间、职工之间和邻里之间的团结友谊,消除不和谐因素,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医院工作上来。通过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典型示范、团队吸引、文化凝聚等形式,经常性开展职工文明内涵教育,逐步塑造了尽职守责、爱心永驻、和谐共识的医院形象。正是这种爱心传承,使得医院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大灾大难面前,登记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都踊跃捐款,在遇到突发事件面前,又是这些志愿者主动承担起爱心接力的重任,爱心接力在医院中不断传递。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是在“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感召下,为了点燃白血病患者生命的希望,而汇聚到红十字旗帜下的。作为医院红十字会,深刻体会到要做好造血干细胞工作重在宣传,贵在发动,全员参与。
(作者单位: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常州专栏]
[工作交流]
[目录]
[历史研究]
[理论园地]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