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为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浅议》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为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浅议》 | 《红十字运动研究》2019年卷出版 >> 
 发布日期:2019-4-1 23:11:58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为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浅议》

2019年326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的《为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浅议》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红十字人而言,是激励也是一种鞭策。

 

人道救助是红十字的“天然本色”

人道救助,依照红十字会法规定,指“在战争、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

红十字会是“国家品牌”,也是最大的人道救助组织。关于“人道”,《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章程》解释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人道”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红十字会就是从事人道工作的专业性组织。

毫无疑问,人道救助是红十字会的“天然本色”,在《日内瓦四公约》中得到鲜明体现。《日内瓦公约》自1864年诞生之后,不断修改完善,至1949年形成保护战争受难者的四个公约和两个附加议定书。70年来,国际人道法为红十字的人道救助行动保驾护航,成绩斐然。1912年5月第九届红十字国际大会认可中国红十字会提出的人道救助不应仅仅局限于战时,红十字还应在平时的救灾救荒、社会救助、服务弱势群体等方面发挥作用,“平时红十字会亦应办理慈善事业。”这一理念一直延续下来。至1919年红十字协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前身)成立,即以灾难救助为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战争救护为中心和国际联合会以灾难救援为中心的人道救助,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红十字运动成为全世界影响范围最广、认同程度最高的人道主义运动。

 

助力“百年老店”提档升级

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红十字会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人道组织,成立110多年以来不断发展。”2015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出席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在重大灾害救援、保护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善事”。对红十字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是对包括红十字在内的人道救助事业的肯定和期许。

事实上,作为“百年老店”,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工作一直为党和政府所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多次下发文件加以推动,如1987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参阅”文件的形式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红十字工作的报告》。2004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2012年7月10日国务院直接下发《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国务院专门为红十字会工作下发的第一个文件,这种前所未有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红十字事业的关怀与支持。

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顺理成章,表明中国政府重视、支持红十字事业的决心不动摇。红十字会法将这种重视、支持“法制化”,体现了国家意志。

红十字会法明确,“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说,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表明中国红十字会的统一性和唯一性。统一性和唯一性是国际规则,按照规定,“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整体,总会、省级红会,地市级红会,都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定位。另一方面是说,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突出了其人道救助的禀性和本色。同时,与旧版红十字会法相比,新红十字会法将红十字会应该履行的职责由7项增加至9项,大大拓展了红十字人道救助范围。

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百年老店”提档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发挥优势谱写人道救助新篇章

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政府将重点支持人道救助事业,这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出席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发表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这支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热情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一脉相承。

中国政府重点支持、“力挺”人道救助事业,对红十字会而言,是新的发展机遇。红十字会理应如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的那样“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

红十字会如何把握机遇,在人道救助领域谱写新篇章呢?关键在于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新的超越。

红十字会自身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红十字会法的实施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发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投身红十字事业,为人道救助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红十字会纵横交织的组织体系编织起覆盖全国的人道救助网络,得天独厚。作为群团组织,红十字会具有“亲民”的特征,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国际性组织,在外援和援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此等等,凸显出红十字会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发挥自身优势,红十字会完全可以在人道救助领域大有作为。对此,红十字人应充满自信。

当然,红十字会自身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乡镇基层组织的建设,更是任重道远。这是红十字会必须面对、着力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出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革方案》,就是为了推动红十字会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破解事业发展难题,成为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得力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红十字会来说,是激励,更是鞭策。

 

围绕重点强化人道救助能力建设

要适应人道救助的新形势,红十字会必须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重点,加强救助能力建设,提升人道救助水平。要做的工作很多,以下几个方面不能忽视:

一是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志愿服务是《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重点工作。志愿服务是红十字会工作的亮点,红十字运动就是志愿服务运动,是“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中国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固然可圈可点,但有待提质增量。截至2018年底,红十字系统注册志愿者仅有122万名,志愿服务组织只有2.3万个,与发达国家红十字会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提高专业化水平,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参与人道救助工作,应成为红十字会人道救助能力建设工作的重点。

二是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国家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就要求红十字会整合人道资源,强化队伍建设。中国红十字会是国家应急体系中的一环,自身有各类救灾仓储库1241个,应急反应能力大大增强,但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不尽如人意。目前红十字系统国家级救援队只有7个类别24支队伍,平均每省不到一支,而且分布不均衡,装备也一般,一旦遇到如江苏盐城响水“3·21”爆炸等类似突发性灾难事故,很难形成主攻力量,即时应对。

三是转变救助方式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方面,红十字会参与度和救助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博爱家园”项目,多年来持续推进,已形成品牌。日前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正式启动,这种“红十字会+扶贫点+农户+农产品+脱贫带头人+互联网公众”的新型扶贫帮困人道救助模式,效果初显,值得肯定。其实在创新中加强人道救助能力建设,还有很多方式。如何激发地方红十字会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成为脱贫攻坚人道救助能力建设的关键。

四是围绕“一带一路”增强国际人道救助能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红十字会是国际性组织,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既是红十字会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同时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建中的中巴急救走廊项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续的跟进,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需要强化国际人道救助的能力,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主体,推进国际人道救助工作;另一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十字组织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红十字会应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道救助”重点工作,谋篇布局,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革方案》落地为抓手,扎实推进“三救三献”核心业务,不断创造人道救助领域新的辉煌。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