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工作交流]栏目(一).. << 已到尽头 | [工作交流]栏目(二) >> 
 发布日期:2007-12-30 9:04:12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创新救助思路  做大慈善品牌
——苏州市红十字会“善”字系列救助计划的实践和思考
郝如一  周小蓉
 
  大力关注民生,扶助弱势群体,已成当前和将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出重头戏。“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会的宗旨;关心、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红十字会的天职。长期以来,苏州市红十字会以本地和外来人口中的弱势群体为对象,积极开展人道领域的救助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赢得社会好评。特別是近三年来“善”字系列救助计划的创新与实施,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还是效果上,都使救助工作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并注入了新的活力——既不象某些慈善组织那样靠行政资源和行政手段,搞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募捐筹资;又凸显出红会以项目(方向)募捐为筹措救助资金抓手的透明度高、公信力强的优势,从而让捐助人清楚救助对象,放心捐 出善款。
  三年来,苏州市红十字会已经先后实施了救助贫困尿毒症患者的“德善”计划、救助贫困白内障等眼疾患者的“明善”计划、救助贫困白血病患者的“义善”计划、救助贫困大中小学生的“诚善”计划、救助艾滋病感染(患)者的“爱善”计划、救助贫困急诊儿童的“吉善”计划以及对外来人口提供医疗救助的“仁善”计划等七个项目的系列。共计募集到的善款总值为650多万元,被救助对象已达上万人次。多年工作实践,使我们对如何开展好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从中也悟出了一些道理,获得了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是救助的公开与透明——有一批明确的目标群体
  在我们施行的“善”字系列救助计划中,每项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群体。这样做,起源于苏州工业园区外资企业发起的“德善”救助计划,他们从新加坡的救助模式中吸取了先进的经验——本计划只针对尿毒症患者,而且必须是持有低保证的苏州市区贫困人口。三年来,“德善”己分七批救助了155人,他们每人每年得到5000元的医疗补助。
  受“德善”救助计划的启发,我们红十字会决定开拓一组“姊妹系列”的救助计划。起初想称之为“德”字系列,叫做德什么德什么。但后来发现和“德”字可搭配形成词组的字不多,而且可能会被误以为和德育有关。于是,我们改为“善”字系列,叫做什么善什么善,并设计成有固定方向和目标人群的救助计划。这样,救助人对所捐善款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落实方向,被捐助人也知道自己接受善款的来源方向。捐款人与被救助人之间通过红十字会这个爱心中介公开透明的运作,双方之间不断碰擦出人间真情的火花。捐助人看着自己的付出使受助人的生命得到延续、生活得到改善,幸福感油然而生。同样,被捐助人得到救助后,更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感恩的情结愈加坚固,他们更懂得如何珍惜这份人间的真情,有的还教育自己的孩子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使爱的暖流从涓涓细流变成的潺潺流水,源远流长得以延续。
  在“德善”基础上逐步培育成长起来的其他“善”字系列“姊妹花”,也都以最为弱势又亟待救助的特定对象为目标群体,从而不仅使“善”字救助系列从内容上得到了充实,而且为捐助人提供了可供选择又令他们放心的奉献爱心的平台。
  二是救助的长久与有效——有一支精干的管理团队
  每一项“善”字救助计划,都成立一个在红十字会原则性指导下独立运作的理事会。他们分别由认可同一救助目标的捐资较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组成,主席由出资最多的企业领导担任,理事则有其他出资单位组成。每项救助计划理事会都有自己的章程,对理事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救助的对象、金额、周期、操作流程以及违反章程所承担的责任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每项“善”字救助计划都设有秘书处,秘书处人员由理事会推选,它承担着召开每年1-2次的理事会的筹备任务和募集善款的预先签约、正式活动的通知,以及和所有出资企业及个人的联系等工作。
  有了一支精干的救助管理团队,不仅使红十字会避免陷入救助计划实施的琐碎事务,而且使理事会在红十字会原则指导下,对本计划实施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团队秘书班子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事秘书工作的大都是企业年轻的管理人员,他们对做好公益事业有着强烈的愿望,事事处处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每年都有新的救助思路和做法。比如救助眼疾患者的“明善”救助计划,  2006年为50位贫困的白内障老人免费进行了超声乳化手术,为老人送去了光明。原本这项计划还将扩大实施,但今年苏州市出台了免费为本地老人做白内障手术的政策,于是“明善”理事会在救助对象不变的前提下调整救助方向,将目标指向外地——江西革命老区的贫困老人,为他们提供免费手术经费和人工晶体,受到了老区人民的欢迎。
  精干的救助管理团队,在组织上保证了“善”字系列救助计划的长久发展和资金的有效利用。
   三是救助的规范与严谨——有一套严格的用款制度
  苏州市红十字会为每项“善”字救助计划开设了财务子帐户,每笔善款的收入和支出做到账目清晰、管理规范,特别是对于善款的使用,必须严格尊重捐资人的意愿。如“德善”救助计划,按照理事会的决议,救助对象由卫生局在调查肾透析病人贫困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名单,最后由理事会会议讨论审定。每人每年5000元的医疗救助,由受助人凭医疗收据每周一到红十字会报销,尔后在下次理事会上报告财务收支状况。又如救助贫困学生的“诚善”计划,建议名单由市红十字会根据社区红会申报后提出建议名单,发放标准则根据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来自本地或捐往西部贫困地区的不同,最后由“诚善”理事会会议审定。红十字会每年将善款使用情况用书面形式分别向“善”字系列救助计划各理事会报告。
  2007年6月的一天,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来到苏州市红十字会,表示向西部贫困山区的学校捐赠2.5万元,用于改善课桌椅。市红十字会的领导亲自接待她,建议将她的捐赠列入专门救助贫困学生的“诚善”计划,并为她设计捐赠方案、向受助方提出诸如材质、尺寸、印字等详细要求。在受助方红十字会的密切配合与具体操作下,终于确保了学生们在9月新学期开学时用上了新桌椅。苏州市红十字会领导还借出差四川之机去为捐赠人验收课桌椅,并拍回照片给她审验。这位女士非常满意,表示还将考虑下次再捐。苏州市红十字会还多次提醒受助方暨受助学生及时向捐赠人汇报学业和思想状况,懂得感恩。这些都使捐赠人增强了续捐的信心。
  此外,市红十字会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专栏,每月滾动显示“善”字系列救助计划收支状况,接受社会监督。
公开、透明、规范、严谨的善款使用流程,让捐赠者感到放心,赢得了捐赠者的认可,提升了红会的公信力,从而在信誉上确立了可靠的地位,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自愿而非强制的捐款人。
  四是救助的活力与生机——有一种完善的筹款机制
  救助计划的实施,得益于有善款的源源注入,如果没有了经济基础,那救助往往显得单薄乏力。苏州市红十字会“善”字系列救助之所以搞得如火如荼,正是因为每项救助计划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善款筹集机制。如“德善”救助计划每年都有理事会成员单位在11月份进行一次长跑活动,一方面加强了理事单位的凝聚力,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打造;另一方面,则是举行捐款仪式,向社会承诺并公布捐款的数额。“诚善”救助贫困学生计划,从启动时的3万元,逐渐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善款筹集总额达到了200余万元,其中针对本市和四川内江贫困学生的各占一半。救助急诊贫困儿童的“吉善”计划,按照理事会与相关企业的捐赠协议,善款源源不断。为了扩大“善”字系列救助计划的影响,做大做好爱心慈善品牌,苏州市红十字会还精心策划了两场书画义卖活动,现场认捐气氛十分活跃,18幅书画作品竟然拍出69万元的总价,其中有两幅起价为2000元的画作,最后各拍出了12万元的天价。有记者在报道中这样报道:“爱心善款追着贫困患者的生命一路奔跑,创下了拍卖行业中一大奇迹”。
  每一项“善”字救助计划,都有一套常年筹措善款的方式方法保证其惯性运转,从而体现出救助工作的活力与生机之所在。
  五是救助的爱心与温暖——有一帮热心的志愿人员
  “德善”救助计划发起人、“德善”理事会主席、外企飞索半导体总经理卢宝财说:我们经常发现,在很多场合,要做慈善,个体的力量往往是非常局限的。于是,“德善”志愿服务在卢总的带领下,通过中外志愿者不计报酬、放弃休息的共同努力,使每次筹款长跑和书画义卖得以成功举办,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整个社会对公益事业还没有形成浓厚氛围的时候,“德善”志愿服务的出现,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尤其是外企,纷纷组织动员自己的员工加入到“德善”志愿者的行列中来,这就是“德善”越做越好,善款越筹越多的力量源泉。
  其实,不仅是“德善”,其他各“善”也都有各自的志愿人员为救助计划的实施提供服务。例如“诚善”,多年来己有两三千名志愿者为救助贫困学生既出钱又出力;“爱善”志愿者队伍中还包括艾滋病感染者的参与;“义善”救助白血病计划的启动,就是来自一位80多岁退休护士志愿者的5万元捐款;“吉善”则来自一批医药企业的捐赠和志愿工作;“明善”为50多名老年白内障做免费手术时,就有不少出租车司机和大学生加入免费接送老人的志愿者队伍。作为“善”字系列救助计划善款来源的补充,从2006年“5.8”设立的街头流动募捐制度,每周日上午都有志愿者抢着捧上捐款箱上街劝募,一年半来也就是70多个周日各2小时,己募得善款近15万元。
  我们的“善”字系列救助计划正是靠着一大帮发挥“滚雪球”作用的捐款及劝募志愿者,影响着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捐赠队伍中来。
  市红十字会的“善”字系列救助计划,在苏州社会上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前来捐赠爱心善款的企业和个人不断增加,接受救助的范围也在逐年扩大。“德善”救助计划还被市民评选为“感动苏州”十大新闻之一。用“德善”理事会主席卢宝财总经理的话说:人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想帮贫助困的,关键是如何把大家的仁爱汇聚在一起、并传递到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就需要有一些良好的平台和体系,而“善”字系列救助计划就是最好的平台之一。
2007年11月20日
(作者单位:苏州市红十字会)
携手人道    共创和谐
——苏州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回眸
苏州市红十字会
 
  苏州市红十字会自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成立,就发动广大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参与志愿服务;尤其90年代以来,更是组织基层红十字会、理事单位开展志愿活动,努力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有力地推进了“三项博爱系列工程”建设。志愿服务已成为苏州红十字人道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下面,我们就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一回顾和总结。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苏州地区共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机构606个(含挂牌的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由苏州市及下辖11个市、区红十字会和街道、社区红十字组织招募吸收的登记志愿者有4.8万人。他们分布在机关、学校、医院、园林、街道和外资企业,年龄最大的已70多岁,最小的仅有10来岁;有在职的,也有退休的;有本国本市居民,也有金发碧眼的外籍人士,服务时间最长的已达40余年;服务内容遍及应急救援、骨髓捐献、宣传培训、募捐救济、邻里互助、敬老助残、帮困助学等多个方面。
 
二、工作进程
  (一)历经三个阶段,从逐步启动到创建示范
  第一阶段:形式多样、雏形初现。自1982年起,我们就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和志愿者开展服务工作,可谓是志愿服务的雏形。主要内容为发动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红十字事业,为社区群众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例如组织学校的红十字青少年开展针对军烈属、残疾人、散居孤寡老人的“三定一包”(定人、定时、定点,包服务对象)活动,平时定期打扫卫生、逢年过节上门慰问,不仅以物质帮助,更注重精神温暖,以致老人们离不开这些孩子了;园林系统红十字志愿者的“三件宝”(红十字药箱、针线包、宣传栏),为游客解除了遭遇不慎受伤、钮扣脱落、裤子裂缝等尴尬时的难题,还提供人道宣传的载体;医疗卫生单位的志愿者们,更是经常到附近社区贫困家庭送医送药;一支由20多位业余通讯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每年发表红十字新闻四五百篇次文章,为红十字事业鼓与呼;分布在古城区的个体医生也积极为社区居民免费义诊志愿服务等等。
  第二阶段:组织指导、整合力量。1998年起,市和县级市、区两级地方红十字会先后成立了志愿工作者委员会,聘请有关领导出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通过了《苏州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管理办法(暂行)》,籍以指导面上工作。组织成立后,将以前分散的队伍整合起来,条线划分,条块结合,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如新闻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宣传部领导和热心红十字新闻宣传报道的记者、通讯员组成。加入志愿组织的记者们非常热心于红十字新闻宣传报道,经常主动向红十字会“请战”,参加活动就及时报道并力求做大,充分体现出志愿者特长和服务意识。又如园林红十字志愿者,由园林局分管局长牵头,整合各园林尤其是9个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红十字志愿者队伍,除了“三件宝”还学会急救技能,提高志愿服务本领。
  第三阶段:依托社区、重点参与。1997年,我会先后在金阊、沧浪、平江等古城区和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的街道成立红十字会,以街道(地区)红十字会为依托,吸收了一大批热心于红十字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公布了他们的姓名、特长、电话、住址,结合主题开展红十字宣传活动和社区服务工作。诸如对孤老病残进行帮困救助;对居民进行卫生安全知识培训,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在社区发动募捐、租借、义卖,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发掘社区资源,对西部地区失学儿童进行助学帮困;开展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等。这样的做法不仅为居民欢迎,更具形成传统与特色。1998年,江苏省红十字会在我市召开全省志愿服务工作现场会议,交流并推广了志愿服务经验。
  根据总会的要求,2003年起我市又开展争创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活动。金阊区、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红十字会与民政局联合下发文件,制定社区服务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全市两级地方红十字会在社区建立红十字服务站606个,并统一挂牌、配备设施、制定工作制度,选择热爱红十字事业、具有奉献精神、自愿能够承担一定服务内容的人士成为志愿者,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募捐救助、社会服务等活动,为社区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服务。2005-2006年,金阊区和昆山市分别获评省级和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市)。近日张家港、太仓市接受了省级考核得到好评
  (二)搭建服务平台,从探索模式到打造品牌
  1、设立“老”字机构,定向服务弱势群体。
  1995年,我会联合高新区(原郊区)横塘医院,创办了红十字会老年康复医院。十余年来,“老康”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身体力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精神,为住院老人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老年人的乐园,共收治1515名病人,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赢得了老人及其家属和社会的广泛赞誉。由于医院把志愿服务和人道关爱作为立院之本,因而10多年来已成为苏州城乡同类机构中口碑最好的一个。医院由当初的40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200张床,已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床位常常供不应求。多年来,“老康”同时也成为社会上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
  2、实施“善”字救助,着力打造服务品牌。
  ——“德善”救助计划。2004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外企飞索半导体公司老总主动联系我们合作开展救助工作,对象为贫困尿毒症患者。年底,飞索半导体公司捐赠20万元,作为“德善”救助计划的启动资金。经过3年的运转,“德善”救助计划已成为我会最具影响力的救助项目,募集资金300余万元,救助尿毒症患者从2005年31人扩展到2007年的155人。每位受助对象每年获得5000元的资助,加上苏州对尿毒症患者的社保报销比例较高,从而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治疗和生活状况,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此外,还帮助一位20岁的大学生换肾,资助4万元。
  “德善”救助计划的成功,缘于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各个参与单位的协作与分工、有明确的救助对象,更重要的是参与单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10多家为此活动出资出力较多的企业组成“德善”理事会,相关负责人出任理事会成员。每个理事单位各司其职:各外资企业负责发动捐款和组织志愿者打义工,红十字会负责捐款的接收和发放,卫生局负责审核确定救助对象,电视台负责宣传报道。理事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除审查确认受助对象和人数外,还要制订当年的活动主题与形式、具体内容与参加人数等事项。活动形式有爱心长跑、书画拍卖、物资义卖、慈善晚宴、节目表演等,每个参与的单位和志愿者不仅没有一点报酬,反而还要倒贴人力物力。从项目的倡议到实施再到扩展,自始至终,都是外资企业的这些志愿者为主体,目标是如何把“德善”救助计划做大做好。
  ——“明善”救助计划。2006年初,因为一名爱心老人10万元捐款的意向,我会开展了专门救助贫困眼疾患者的“明善”救助计划。在对贫困人员白内障的普查救助过程中,又涌现出许多的志愿者及其服务行为。对贫困农民的眼疾普查和白内障手术是民营的“海维视”眼科中心无偿提供的,人工晶体是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病人手术当天来回是出租车爱心车队免费接送的(并有大学生志愿者护送),复明后又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等等。针对中小学生近视眼较多的情况,我会又在豪克眼镜超市成立青少年视力矫治中心,由那里的志愿者提供家用弱视治疗仪出借和技术指导等无偿服务。
  ——“爱善”救助计划。以2003年成立的艾滋病专项资金40万元为基础,结合2006年开始的荷兰援助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项目,开展了主持人培训、同伴教育宣传等活动,参加者主要为大学生和建筑民工志愿者,被教育对象为社区居民、大学生、建筑民工等数千人。
  其实,不仅是“德善”,其他各“善”也都有各自的志愿人员为救助计划的实施提供服务。例如“诚善” 救助计划,多年来己有两三千名志愿者为救助贫困学生既出钱又出力;“爱善”救助艾滋病计划志愿者队伍中还包括艾滋病感染者本身的参与;“义善”救助白血病计划的启动,就是来自一位80多岁退休护士志愿者的5万元捐款;“吉善”救助急诊贫困儿童计划则来自一批医药企业的捐赠和志愿工作。我们的“善”字系列救助计划正是靠着一大帮发挥“滚雪球”作用的捐款及劝募志愿者,影响着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捐赠和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共募集善款650多万元。
  我们正在将“善”字系列救助计划打造成代表苏州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品牌,其效应已经显现,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前来捐赠爱心善款和提供志愿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不断增加,受到救助的范围也在逐年扩大。“德善”救助计划还被市民评选为“感动苏州”十大新闻之一。用“德善”理事会主席卢宝财总经理的话说:人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想帮贫助困的,关键是如何把大家的仁爱汇聚在一起、并传递到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就需要有一些良好的平台和体系,而“善”字系列救助计划就是最好的平台之一。
  3、开展“特”字活动,努力扩大红会影响。
  从2006年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起,我们设立三处爱心募捐流动岗。每逢周日上午9:30—11:30,就有来自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红十字志愿者们,手捧募捐箱在观前、石路和南门商业闹市区域流动劝募。凡捐款者都可当场得到一枚由市红十字会答谢的“爱心贴”。一年半来,也就是70多个周日各2小时,已有志愿者3400人次参与此项活动,募集爱心款15多万元。
  从2007年5月8日起,我们又在市区最大的少年宫开设少儿救护普及园,每个双周日全天,都有红十字急救师资志愿者们值班,教家长和孩子们学习救护技术。5个月来,有40余名志愿者轮值授课,使1200名少儿及其家长接受培训。
  诸如此类的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活动,在苏州各级红会每年都有很多,有长期的也有临时的。既有利壮大志愿者队伍,又扩大了红十字会的影响。
  4、建立“联”字组织,重视加强队伍管理。
  针对我市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的现状,我们成立苏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联合委员会,由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同志、市府前分管秘书长、上届红会副会长顾九生担任志愿者联合委员会主任。按照志愿者队伍成立的先后时间、行业、技能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分类组合成9支队伍并进行规范管理。
  ——新闻宣传志愿者委员会。这是我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成立的一支志愿者队伍,成员为本会通讯员和各媒体条线记者等30余人,以开展红十字宣传报道为已任。我会每年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报道四五百篇次,累计已达六七千篇次,主要靠这些新闻志愿者。
  ——“老园丁”志愿者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由10多名退休的学校红十字会骨干组成,主要职责是协助市红十字会在全市进行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现场调研、指导督促和检查考核,以促进全市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蓬勃开展。
  ——遗体捐献志愿者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春,由近400名老人组成,分成若干片、组开展活动。他们不仅在社区在闹市大力宣传捐遗意义,而且每天有委员在我会轮值,接待报名捐遗人员。两年来,已有36人实现遗体捐献的夙愿。
  ——捐髓献血志愿者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底,由已经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和报名志愿者骨干以及献血状元等组成,主要职责是宣传发动适龄市民加入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行列;为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从事相关的志愿工作。
  ——社会服务志愿者委员会。由800多青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的志愿者,开展物资募集捐赠、帮助民工子弟学校建立图书室、电脑房、援助贫困学子等。
  ——高教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委员会。由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的独墅湖高教园区80名大学生组成,开展艾滋病预防培训、发动募捐、宣传人道等活动。
  ——老年文体志愿者委员会。由100多名退休人员组成,从事腰鼓、时装秀等文艺表演,在市红十字会开展活动时,志愿前来助兴。
  ——公益网络志愿者委员会。由近6000名网友组成,主要为红会开展街头和社区募捐、深入贫困地区扶贫支教、受我会委托核实受助人状况及受助资格等。
  ——应急救援志愿者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9月,由80名志愿者组成,主要职责是用自己的私家车和业余时间(必要时经单位同意可占工时)参与119、110联动的重大灾害灾难事故的现场应急救援与后勤服务,也担当自救互救技术的师资工作。
 
三、几点思考
  1、志愿服务面临大好发展机遇期。
  据统计,我国现在人均国民收入达2000美元,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达到一定基础后,人们更多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一方面,民众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高涨,最近几年似乎冒出不少自发组织的义工协会、志愿者联盟等(红会可与其合作并吸收加入红十字志愿者委员会),可见做义工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一种共识。另一方面,政府不仅重视经济建设,更注重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些都为红十字会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不久前在珠海召开的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会议,更从内部强化了志愿服务的规范管理,使红十字志愿服务得到有力的推进,迈入“理想的春天”。
  2、红十字志愿服务除具有人道、博爱、奉献的特点外,近年来还呈现新特征。
  (1)志愿队伍的年轻化、网络化。
  2006-2007年,我市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发展迅猛。2005年前是固定的几支队伍,如新闻宣传、学校工作等,他们对红十字业务非常了解,但年龄相对偏大。至2007年9月底,我市红十字志愿者新加入的,除捐遗外基本都是年轻人。他们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发展新的成员、商议工作计划、评估活动效果,显现出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2)志愿服务的多样化、社会化。
  我市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从原来的2-3支扩大到现今的9支,人员增多了,服务内容相应增加,服务范围相应扩大,涉及新闻宣传、善款劝募、敬老助残、邻里互助、献血捐髓、送医送药、家庭护理、紧急救援、救助灾民、遗体捐献、慰问军烈、助学支教、扶贫帮困、义务演出等。随着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志愿队伍的扩展,相信无论是确需红会救助的弱势人群,还是通过红会救助弱势的爱心人士或单位,都会得到志愿者提供的不同程度的相应服务。
  (3)志愿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
  因为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委员会,每个委员会成员对于自己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工作方法、目标任务都很清楚,制订了规章制度,实行了规范管理,呈现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特点。尤其捐髓、献血、急救、捐遗等红会特色显著的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也要求志愿者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3、对志愿者队伍要深入培训,加强激励,持之以恒。
  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管理还不够,还要通过我们红会自身运作和自我宣传,吸引更多自发的义工组织加入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这样既壮大了我们的队伍,又使自发组织的义工们有了合法的归宿、规范的活动,可以名正言顺、心情舒畅地开展志愿服务,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大多数志愿者参加活动似乎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很感兴趣→参与活动→得到满足→获得鼓励→继续行动→有成就感。但也有的志愿者却不然:颇感兴趣→参与活动→太苦太累→付出太多→得不偿失→选择放弃。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能持之以恒的、成熟的、优秀的红十字志愿者,光凭一时的兴趣或激情是难以为继的。要培养一支成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必须要深化培训,通过人道法和红十字运动知识及理念的传播,确立他们的人道奉献、团队合作、吃苦耐劳、不求回报的精神,成为红十字运动的生力军和实践者。
  有人说,这样松散的组织,又没有行政权力,完全是靠自觉的行动,如何管得好?我们觉得,在加强培训与管理基础上,要遵循红十字运动的原则行事,强调奉献,不图功利,做到事先告知、事中监督、事后总结,并建立激励机制,从而保持红十字志愿者的恒久牲,
  4、红十字志愿服务要突出特色,深化内涵。
  红十字会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国际性组织,与其他团体机构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因此,红十字志愿服务要突出我们的七项基本原则以及国际性和专业牲,要大力宣传我们开展的人道救助工作,让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也让更多人求助志愿服务。红十字志愿服务还要进一步深化内涵,既要服务城区居民,也要服务农村居民;既要帮扶弱势群体,也要便利爱心人士,当好“爱心中介”;既要以公益性无偿服务为主,也有适当的互助性低偿服务,还应尝试市场化有偿服务。总之,有特色才受欢迎,有内涵就被看好。
苏州市红十字会
2007/12/14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工作交流]栏目(二)
[工作交流]栏目(一)..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