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历史研究]栏目(上) << [工作交流]栏目 | [历史研究]栏目(中) >> 
 发布日期:2008-7-1 9:48:01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1918年美国红十字在华募捐纪实
高小亮
 
  摘 要:1918年,为了救助欧战兵灾,美国红十字会在华招募赞助员,募捐筹款。在这次招募过程中,中国人民踊跃参加,积极相助,赞助员人数达28229人,捐款共计金洋76292元,不仅有效缓解伤兵绷带紧缺问题,也造就了中美关系中民间交往的一段佳话。
  关键词:美国红十字会;募捐;中美关系
 
  1918年,为了救助欧战兵灾,美国红十字会在华招募赞助员,募捐筹款。中国人民踊跃参加美国红十字会在中国的征求赞成员(又称赞助员)活动,展示了中国人民“睦邻”的传统美德,也推动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本文梳理《申报》相关报道,对美国红十字会在华征求赞成员活动作一鸟瞰,不妥之处,诚祈方家指正。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数年,兵连祸结,伤兵满营。面对兵灾,以博爱、恤兵为宗旨的各地红十字会“风气云涌”,设法救助兵灾。其中,“美国红十字会致力尤伟,旅华美人亦设法资助。”1918年初,美国红十字会拟在中国设立分会,在华征集赞助员,“求助二百万条绷带费,以送往欧洲战区救助伤兵,并传以王正廷君为中国分会会长。”[1]
  美国红十字会拟在中国设立分会事遭到朝野上下激烈反对。5月1日,《申报》刊登了陆军部咨文,反对美国红十字会在华设立分会。咨文曰:中国红十字会“成立有年,分设多处,对于各种慈善事业历经竭力办理。美国如因欧战需赈济,当可少量襄助,且外人在中国设立红十字会向无先例,民国五年日本欲在龙口设立赤十字会社经阻止有案,此次美国所请,情事相同,未便照准。”[2]同时,中国红十字会的同仁也反对美国红十字会在华设立分会。中国红十字会沪城分会理事长夏应堂等致电总会沈敦和副会长,认为“设立分会则与募捐性质迥不相同,国际关系主权重大断无迁就徇私之可言。全球各国红十字会向无甲国至乙国设立分会先例。” 沈敦和副会长在回信中也认为,如果美红会来华募捐,应“竭诚襄助以尽报酬”,而对于美国红十字会在华设立分会一事,“因红会半属于国家的性质,凡种种事务与他会有相对情形者,非鄙人权力所及。”[3]事实上也是不赞成在中国设立分会的。
  面对各界对设分会的反对,美国红十字会不得不出面解释。5月3日,美红会在华代表美国公使馆商务参赞安乐尔解释说,美红会在华暂设临时机关目的是为了“征集捐款即在中国购买布匹,使侨华美国妇女手制绷带等物送往欧洲战地救护伤兵。”之所以有设立分会的误解,可能对募捐机构名称理解有误所致,“募款机关之名在英文本为Amercian Red Cross in China,直译其意当为美国红十字在华办事处,其性质与中国固有之红十字会大有差别,并无侵犯权限之处。”[4]同时中国绅学界名人也出来解释发起赞助员招募的原因,“美国红十字会在中国所办善事不少,该会对于我国如此热心,我国亦不得不尽一份之力,以助该会之进行,故有发起介绍赞助员之举。”并且保证“所谓赞助员就是赞助该会之宗旨与事功,与设立分会与否绝不关系。”[5]19日,即在招募前一天,美国红十字会商务参赞安乐尔再次表示,“美国红会来华仅专为筹募欧战捐款及制有绷带,绝无设立分会之意。”[6]至此美国红十字会在华募捐的意图才为各界所了解。
 
  经过这一“正名”风波后,美国红十字会于5月20日正式开始征求赞助员的活动。征集活动时间为5月20日至27日,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地同时进行[7]。其征集办法是,“设八队征求队,每队有队长一人,队员十人。”所谓征求队即由各地官员和绅商出名,各自领取入会志愿书,以个人名义所组成,各自负责招募会员。也就是以官绅名流的人脉声望为号召,再以竞赛方式相激励,希望尽可能多的征集会员的一种办法。赞助员的会费规定为,“普通赞成员每人只一次纳银币一元五角,永久会员一次纳银币七十五元,名誉会员一次纳银币一百五十元。而幼年赞成员(十八岁以下)只纳小洋四角。”[8]此外,美红会还出售红十字印花,“每枚分一角和二角半两种”[9],以尽可能募捐款项。
  此次募捐活动,盛况空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迥异于之前慈善募捐活动,具有独特特点:
  第一,参与人数多。美国红十字会征集的赞成员中,除在华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积极参加以外,中国社会各界踊跃参加。在美国红十字会征求赞成员的第一天,“即得会员一万余人,可见中国人的踊跃。”[10]同时,《申报》、《大公报》、《晨报》等各地主流报纸纷纷追踪报道,为募捐活动“摇旗呐喊”,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各界关注,给予极大支持。最终,美国红十字会在华共募赞成员人数为中国会员27418,外国会员1805人[11]。其中,仅在上海就得“名誉会员三十一人,永久会员一百六十人,共23201人,银89137元。”[12]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参加地域广。此次募捐除了得到上海大力支持以外,北京、广东、南京、武汉等地区也积极行动。5月16日,在北京美国 领事馆馆卫队操场举行美国红十字会义赈大会,召请中外要人及各慈善家到会助赈。5月25日,在广州,美国红十字会两广协会征求赞成员大会并由军学善商各界出队巡游,甚为热烈,“巡游队伍男女合计共七千余人,团体多至七八十处”,所过之处,万人空巷。“各人手中大多持有国民外交救灾恤邻爱人如己中美联欢等旗帜并有各种扎作表示两国亲善之意义”。[13]各大城市外,在无锡、江阴等中小城市也有千余名学生参加赞助员。在20世纪初政治纷争、军阀割据的时代能够掀起如此规模的社会活动,足见美国红十字会在华征集赞成员之广受欢迎。
  第三,学生、商界团体尤为积极。由于各队队长中以商学两界领袖为主,并且,相较于中国红十字会的入会标准[14],赞助费较低,所以商界学界参加的人数尤多。5月13日,环球中国学生会学校开会,校长朱少屏演讲美国红十字会之宗旨,“学生三百余人参加踊跃,分发美国红十字会签名纸,介绍亲友入会者甚众。”[15]上海南洋女子师范学校、民生女学“全体加入美国红会”[16],“湖州旅沪公学介绍全体加入,市北公学由教员潘公展介绍全体加入”[17]。在工商业界,早在5月16日,上海总商会通告各业代表,要求积极参加美国红十字会赞助员,“赞成与否请于三日内答复。”[18]最后,“江南船坞全体一百多人,沪铁路数百人,德大纱厂、厚生纱厂、商务印书馆全体加入”[19]。在南方军政府控制的广州,中美两国女界人士组织女界大会,号召响应美红十字会征求赞助员的号召,省教育会也为了协助募捐发出举行大游行的通知,“学生及学生家属五百多人开会时请朱少屏演说美国红十字会征求员之事,拍掌之声不绝。汽车三十二辆,中西人士万余人之多各执红十字旗游行街市,学生、商团等随行”[20]。商学两界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学生参加赞助员活动的踊跃,使得赞助员招募人数大为增加,并超过了中国红十字会会员总数。
  第四,募捐也成了全国各个城市的狂欢,游行成为各个城市共同项目。在北京,5月16日下午在北京美国领事馆馆卫队操场举行美国红十字会义赈大会,召请中外要人及各慈善家到会助赈,“雇佣汽车二十余辆,沿会场及东郊民巷游行数圈。男女来宾军乐队车辆均佩带国旗及红十字会旗帜”。[21]在上海,原定25日的游行大会因雨于28日举行,“中外人士排队,中西人士与会者不下一万五千人,内中国人约八千人,汽车三百辆,上海各学界、团体四十余个”。[22]在广东,25日美国红十字会两广协会召开征求赞成员大会并由军学善商各界出队巡游,“巡游队伍男女合计共七千余人,团体多至七八十处。官立学堂自法政高师以下、私立学堂自南武时敏以下、外国人所办之学堂及女子学堂、各医院、各大公司等或派队伍,或扮演景色狮子等物随同赴会。是日大雨淋漓而全体数千人冒雨前进并无惨色……所过之处,万人空巷,热闹异常”。[23]此外,在上海除游行狂欢之外还举行其他募捐活动,“在大世界开演礼拜二游行大会之长片影剧。大世界将券款一半助美红会,门票两角”[24],最后共“得大洋五百二十五元”。[25]
 
  美国红十字会来华募捐,之所以得到中国人民鼎力支持取得圆满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出于对战争的痛心疾首。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兵连祸结,是个兵灾频繁的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深受战争的苦难,遭受兵灾的痛苦。所以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对于红十字会的各项事业,“为人者无不有同情悲悯之心,非仅慈善之美名而实发于人类同有之良心。”[26]美国红十字会为世界最大的慈善事业机构,其宗旨在救济人类之伤痛,“以人道为主义,视万民若同胞,无论何国,一有灾难,急赴拯救,乐善好施,不分畛域。”[27]当欧战爆发后,美国红十字会员亲赴战地,毅然救死扶伤,为世人称道。因此,当美国红十字会在华征集赞助员时,中国人民踊跃参加,尽力相助。
  其次,美国政府和美国红十字会在当时的良好口碑。庚子赔款美国首先退还给中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振兴提供帮助。美国红十字会也多次救助中国灾荒。1917年夏秋京直水灾,洪水泛滥,哀鸿遍野,时人称为“170年未遇的浩劫”[28]美国红十字会当即电汇数十万元分发灾区实行拯救。1916年,安徽省银荒,美国红十字会捐银15万两,同年赞助导淮工程款10万元,并于1911年及1912年助中国赈款3008500元。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沈敦和也认为,“往年承办华洋义赈颇承美国红会之赞助”[29],所以“发之投梨报李之义”,美国以同样的慈善事业来相求助之时,中国人民自然也竭诚襄助。
  第三,从国家交往上讲,古老中国被迫打开大门后,逐渐走向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国于大地不能孤立交邻”,国与国政府之间的外交“往往不及彼此两国国民外交尤易,今我国国人多加入美国红十字会共事善举,则彼此感情日益融洽必收互相提挈之益而无误会隔阂之虑。”[30]中国人民参加美国红十字会赞成员,使其得以走出狭隘、走出封闭、走向世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固有的“恤邻”慈善胸襟。国民外交是政府外交之外的补充。
  中国人民的热心参与,深得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称赞。美外交总长篮新氏自华盛顿发电,“欢迎红会中国赞助员”[31]。同时,改变了中国人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上海青年会童子部外国干事,认为中国人“对于公益事业尽义务不辞辛劳,足令人肃然起敬。”[32]美国红十字会对于募捐活动中出力最大的王正廷,“赠以雕银茶具一套”[33],以示嘉奖。可以说,这种通过两国民间活动在增加两国交往以及人民互信方面,有重要作用。
  总之,美国在华征求赞助员的活动,不但是中国人民对一战兵灾救护的一大贡献,而且是民国时期中美民间合作加强的又一佐证。


[1] 《美国红十字会之筹捐办法》,《申报》1918年5月2日。
[2] 《陆军部否认美国红会在华设立分会》,《申报》1918年5月1日。
[3] 《中国红十字会往来函稿》,《申报》1918年5月7日。
[4] 《关于美红会在华募款消息》,《申报》1918年5月4日。
[5] 《赞助美国红十字会之真相》,《申报》1918年5月9日。
[6] 《美国红十字会记事》,《申报》1918年5月19日。
[7]  具体操作过程中并不以此时间为准:北京在16日就开始,而上海则到6月1日才宣布活动正式结束。但在各大报纸的广告发布均是以此为准的。
[8] 《美国红十字会征求赞成员续志》,《申报》1918年5月18日。
[9] 《又办事处通告》,《申报》1918年5月26日。
[10] 《华人赞助美国红十字会之踊跃》,《申报》1918年5月21日。
[11] 《美红会今年五月份筹款报告》,《申报》1918年9月20、21、22日。
[12] 《美国红十字征求成绩》,《申报》1918年6月1日。
[13] 《粤人赞助美国红十字会之踊跃》,《申报》1918年6月3日。
[14] “1912年颁布的《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中规定会员分为三种——名誉会员、特别会员、正会员,独捐费分别为洋1000、200、25元。”转引自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1页。
[15] 《学生会学校之交谊会》,《申报》1918年5月13日。
[16] 《女学界赞助美红会》,《申报》1918年5月30日。
[17] 《美红会征求成绩》,《申报》1918年6月1日。
[18] 《美国红十字会广求赞助员》,《申报》1918年5月16日。
[19] 《华人赞助美国红十字会之踊跃》,《申报》1918年5月21日。
[20] 《中西女塾对于美国红十字会之热心》,《申报》1918年5月22日。
[21] 《美兵营之义赈会及续志》,《晨报》1918年5月16、17 日。
[22] 《美红会举行大游行会志盛》,《申报》1918年5月29日。
[23] 《粤人赞助美国红十字会之踊跃》,《申报》1918年6月3日。
[24] 《美红会将在大世界开大会》,《申报》1918年5月31日。
[25] 《纪美红会之大会》,《申报》1918年6月3日。
[26] 《美红十字会感言》,《申报》1918年5月26日。
[27] 《介绍美国红十字会赞成员启》,《申报》1918年5月17日。
[28] 《中国红十字会急募京直水灾赈款棉衣并报告放赈情形》,《申报》1918年10月19日。
[29] 《中国红十字会往来函稿》,《申报》1918年5月2日。
[30] 《申报》1918年5月26日。
[31] 《美外交部欢迎红会赞助员》,《申报》1918年5月28日。
[32] 《西儒评论华人之能力》,《申报》1918年5月15日。
[33] 《美红十字会对于王正廷之馈赠》,《申报》1918年7月14日。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历史研究]栏目(中)[7.1]
[历史研究]栏目(下)[7.1]
 ·暂无
[学校红会工作专题]栏目
[历史研究]栏目(中)
[工作交流]栏目
目 录
[抗震救灾专题]栏目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