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观察思考]栏目 << [理论园地]栏目 | [工作研究]栏目 >> 
 发布日期:2010-6-30 14:18:25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2009年国际红十字运动新动向
池子华  邓通
 
    2009年,对于国际红十字运动具有特殊意义,今年是索尔弗利诺战役150周年、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成立90周年、《日内瓦四公约》缔结60周年。回顾2009年的国际红十字运动,至少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国际人道法日益受到尊重
    2009年8月12日是《日内瓦公约》签署60周年纪念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发表声明,强调《日内瓦公约》对于“在武装冲突中保护人类生命和尊严具有长久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公约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得到尊重,并呼吁各国继续认真履行《日内瓦公约》。[①]
    2009年9月17日,为纪念日内瓦公约60周年,瑞典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联合会议。会上,斯蒂姆内先生表示:“包括国际人道法在内的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用以维持国际秩序并确保所有人获得保护和尊严的最有力工具之一。欧盟将继续尽其所能维护国际秩序,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所有人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②]
    2009年9月26日,联合国召开纪念《日内瓦公约》缔结60周年会议,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日内瓦公约》是在战争期间保护平民的重要法律文件,这一公约的缔结体现了国际人权事业的巨大进步,冲突各方对执行《日内瓦公约》负有首要责任,并再次呼吁冲突各方切实遵守《日内瓦公约》。[③]
    关于《日内瓦公约》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1859年在意大利爆发索尔弗里诺战役,亨利·杜南组织战场救护的努力,不仅促成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诞生,也是国际人道法的核心《日内瓦公约》体系萌生的源头。
    1863年10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讨论如何制定改善战地医疗服务条件的可行措施,并希望使伤员和医务人员“中立化”。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订《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一公约)。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和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这标志着现代国际人道法的诞生。
    此后,又相继通过了三个公约,即《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二公约)、《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三公约)和《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四公约)以及三个附加议定书。[④]
日内瓦公约不断完善的同时,国际人道法的适用范围也不断的扩展。20世纪50年代有74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60年代另有48个国家批准公约。70年代和80年代批准国持续增加(分别都是20个)。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前南斯拉夫解体导致了新一轮的批准浪潮,又有26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⑤]2006 年8 月21 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言人宣布,南太平洋岛国瑙鲁和新独立的黑山共和国分别于当年6 月27 日和8 月2 日加入了《日内瓦公约》,至此全球所有194 个国家全部签署加入规范人类战争行为的《日内瓦公约》。这项公约成为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为全球所有国家都接受的条约。[⑥]
    为了纪念日内瓦公约签约60周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委托益普索调查机构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受战争影响国家的人对战争中可接受行为及国际人道法有效性的看法。这项名为“共同的世界:来自一线的声音”的调查在阿富汗、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海地、黎巴嫩、利比里亚和菲律宾开展。在这八个国家的近4000名受访者中,大部分人(75%)表示战斗员在作战过程中行为应当受到限制。但当被问及他们是否听说过日内瓦公约时,只有略少于一半的人表示他们知道有此类规则的存在。这其中有大约56%的人相信日内瓦公约限制了战时平民苦难。[⑦]
    以上表明,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日内瓦公约的核心思想及整个国际人道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也证实了其一贯的适用性。
 
二、国际红十字救援机制日臻完善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6月16日发布《2009世界灾害报告》,今年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这标志着国际红十字运动在救援理念上的巨大转变。这一理念在莫桑比克得到了成功运用,2001年的洪灾中有100多人丧生,而2008年更大的洪灾,由于启用“早预警、早行动”,截至2009年1月中旬为止,约5.5万人成功转移,基本上无人丧生。对一个冲突后的非洲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几乎前所未闻的奇迹。[⑧]
    今年9月底在印尼巴东地区附近发生了里氏7.6级地震,造成739人死亡,296人失踪,2200多人受伤。地震还摧毁了20多万幢房屋,受灾人数达80多万人。此外,地震造成的道路阻断严重影响了物资运输,10万名处于偏远农村地区的灾民处境艰难。10月8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在瑞士日内瓦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为印度尼西亚地震灾区提供185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未来半年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把捐款重点用于为10万名农村地区灾民提供帐篷、恢复供水设施及重建当地被损坏的公共卫生体系。[⑨]
    每每发生灾难,红十字总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不仅在灾难发生时提供紧急援助,而且还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始于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仅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省,联合会协调德国、加拿大、比利时、爱尔兰、挪威和奥地利等国红十字会在内的数个国家红十字会参与灾后重建,按照计划,联合会在亚齐省一共建造了2万幢高质量的临时避难所,建成或者更新了190所医院和诊所,以及90所学校。[⑩]
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重建,而且包括精神和心理的重建。2008年掀起的“金融海啸”持续蔓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冰岛受到重创,而那里的人民不能坦然接受失业这一事实。经历数年的充分就业、发展和财富积累之后,这个人口仅32万的北大西洋国家的失业率在四个月内就攀升了500%。截至2009年底,将会有十分之一的人失业。各公司削减了工作时间,许多员工遭受大幅降薪。冰岛克朗比价急剧下降。在2009 年初,通货膨胀率空前地达到20%。这对于用外币抵押贷款购房的许多人而言,简直是灾难性的。
    严峻的局势促使冰岛红十字会进入应急状态。2008年10月,红十字会增加了社会心理项目,着手为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人提供大规模心理支持。“北欧一些国家红会在20世纪90年代曾遭受了严重金融危机,他们的经历说明:发生危机之后尽快应对人们的心理需求非常重要。”冰岛红十字会曾获心理学学位的秘书长克里斯蒂安·斯蒂德吕松表示:“冰岛红十字会有在自然灾害过后提供心理支持的项目。目前面临的虽说是人为的危机,同样需要这样的心理支持。”
   2009年,冰岛红十字会计划开办一个面向公众的创伤治疗中心。人们可以聚集在那里,共进午餐,参加讲习班,并从红十字心理小组的成员那里寻求个别帮助。“需求很明显。2008年10月以后,红十字会24小时服务热线接到的电话增加了40%,其中大多数与目前危机给人们造成的情况变化有关。”[11]冰岛红十字会开展的心理干预工作,给遭受“金融海啸”重创的人们以心灵慰藉和战胜危机的信心。
    以上可见,国际红十字运动救援行动涵盖了灾前预警、灾时救助、灾后重建的完整过程,救援机制日益完善。
 
三、红十字运动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经过近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和精心酝酿,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江苏省红十字会主办,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承办的“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4月10日至12日在苏州大学隆重召开。作为主办方之一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代表马文德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希望“在推广国际人道法和国际红十字运动研究方面与研究中心加强合作”。[12]
    此前,2007年7月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代表处新闻官员胡向群女士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考察;[13]2008年9月6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官员、国际人道法传播交流代表马文德(Martin Unternhrer)和新闻官员胡向群女士一行考察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14]2008年11月13日,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际联络部负责人、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顾问曹嵩生先生考察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15]
    事实上,红十字运动从索尔弗利诺战役算起,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了,然而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理论研究却非常滞后。据笔者所知,曾经国际上有过“杜南研究会”,但很快不知所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以来主要致力于国际人道法的研究,但对于红十字运动的历史脉络、战争救护、灾害救助、红十字自身演进、国际交往、红十字内部的组织运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方面却鲜有论及。值得庆幸的是,20世纪90年以来,红十字运动研究在中国兴起,受到学界的关注,尽管是“后起之秀”,但作为学界的新宠,发展迅猛,蔚为壮观。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12月7日,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与苏州市红十字会合作,发起成立全国第一家以红十字运动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机构——“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2006年5月8日开通了全国第一家公益性学术性网站——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hszyj.net),编辑出版了国内第一份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学术理论期刊——《红十字运动研究》,并与安徽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红十字书系”、“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及《红十字运动研究》(年刊)三大系列丛书,相继出版了《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苏州红十字会志》等一批著作。这三个“第一”和一系列研究成果的问世,极大拓展了红十字运动研究的空间,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基于这样的业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代表处,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密集的考察,表明红十字运动理论研究受到国际关注与重视。这也是国际红十字运动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因为实践和理论是驱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双轮”,未可偏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①]王湘江、顾震球:《潘基文呼吁各国认真履行〈日内瓦公约〉》,新华网, 
[②]《布鲁塞尔会议纪念日内瓦公约60周年》,2009年9月22日。
[③]顾震球、吴志强《潘基文呼吁冲突各方切实遵守〈日内瓦公约〉》,新华网,
[④] 贺晔:《〈日内瓦公约〉的前世今生》,《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8月25日。
[⑤]菲利普•施珀:《1949年日内瓦公约:起源与当前意义》,ICRC中文网,
[⑥] 赵阳:《日内瓦公约:国际人道法的基石》,《法制日报》,2006年9月10日。
[⑦]《即使战争也应有个限度》,《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8月11日。
[⑧] 亚历克斯•温特:《“早预警、早行动”更能挽救生命》,《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3月31日。
[⑨] 段秀杰:《国际联合会呼吁向印尼灾区捐款》,《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10月13日。
[⑩] 袁越:《再造亚齐》,《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第17期。
[11] 索尔韦格·奥拉夫斯多蒂尔:《冰岛红会应对金融危机》,《红十字与红新月杂志》2009年第1期。
[12] 马文德:《在“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红十字季刊》2009年第1期。
[13] 苏州大学网站,《苏大简报》2007年7月11日。
[14] 苏州大学网站,《苏大简报》2008年9月9日。
[15]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1318
 
中国红十字会救援2009台湾“莫拉克”风灾述略
呙盼盼  马红英
 
    2009年8月7日,第8号台风“莫拉克”横扫台湾,岛内各地均遭重创,而中南部地区尤其严重。随后,持续多日的强风暴雨又引发了严重的水灾。灾害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及地方各级红十字会迅速做出反应,用血脉相连的亲情铺就了一条通往南台湾的救援之路。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考察。
    2009年8月7日23时45分“莫拉克”在台湾花莲县登陆,持续至12日02时停止。从8月4日生成到结束9天里给我国众多省市带来灾难,其中台湾受灾最为严重。“莫拉克”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持续多日影响台湾地区,尤其是大暴雨造成台湾中南部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据“中央社”报道:台湾“中央灾害应变中心”14日晚间统计显示,“莫拉克”已导致台湾121人死亡、53人失踪、45人受伤。另外,台湾当局估计,台风中遭受灭顶之灾的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罹难人数约380人,加上已有统计,台湾在此次风灾中的遇难人数超过500人。全台有358294户停水、19849户停电、16264户市话待修、217处移动电话基地台待修,另有52处省道不通、35处县道受阻。[①]
    莫拉克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灾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惊人。永丰金控预估,此次的灾害损失让发放消费券所得的160亿元(新台币)效益几乎全数“泡汤”。在台风肆虐下台湾南部与东部灾情更是惨不忍睹,损失惨重,不但造成台东知本温泉乡满目疮痍,且预估损失就占整体观光产值10%,至少有68亿。此外台风造成的洪水也淹没屏东大部分工厂,估计造成制造业减损37亿,而且农损金额也不断攀升中,估计超过68亿,仅是这3大损失就高达173亿(新台币)。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洪德生表示,工厂若继续泡汤,不仅影响未来生产,更可能对台湾生产总值造成冲击。台“主计处”预估,今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为-4.25%,而且第三季还是-2.98%,原可望在第四季有机会转为正增长,但是“莫拉克”带来的重大损失就可能让第三季台湾生产总值减少0.6个百分点,全年更可能衰退0.13个百分点以上。[②]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表示,这次台风灾情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50年前的“八七水灾”,必须动员全社会做好救灾、安置与重建工作,协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③]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有效的组织了多方面的救援。中国红十字会也以最快的速度发起一系列紧急救援行动,组织各省市红十字会及时投入赈灾,并透过各种渠道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受灾同胞送去海峡对岸的关怀。
    8月11日,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向台湾红十字组织负责人陈长文先生发去慰问信,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向台湾红十字同仁表示慰问,并请陈长文转达对台湾受灾同胞最诚挚的关切和慰问。江亦曼在慰问信中表示,目前台风已经给两岸部分地区带来严重破坏和损失,希望两岸红十字组织在为两岸受灾同胞提供人道救助的工作中,密切合作,相互支持。中国红十字会愿为台湾红十字组织的救援工作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援助。[④]
    8月11日,中国红十字会发出紧急呼吁,号召社会各界踊跃捐款,为台湾同胞提供救助,中国红十字会随即向社会公布了捐赠账号,并开通了捐赠热线,接受社会捐赠。 8月12日,荣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帮助受“莫拉克”台风影响的台湾受灾同胞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这是自“莫拉克”台风爆发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接受的首笔最大额度的人道救助资金。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台湾受灾同胞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也于同日宣布,向灾情严重的台南地区援助3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救助受灾同胞重建家园。同时,红基会也向社会公布了捐赠账号。当日,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台湾红十字组织向受灾同胞提供了包括红基会等捐赠的首批15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救助金,支援台湾红十字组织的赈灾救援活动。[⑤]
    中国红十字会始终密切关注救灾情况,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募集资金。8月17日,中国红十字会再次决定向台湾受灾同胞捐赠685万元人民币(折合100万美元)的人道救助资金,用于台湾红十字组织的赈灾救助活动。[⑥]8月20日,大陆六家电视台——东方卫视、天津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和深圳卫视,共同举办赈灾晚会。中国红十字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参与合作,设置了现场捐款环节,各省区市、社会各界和企业代表纷纷上台捐款。此外,现场还开通了100部爱心热线电话,由演艺和体育明星任接线员,接受全社会的捐赠。历时4个多小时的直播共筹得善款3.1亿元人民币,这些善款将全部用于援助台湾灾区。[⑦]
    总会十分关注灾后重建进程。9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一行4人抵台,代表大陆民众对台湾受灾同胞表达关切和慰问,同时深入灾区了解情况。这是大陆红十字组织首次深入台湾灾区考察灾情[⑧]。9月11日中午,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一行在台湾红十字组织人员陪同下,赶到受灾最严重的高雄县,实地了解灾情和救灾情况,慰问受灾民众。抵达高雄县后,江亦曼一行首先听取了高雄县红十字组织有关人士的灾情和救灾通报,其后前往杉林乡视察当地搭建的大陆援台活动板房,又深入甲仙乡,在小林村原址表达了对罹难者的哀思,并于傍晚前往部分灾民安置点慰问灾民,了解受灾民众的需求。江亦曼说,灾害发生后,大陆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大陆各级红十字会已募得人民币1.4亿元。[⑨]她还表示,“莫拉克”重创南台湾,造成台湾同胞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此次深入台湾南部重灾区,内心感到特别沉重。回到大陆后,首先将把实地了解的灾情和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转达给大陆同胞,希望更多的人持续关注台湾灾区。[⑩]大陆同胞希望为台湾受灾同胞分忧解难,为灾区做更多的事情,包括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及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将尽最大努力帮助台湾灾区,让他们早日重建家园。
    “一湾碧水,阻不断华夏血脉;一场天灾,让我们心手相连……台湾,我们与你同在。”这是许多网站上都能见到的话,它真实的反映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莫拉克”使台湾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灾情牵动着两岸同胞。在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号召呼吁下,地方各级红十字会都在灾情发生后迅速投入到赈灾救援中。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福建省红十字会对台湾灾区的救援。
    “莫拉克”在袭击台湾的同时也正面袭击了福建省,狂风、巨浪、暴雨、洪水给福建省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据8月10日统计,全省共6个地级市、46个县、141.1万人受灾,死亡2人、失踪1人,倒塌房屋1150间,转移人口52.7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6.06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15.02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降雨仍在持续,灾情正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11]
    福建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割不断的骨肉亲情。面对灾情,福建省红十字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展开人道救援救助工作。在积极防抗“莫拉克”台风救助省内重灾区的同时,也向身处海峡对岸的受灾同胞伸出了友爱援助之手。8月10日,正率团参访台湾的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陈桦,专程前往台湾红十字组织表示慰问并达成对台湾灾区实施人道援助的意向,福建省红十字会紧急拨付100万元人民币救助款,通过中国红十字会“绿色通道”,汇往台湾红十字组织用于灾区人道救助,表达海西人民对台湾受灾民众的同胞情谊。[12]8月12日又向台湾红十字组织发去了《福建省红十字会向台湾红十字组织致慰问信》,表示两岸同胞情,闽台一家亲。福建对台之灾感同身受,至为关切,谨向台湾红十字会并向受灾父老乡亲表达诚挚慰问。8月15日,福州市红十字会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向受灾的台湾同胞伸出援手。倡议发出后,众多爱心社团展开了义卖、募捐活动,许多爱心人士踊跃参与捐款捐物[13]。8月19日晚,福建省红十字会、福建东南卫视、海峡电视台和厦门卫视在福州联合主办了“闽台情深,共渡难关”赈灾晚会,定向募集赈灾款项8743.4万元。这些赈灾款项将全部捐赠给台湾灾区,帮助受灾同胞恢复重建。[14]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口号还在四川汶川回荡,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刚刚从汶川地震阴影中走出来的灾区人民却依旧时刻牵挂着台湾受灾同胞。结草衔环、感恩图报,在得知风灾重袭台岛后,经历过地震之痛、感受过亲情之暖的四川各地民众便行动了起来,积极募捐。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给予无私援助。台湾红十字组织在四川设置了地震灾后重建办公室,参与了21个灾后重建项目,分布在许多地震重灾市州。[1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8月14日,四川省红十字会发出呼吁,希望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向遭受“莫拉克”台风袭击的台湾受灾同胞献上一份爱心。8月15日,由四川红会牵头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开展“情系台胞,四川感恩——四川人民救助台湾‘莫拉克’台风募捐活动”。各市级红十字会也行动起来,联合当地机关、宣传部、经委、电视台、报社、工商联总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组织辖区机关、事业、企业和社区的爱心人士进行募捐。[16]自8月15日起,四川省红十字会设对台募捐专用账户,并已陆续组织上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为期一周的募捐呼吁活动。[17]截至8月28日,省红十字会募集到爱心捐助1311万元(含市州红十字会64万元)。[18]他们用实际行动把骨肉亲情、同胞大爱送到台湾灾区,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和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让台湾同胞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江苏省红十字会积极响应总会号召,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募捐活动。8月13日,中国首善、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陈光标闻讯后,联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光标榜样基金各捐赠100万元,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捐赠300万元给台湾“莫拉克”台风受灾地区。[19] 8月19日,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向台湾灾区捐赠10万元人民币。[20] 8月2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江苏省红十字眼科医院)通过省红十字会向台湾灾区捐款20万元。[21]
    与此同时,各级红十字会也积极响应。8月12日,每个月退休金只有1600元左右的69岁黄乃海老人来到南京市红十字会,向台湾同胞捐赠1000元善款。[22]18日在南京新街口红十字会募捐点,陈霞把一沓百元大钞投到捐款箱。2001年,陈霞罹患白血病,是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救活了她。她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台湾同胞给的”。[23]
    台湾灾情牵动着苏州人民的心,苏州市民为台湾灾区踊跃捐款,截至8月19日,共募得善款240万元。[24]8月20日,“台风无情同胞有爱”援台慈善捐款仪式在市行政中心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等出席仪式并带头捐款。平江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捐献善款21.24万元。沧浪区组织开展向台湾灾区捐款活动,据统计,沧浪区机关单位的个人捐款达243100元。金阊区机关党员干部掀起捐赠热潮,据初步统计,短短一个小时内就募捐到11.92万元。大家都积极行动,为灾区出一分力的倡议在辖区内得到了广泛响应。[25]8月21日傍晚,苏州市红十字会与市总商会、市广电总台在观前街联合举行援台救灾募款活动。现场的领导、企业和观众们纷纷捐款,用慈善之心架起了两岸同胞爱的桥梁,据统计,当天认捐款数达到人民币620.83万元。[26]苏州市红十字会系统因在“莫拉克”台风救灾募捐工作中成绩显著,募款1072万元[27],受到了领导的肯定与鼓励。
    8月11日,昆山市红十字会通过上级红十字会向台湾红十字会组织汇出首笔爱心捐款200万元,这是祖国大陆红十字会系统捐给台湾同胞的第一笔爱心捐款。[28]
    两岸情融于水。江西、山东、云南、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红十字会也积极行动,纷纷公布捐款账号,号召社会各界紧急参与灾区救援,捐款捐物,让台湾人民感受到了“同胞爱”的温暖。
    “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灾后重建任务艰巨。“我们愿意根据台湾方面的需求,尽一切努力继续提供救灾援助,并为台湾灾后重建提供帮助。” [29]考察台湾灾情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负责人表示,中国红十字会已做出计划,拟用一亿元人民币社会捐款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共同参与重建项目,为台湾受灾同胞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尽心尽力。9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代表团即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就如何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等问题进行讨论。江亦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硬件方面,大陆红十字组织将考虑援建民房及社区配套设施、用于储备必要物资的社区减灾中心、山区村落的外联路桥等;在软件方面,有意着力共同提升两岸红十字组织的减灾、救灾、抗灾能力。此外,大陆红十字组织希望可以参与台湾灾区的生态重建工作。江亦曼介绍,参与灾后重建既要充分考虑大陆捐赠者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台湾灾区的实际需求。具体运作方式是,大陆红十字组织提出意向,台湾红十字组织根据台湾当局的总体重建规划,落实为具体项目,双方认可后签订相关协议。[30]
    纵观此次中国红十字会对台湾风灾的救援行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红十字会在这次救援行动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灾情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台湾有关方面致电、致函,带去大陆人民最深切的关怀和慰问,让台湾同胞感受到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了捐赠账号,开通了捐赠热线,接受社会捐赠,并联合通明堂(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了“中国红十字传播基金”。透过各种渠道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踊跃捐款捐物,援助灾区;在第一时间组织大陆各地红十字会与当地媒体、民间机构、企业以及个人紧密携手,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并将点滴心意汇聚成大爱江河,通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及时将大陆各界向台湾受灾同胞捐款及物资转交台湾方面,帮助台湾同胞抗灾救灾,据统计,中国红十字会动员民众捐款1.8亿元人民币,其中1.2亿用于支持台湾红十字组织的救援行动[31];及时派出代表团入台,到重灾区考察灾情,受到嘉义县红十字组织负责人吴容辉、郑木益等人热烈欢迎。吴容辉表示特别感谢大陆红十字组织协助台湾兴建组合屋,并希望大陆红十字组织将继续协助台湾兴建组合屋,让灾民有遮风避雨的场所。中国红十字会欣然应允。并积极与台湾红十字组织联系,共商援建灾区项目。
    在这场风灾救援行动中,我们更深的体会到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之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在这场灾难中,两岸同胞危难中始终彼此扶持、团结互助,演绎了一幕幕动人的故事。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湾各界及时伸出援手,谱写了两岸同胞共抗灾害的感人篇章;2009年台湾风灾,大陆各界和港澳同胞也用爱心和善举向台湾灾区同胞传递着信心,传递着人道的力量。
(作者分别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苏州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部长)



[①] 中国天气网站:《台湾因“莫拉克”罹难人数估计逾500人》,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815/52106.shtml,2009年8月15日。
[②] 中国红十字会网站:《台风重创南台湾已造成损失173亿元新台币》,http://www.redcross.org.cn/zx/gjtgadt/200908/t20090812_33825.html,2009年8月12日。
[③]《台湾罹难人数估逾500》,《苏州日报》2009年8月15日。
[④]《慰问遭受台风灾害的台湾同胞》,《人民日报》2009年8月12日。
[⑤]《两岸救灾一条心》,《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8月14日。
[⑥]《中国红十字会再捐台685万元》,《京华时报》2009年8月18日。
[⑦]《六家卫视合办“援助台湾受灾同胞赈灾晚会”》,《光明日报》2009年8月21日。
[⑧]《大陆愿为受灾台胞分忧(特别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9月15日。
[⑨]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网站:《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入台慰问灾民》,http://www.redcrossol.com/sys/html/lm_2/2009-09-15/144319.htm,2009年9月15日。
[⑩] 中国红十字会网站:《两岸红十字组织将共同商定“八八水灾”援建项目》,http://www.redcross.org.cn/zx/yw/200909/t20090915_34114.html,2009年9月15日。
[11] 新浪网站:《福建受台风莫拉克影响损失15亿》,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23216100492s.shtml
  2009年8月11日。  
[12] 中华论坛网站:《中国红十字会广东上海浙江捐款援助莫拉克台风受灾地区》,http://blog.china.com/u/060831/7247/200908/5071925.html,2009年8月14日。
[13]《向台湾同胞献爱心伸援手》,《福州日报》2009年8月16日。
[14]《我市向台湾灾区捐款1450万》,《厦门日报》2009年8月20日。
[15]《省红十字会呼吁 向台湾受灾同胞献爱心》,《四川日报》2009年8月15日。
[16] 四川省红十字会网站:《四川省红十字会关于开展情系台胞 四川感恩——四川人民救助台湾“莫拉克”台风募捐活动的通知》,http://www.scredcross.org.cn/html/xxym.asp?ID=2872,2009年8月15日。
[17]《四川展开对台灾区募捐活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8月18日。
[18]《同胞情深 携手渡难关》,《四川日报》2009年8月31日。
[19]《陈光标向台湾灾区捐款500万》,《扬子晚报》2009年8月13日。
[20] 江苏省红十字会网站:《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向台湾灾区捐赠10万元》,http://www.jsredcross.org.cn/show_news.asp?News_Class=5&News_XClass=0&Nid=1141,2009年8月21日。
[21] 江苏省红十字会网站:《江苏省红十字眼科医院向台湾灾民捐赠20万元》,
[22]《南京一市民向受灾台胞捐款1000元》,《扬子晚报》2009年8月12日。
[23]《陈霞把一沓百元大钞投到捐款箱》,《苏州日报》2009年8月22日。
[24] 苏州市红十字会网站:《苏州市民为台湾灾区踊跃捐款》,http://www.szhsz.org/xwzx.aspx?MenuID=1,2009年8月20日。
[25]《赈灾彰显同胞爱》,《苏州日报》2009年8月21日。
[26] 苏州市红十字会网站:《苏州红十字会与市总商会、市广电总台联合举行援台救灾募款活动》,http://www.jsredcross.org.cn/show_news.asp?News_Class=12&News_XClass=0&Nid=1169,2009年 9月11日。
[27]《建立筹资长效机制》,《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10月30日。
[28]《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苏州日报》2009年8月21日。
[29]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网站:《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入台慰问灾民》,http://www.redcrossol.com/sys/html/lm_2/2009-09-15/144319.htm,2009年9月15日。
[30]《大陆愿为受灾台胞分忧(特别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9月15日。
[31] 江亦曼:《彰显人道,促进和谐,实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新跨越——中国红十字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国红十字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内部编印),第15页。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目 录]栏目
[历史研究]栏目
[理论园地]栏目
[人物专访]栏目
[他山之石]栏目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