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观察思考]栏目 << [工作研究]栏目 | [人物专访]栏目 >> 
 发布日期:2010-12-31 20:02:36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2010年国际红十字运动新动向
池子华  呙盼盼
 
    2010年是开创红十字事业的两位伟人亨利·杜南(1828-1910)和古斯塔夫·莫瓦尼埃(1826-1910)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也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央寻人局成立50周年纪念。2010年又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地震、海啸、旱灾、洪涝、泥石流种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武装冲突在多国频繁发生,国际人道局势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红十字组织一如既往,开展广泛的人道救援,谱写了新的篇章。
回顾2010年的国际红十字运动,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武装冲突与平民保护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由于历史、种族、宗教等多方面原因,局部武装及暴力冲突频仍,大量无辜平民身陷困境,甚至遭受惨痛伤亡。
    5月31日,以色列向一支驶往加沙的船队发动军事进攻,造成惨痛的平民伤亡。红十字国际委员发表声明,以色列自2007年起对加沙地带实施的封锁使当地居民生活陷入困境,饱受高失业率、贫穷和战争困扰,“扼杀所有经济发展的机会”。[①]批评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的做法违反《日内瓦公约》相关规定,敦促以色列政府解禁加沙,捍卫加沙平民的生命和尊严。同时,积极查明伤者和被以色列当局关押之人的情况和下落,积极进行营救。
    8月12日,为纪念《日内瓦公约》获得通过61周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布了其重要研究成果——习惯国际人道法的新数据库。该数据库是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英国红十字会联合开发的,旨在成为法院、法庭和国际组织在国际性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方面的法律参考。习惯国际人道法是一系列被视为法律的不成文规则,源于一般性或普遍的实践。它是武装冲突中的基本行为准则,获得了国际认可并全球适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习惯法项目负责人让•马里•亨克茨表示:“大部分武装冲突都是非国际性的,由于现有条约法的相关规则还不够详细,因此习惯法为身陷此类冲突的男女老幼提供了重要保护。对习惯法的遵守有效减少了冲突中的人员伤亡。新数据库在确保轻松查阅习惯国际人道法规则及其实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②]习惯国际人道法新数据库于8月12日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发布,从而为平民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在平民保护中有许多特殊群体,比如媒体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在武装冲突局势报道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受伤、身亡、被拘留或被绑架等等,在近期冲突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中只有两处(《日内瓦第三公约》第4条第1款第4项以及《第一附加议定书》第79条)明确提到过媒体工作者。然而,如果结合其他人道规则来阅读这些条款,会清楚地发现现有法律对他们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保护。最重要的是,《第一附加议定书》第79条规定新闻记者有权获得与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平民一样的所有权利和保护。依据习惯国际法,这也同样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出版的《习惯国际人道法》第34条规则)[③]这些法律提供了坚实且实际的基础,有利于保护在战地工作的媒体工作者免受伤害。2010年7月,在一次采访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法律专家罗宾•盖斯(Robin Geiss)表示,新闻记者作为没有参与战斗的平民有权得到国际人道法的保护。
    在采访中罗宾•盖斯还提到,“除了不断努力推广那些旨在保护记者以及广大平民的法律及规则,并促使各方更好地遵守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还提供国际人道法方面的培训课程,参与了各种活动和专家咨询。例如,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14次常务会议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参与了有关保护武装冲突中的记者的小组讨论,与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其他组织开展合作并交流意见。最近与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就推广和保护言论自由权进行会谈,讨论了武装冲突中媒体工作者的保护问题。”[④]
    10月,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妇女、和平与安全的决议通过10周年之际,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克里斯蒂娜•贝利呼吁在战时加强对妇女的保护。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哥伦比亚、阿富汗、伊拉克等很多国家中,数百万妇女和女童都饱受了当今战乱之苦。冲突方常常将蓄意攻击她们作为一种战术手段。她们特别容易遭受性暴力及其他伤害。作为作战武器的性暴力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远远不止是其直接受害者遭受的身心创伤,它甚至会在冲突结束后很长时间仍深刻影响着社会安定。对受害者的丑化和排斥、社会和文化准则的土崩瓦解以及经济不稳定局面最终也会随之出现。[⑤]因此,克里斯蒂娜•贝利女士希望各国不仅采取具体措施在其国家立法中将武装冲突中的性暴力定为犯罪,而且违法者将得到相应的惩处。
    这些行动表明,国际红十字运动从更深更广意义上认识了“平民”的概念,认识了人道法赋予平民的保护。呼吁各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并尽力开展一系列保护工作,加快了人道救援的步伐。
二、灾害救济与心理干预
    2010年自然灾害不断,海地地震,智利地震,非洲水灾,中国玉树、西南旱灾以及舟曲泥石流等灾害纷至沓来,使人民的生活以及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害。国际联合会及各国红十字组织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救助。这是有目共睹的。
灾害往往伴随着各种疫病的发生。11月随着暴涨的印度河水位逐渐恢复正常,巴基斯坦南部洪灾灾民所面临的紧急卫生局势,蚊媒疾病危险不断增加。为了在洪灾灾民中预防出现更多这类病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旁遮普卫生部门的医生向这一地区的易感人群分发浸渍过驱虫剂的蚊帐。在信德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培训的巴基斯坦红新月会志愿者也协助分发蚊帐。同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还积极向人们宣传蚊媒疾病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感染这类疾病。[⑥]
    海地地震导致残疾人数量增加了数千名,太子港医疗设施、假肢中心和生产车间都完全被毁。据统计,有8000到10000名截肢患者急需专业照顾。残疾人专项基金理事会委员安德烈亚斯•伦多夫(Andreas Lendorff)表示:“人道需求巨大,因此重建的设施要比以前的更大更好。不仅要有更大的接诊能力,还要能从长期角度提升中心的服务水平并改善其功能。重开的康复中心将帮助截肢者和其他残疾人(无论是否为地震造成的残疾)更加自力更生并能够重新积极地生活。”[⑦]鉴于此,在未来12个月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残疾人专项基金将在美国红十字会和挪威红十字会的资金支持下,重建海地最重要的假肢康复中心之一,并为其重新配置设备,之后还会帮助其维持运营。这项工作将使成千上万名海地残疾人受益。
    灾害夺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人们“最大的恐惧”往往是来自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灾害导致的种种生离死别的悲惨景象容易给他们带来终生无法抹去的记忆。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因此,灾害后的心理救援尤显重要。
    除通过专业的心理舒压外,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大多数人而言,与家人保持联系是一种基本需要。因为面对碎石瓦砾抑或枪林弹雨,人们往往最先会想到的是自己家人的生死,也最想从家人那里得到慰藉。6月份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爆发种族间暴力冲突之后,巴格女士表示:“失踪人员问题是紧张局势增加的原因之一。”[⑧]也就是说家人的突然失踪、生死未卜会给本已受伤的心灵带来更多困境。至今成立50周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央寻人局,半个世纪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帮助受冲突、灾难和其他局势影响的被拘留者和平民与家人重建联系。1月,海地地震后,整个太子港处于瘫痪状态。为了接触那些可能不知道红十字寻人服务的人,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专家和海地红十字会志愿者组成的流动寻人工作组积极走访这座惨遭破坏的城市。震后几小时,人们排起长队,等待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供的卫星电话与亲人通话。[⑨]一幕幕感人的“重逢”场景不断上演。3月2日,帮助智利地震灾区的民众以及他们在国内外的亲友恢复联系。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通了一个寻亲网站,有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三个版本,地震中的幸存者能够通过这个网站登记自己的名字,告诉外界自己生还的消息;而与生活在震区的亲友失去联系的人也能通过网站发出寻人启事。虽然由于任何人都能够在这个网站上发布消息,因此该委员会无法确保消息的准确性,但对于地震之后联络中断的震区民众及其亲友来说,网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过“人道电话”,将人道关怀送到了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难民身边,为他们架起了寻找亲人的希望之桥。
    以上可见,紧急阶段以及灾后的医疗援助不可缺少,旷日持久的心灵危机更应该得到及时疏导,使灾民鼓起战胜危机的信心,更有利于以后的身心健康。
三、城市生命,红十字与世博同行
    城市生命——生命无价,人道无界。2010年10月31日,历史性的世界博览会在经历184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后,在上海成功落幕。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第一个与上海世博局签约的国际组织,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也受到各方好评。在展示物质文明的世博会上,“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走过了难忘的世博之旅,客流量达百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生动的主题演绎使参观者们深受触动。已经78岁的魏老带着老伴在馆内经历了黑色长廊的痛苦记忆,穿越了气雾幕墙上满是期盼的大眼睛,观看了第二部分介绍红十字运动的影片,在第三部分互动区为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而行动,他表示,“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震撼”。“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在世博园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这是整个世博会唯一聚焦人文理念、传播人道精神和情怀、使参观者获得心灵触动的展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这样评价红十字馆。[11]
    “红十字与世博同行”,除了世博园内的展馆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第一次专为一个项目设立独立官网——红十字与红新月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官网。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客观要求。这样网友们既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了解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各种信息,又可以足不出户,参观“网上红十字馆”。依托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各主题公益慈善活动,奉行“弘扬爱的精神,传播世博文明”的公益理念,2010年2月26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贝因美集团、索贝国际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公益基金——中国红十字“世博爱基金”,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伸出关爱之手,奉献爱心。
    5月8日晚,由中国红十字会、日本红十字会、韩国红十字会联合主办,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支持,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红十字世博爱基金、央视娱乐传媒公司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承办的“人道力量——世界红十字日暨中日韩三国红十字公益晚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举办。以“生命无价、人道无界”为主题,中、日、韩艺术界名流,红十字救援组织、会员、志愿者代表,来自中国汶川地震灾区受助群体代表、爱心企业员工以及主办方组织的其他观众,三国志愿者、救援组织和演艺明星同台互动,演绎出一场跨越国界的红十字协作和大爱之举。一方面凸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庆祝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荣誉日;另一方面表现红十字对生命的关怀,呼唤更多的人和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到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中去,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他们是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普通代表,显示了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12]
    红十字事业的发展,需要参与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国际红十字组织很好的把握住这样的机遇。造型设计恰似救灾帐篷的红新月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会馆的互动区,参观完毕最后化感动为行动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地前来捐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献出自己的一份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际红十字运动正是以一种大海般宽容的心去对待世人,为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走出困境而无私奉献着。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①] 中国红十字网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批以色列封锁加沙"不人道" 以暗示将调整》,2010年6月17日。
[②]《ICRC建立习惯人道法新数据库》,2010年8月24日《中国红十字报》。
[③] 中国红十字会网站:《在武装冲突局势下工作的新闻记者面临哪些主要危险?》,http://www.redcross.org.cn/zx/gjtgadt/201007/t20100730_40437.html,2010年7月30日。
[④]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在武装冲突局势下工作的新闻记者面临哪些主要危险?》,http://www.cicr.org/web/chi/sitechi0.nsf/html/protection-journalists-interview-270710,2010年7月27日。
[⑤]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网站:《各国必须开展更多行动,终止战时妇女遭受暴力》,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2146,2010年11月8日。
[⑥]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巴基斯坦南部:蚊媒疾病爆发的危险增加》,http://www.icrc.org/WEB/CHI/sitechi0.nsf/htmlall/pakistan-news,2010年11月1日。              
[⑦]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海地:重修康复中心将造福成千上万名海地残疾人》,《http://www.cicr.org/web/chi/sitechi0.nsf/htmlall/haiti-news-2010-11-15?opendocument,2010年11月16日。
[⑧] 中国红十字网站:《吉尔吉斯斯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加快人道援助步伐》,http://www.redcross.org.cn/zx/gjtgadt/201007/t20100723_40373.html,2010年7月23日。
[⑨]《红十字帮灾民与亲人通话》,2010年1月27日《中国红十字报》。
[⑩] 中国红十字会网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智利震区民众开设寻亲网站》,http://www.redcross.org.cn/zx/gjtgadt/201003/t20100304_35343.html,2010年3月4日。
[11] 红十字与红新月参与2010上海世博官网:《走过世博难忘之旅--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回望》,http://www.redcross.org.cn/expo/tt/201011/t20101103_41196.htm,2010年11月3日。
[12] 新浪网站:《中日韩三国红十字公益晚会绽放上海世博园》,http://gongyi.sina.com.cn/gyzx/2010-05-11/141717460.html,2010年5月11日。
 

鲁托罗瓦、悉尼红十字工作考察报告
苏州市红十字会
 
    2010年4月26日至5月3日,苏州市红十字会组织考察团对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红十字工作进行了考察,访问了新西兰的鲁托罗瓦、奥克兰和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城市。现将考察内容、体会和有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新西兰鲁托罗瓦红十字会工作
    新西兰的鲁托罗瓦红十字会经理芭芭拉向考察团介绍了鲁托罗瓦红十字会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情况。
    鲁托罗瓦是一个小城市,人口仅有7万。红十字会有3个专职工作人员,18名志愿者。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接受捐赠物品,并整理义卖。红十字会的门口设有专门用于接受捐赠物品的箱子,居民可随时到红十字会来捐赠物品,然后由红十字志愿者进行整理、分类,按照书籍、服装、儿童用品、日常用品、学习用品等分类整理,然后按类摆放在红十字会的义卖大厅货架上进行义卖。
    (二)开展救护培训。救护培训是鲁托罗瓦红十字会的一项主要工作,每年培训11000人左右。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志愿队伍(由15人组成)的培训,每年为期半月的培训。学校学生的普及培训(免费),企业员工的培训,居民自愿报名的定期培训。
    (三)开展项目服务。具体包括:(1)为全地区11所学校的6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早餐。由一个食品企业为红十字会提供食品、牛奶、饮料,并负责每天运送到各学校;(2)为居家行动不便的病人和老人运送食品,由志愿者将食品送到行动不便人士家中,食品由企业捐赠;(3)由志愿者定期运送接收到的捐赠书籍到各医院的病房,免费给住院病人阅读,然后定期回收流动,交流到另外的医院。
    (四)开展志愿者培训。由于红十字会的许多工作都由志愿者来参与,必须对各类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而且,由于志愿者的流动特性,需要经常对红十字志愿者进行培训。志愿者按照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等进行考核管理。
    (五)救灾工作。新西兰是一个很少有灾害的国家,但红十会对救灾工作还是十分重视的。每当世界各地有大的灾害发生时,红十字会会按照国家红十字会的要求,参与募捐救灾,派出红十字救援队伍前往受灾的国家和地区参与救灾。特别是最近中国青海玉树地震,他们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也参与了募捐,并将捐款上交给新西兰红十字会后统一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
    (六)经费来源,主要有如下渠道:(1)捐赠物品义卖收入;(2)救护培训收入(对企业的收费较高,居民培训也需交费);  (3)由本地区的富人定期捐赠;(4)大企业、大财团的服务项目资助。
    二、澳大利亚悉尼红十字会工作
    澳大利亚悉尼红十字会经理Jody harper为考察团介绍了悉尼红十字会工作,特别是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的情况。
澳大利亚共有6个洲、2个自治区,全国设有8个中心血站,24个血站(其中悉尼有3个血站),50个流动采血点,3个血液研究中心。红十字会总部统一管理全国的输血事业。
    (一)统一供应血液,统一质量检验。全国3%的人参与无偿献血,30%的人需要用血。红十字会负责向5000个定点地区的医院提供血液,并负责提供突发战争时战场用血和世界上突发灾难的用血(如中国四川地震)。每个采血分站及流动采血点必须在24小时内将采集的血液运送到8个中心血站进行检验,以确保血液检测质量,减少重复投资检测设备。
    (二)统一配备血站设备,统一培训血站职工。全国各血站和采血点的所有设备,都是由红十字会统一配备,血液研究中心的血液检测设备是全国最高等级的,超过任何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所有血站和采血点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由红十字会来负责,人员由红十字会来统一管理,统一培训。
    (三)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澳大利亚的白血病发病率较高,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和我国几乎一样。采集方式大多从外周血采集,也有从骨髓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程序也和我国基本一样,志愿者先到注册中心登记,然后采集血样,经检测配型合格后再捐献。
    (四)红十字志愿服务。澳大利亚的红十字会享有很高的声誉。要成为红十字志愿者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培训后才能成为红十字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在澳大利亚得到人们的广泛尊重。当地的大企业、大财团都以能够参与红十字会的大型活动、免费宣传红十字会的内容为荣。所有国家媒体对红十字会的各类宣传、广告全部免费。各类商业媒体也以能争取参与红十字会的大型宣传活动和募捐活动为荣。
    (五)经费来源:(1)政府对红十字会给予了足够的经费支持,所有的设备投资、人员工资、职业培训等都由政府来拨付,红十字会是零预算单位,政府按照实际使用全额拨付;(2)全国的血液供应收入全部归红十字会;(3)三个血液研究中心为全国各医疗机构开展特殊的血液检测,并收取相应的费用;(4)个人储血有偿服务收入;(5)民间大财团、大企业的捐赠。
    三、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重视项目服务,拓展筹资渠道。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感红十字会一系列服务项目,如果没有大财团、大企业的支持,是无法开展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可能的多吸收爱心企业参与红十字会的爱心项目,给予红十字会经费和人员上的支持,达到服务社会和提高企业声誉双赢的效果。红十字会要尽可能地设计为社会和企业都能接受的爱心项目,为广大需要帮助的人群解决实际困难。
    (二)提高社会声誉,争取广泛支持。
    在考察澳、新红十字会后了解到,两国红十字会都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因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红十字志愿者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许多从事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原本是一些大企业家,或曾经从事过高级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在开展红十字会的具体工作或组织大型的活动时,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因此,我们要把提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红十字志愿者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开展各类人道服务工作,争取更多爱心人士参与红十字事业。
    (三)保障足够经费,有利工作发展。
    两国红十字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政府给予了足够的经费保障,大企业、大财团给予了极大的经费支持,血液事业由红十字会来管理,这就使红十字会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不必过多考虑经费问题,只需全力保证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从而为红十字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超英执笔)
2010年5月8日

浙江省红十字会代表团赴台湾考察访问报告
浙江省红十字会
    为促进浙江、台湾两地红十字组织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应台湾红十字组织的邀请,浙江省红十字会代表团一行9人在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高翔的率领下,于2010年12月3日至9日,对台湾红十字组织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访问。湖州、舟山、景宁等市县红十字会及会机关、直属单位有关人员随同访问。现将此次考察访问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代表团一行入台后,受到台湾红十字组织王清峰副会长等的热情接待。先后拜访了台湾红十字组织及南投、高雄、花莲等有关分、支会,与有关负责人友好会面并热烈会谈。台湾红十字组织重点介绍了“莫拉克”台风(“八八”水灾)灾区的有关重建情况和灾民生活情况。双方还就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志愿服务、备灾救灾、现场救护、社区服务、急难救助等共同关心的工作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友好的交流。
    代表团一行在南投参观了物资丰富、设施专业的备灾救灾训练中心,在嘉义实地考察了台湾红十字组织援建的“八八”水灾永久性住房建设项目,在高雄观摩了志愿者救灾队的精彩实战演习,在花莲学习了急救训练、居家照护等一系列先进经验。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考察访问,增进了两岸红十字组织的相互了解,扩大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也宣传了浙江红十字事业,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学习经验、促进交流的目的。考察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主要收获
    (1)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志工团队
台湾红十字组织普遍认为,志愿工作者(以下简称志工)是红十字会的灵魂,是红十字会实践人道救助的执行者,是红十字运动精神的最佳体现者和传播者。因此十分重视对志工团队的组织、培育和管理,把志工看成是发展红十字事业最宝贵的资产。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志工团队有以下特点:
    具有令人敬佩的奉献精神。所有志工都是无偿服务的志愿提供者,范围涉及水上安全救生、灾后生命搜救、居家照顾、社区服务、急难救助、红十字青少年等。年纪较轻的志工一般都有自己的职业,但业余时间几乎都在红十字会接受培训、训练或从事服务性工作。还有很多中老年人在退休后到红十字会从事专职志愿服务,成为志工中的骨干核心力量。一旦有重大灾害发生,志工们都能立即安排好工作和生活,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踊跃参与到灾害的救援中。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志工的专业技能源于台湾红十字组织对志工进行常年、有计划、分级培训最新的生命急救技能,使他们在危机时刻能一显身手,拉得出、用得上。2003年、2004年间台湾红十字组织曾遴选数十名优秀志工,与当地消防人员一起前往美国,接受为期一月的“灾害应变”培训。这些志工后来都成为红十字救灾志愿队伍的教练和骨干力量。目前南投县、高雄县、花莲县红十字会都有一支具备水、陆灾害复杂条件下开展生命搜索和救援的“救生搜救队”。并且都曾受台湾红十字组织的派遣,参加了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海地地震、“莫拉克”风灾、苏花公路塌方等重大灾害和事故的生命搜救工作,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为提升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管理已趋成熟。全台志工由台湾红十字组织赈济及志愿服务处协调,22个县市设有协调志工管理机构。全台湾共有135支志工团队,志愿工作者人数达1.2万余人,常年活跃在急救、水上救生、灾害搜救、社区服务等领域。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
    (2)台湾红十字组织的救护训练
    实行救护训练分级制。台湾红十字组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始实行救护训练分级制,推动救护训练的质量不断提升、受训面的持续扩大。平均每年培训人数逾万人次。目前台湾红十字组织的救护训练已由早期的单纯急救训练,发展到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内容训练的多元训练阶段。包括简易急救讲座、急救员训练(推广训练)、高级急救员训练(晋级培训)、急救教练及高级急救教练训练(师资培训)、驾驶员急救训练、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水上安全救生训练(该项训练又针对不同需求分设内容不同的训练)等。鲜明的红十字特色,科学、完备的训练制度,使台湾红十字组织的救护训练基本形成了科学的、普世的急救教育体系。为促进救护训练质量的不断提升,台湾红十字组织成立了急救训练研究机构,主要承担考察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编制各类培训教材等工作。
    被台湾当局审定为“公务人员、民间学习认证机构”。台湾红十字组织救护训练师资稳定、教材完备、训练扎实、切合实际,被台湾当局审定为“公务人员、民间学习认证机构”。其“急救员训练”、“高级急救员训练”、“驾驶员急救训练”、“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等五项训练,于2007年被当局列入民间职业能力鉴定证书采认评估结果。
    台湾红十字组织救护训练的新发展。近年来,重点推进以“灾害生命搜救”为主要内容的救护训练,突出在灾害状态下以生命搜救为要务的核心训练。成立“灾害生命搜救队”,派员赴先进国家学习,训练最新生命急救观、生命急救技能;争取当局、社会支持,使救援装备臻至完善,在近年国际、国内的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中,该组织的“灾害生命搜救队”发挥了不同凡响的生命救援作用。
    (3)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家政护理员培训与社区服务
    台湾人口结构老龄化,社区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十分突出。台湾红十字组织针对高龄化社会老人需长期看护的实际,于1994年成立了居家照顾服务规划小组,建立家政照顾服务训练和服务制度。2001年依据当局加强推广居家服务的实施方案,广揽社会资源支持,积极开展家政服务训练及服务工作。全台有20个分、支会先后开展此项工作。
    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展的家政护理员训练,其受训资格、时间、内容、师资条件均按台湾当局相关规定实施,得到了当局政策的大力支持。如红十字训练的家政护理员取得合格证后,可以凭证到全台各地的社区、养老院、医院从事相关工作。家政护理员取得红十字会的培训合格证,不仅使其学到了在家中照护老人的技能,亦可为其服务社会获得职业岗位,为社会开创新的就业途径。
    近年来,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各分、支会还在社区广征爱心人士,招募志工参与社区的居家服务,建立社区居家服务志愿队。现在开展的居家服务项目主要有:家务及日常生活照顾服务、身体照顾服务、关怀服务等。随着社区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日盛,办班数及受训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每年培训700余人,升至2008年的1449人。社区志愿居家服务工作因契合当局政策导向,符合社会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大获岛内民众肯定、赞誉。
    (4)见微知著――台湾同仁的几个细节
    同仁的服饰。走进台湾红十字组织的接待室,映入眼帘的是:台湾同仁都穿着缀有台湾红十字组织标志的马甲外套,高层人员着黑色,同仁着米灰色。随后访问中,这种特定的服饰不断地增强我们的视觉。参观高雄县红十字会举办的救灾训练时,参训的队员、教练,无一例外地穿着缀有红十字标志的黑色训练服。8日下午是代表团在台北最后一项业务考察活动,需在户外进行。台湾红十字组织王清峰副会长仍然身着缀有红十字标志的黑色夹克外套,一起参加活动,并为我们送行。细微而不经意的服饰,恰当传达了主人的身份,毫无阻隔宣传了红十字运动特定文化。
    父女同训。在观摩高雄县红十字会举办的救灾训练时,参训队伍里一个10岁左右穿红衣的小女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腼腆地跟随一个着训练服的中年男子,一起参加了高空绳降、横渡救援等技术性练习。据了解他们是来自“莫拉克”台风重创地小林村的一对父女。小女孩因家中没人照看,每天跟着父亲前来参加训练。据了解,这次演练吸收了不少来自重灾区及附近地区的普通村民共同加入参训行列,不论年龄,不限性别。救灾队志工与村民共同训练,互动演习,提升了训练的效果,也普及了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
    志工熊“霸”。在花莲县红十字会交流访问,主持人一番暖场的寒喧后,请出与我们交流的主角——志工熊先生,绰号熊“霸”。他是一位退休职工,也是一位摄影高手。他用他的美图,娓娓地介绍了花莲民俗物产、地理气候、秀丽景色,接着又图文并茂、详略得当展示了花莲县红十字会的工作成就,介绍别开生面,娴熟流利。一位志工对红十字会工作了然于胸的了解、熟悉,着实令人感慨!
    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无不提倡于细微处、于无声处见精神。台湾红十字同仁的细节,是我们考察访问别样的收获。
    三、体会和建议
    (1)立足实情,围绕中心,当好人道助手
    通过对台湾的考察访问,我们感到:中国红十字会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省红十字会也有80余年的历史,但从自身事业发展实际,我们的各项工作,无论救护训练、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救灾救助,比较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其已经形成的经验、方法,存在一定差距。积极主动地吸收、借鉴他人之长,应该是我省加快发展红十字事业后发优势之一。发展红十字事业,要从实际出发,发扬时不待我的精神,既要通过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又要踏踏实实从细微处着手,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
    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困难群体的人道需求,将随着经济社会改革步伐加快,会有不断增长。这既为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性动力,也是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客观社会基础。要又好又快发展我省红十字事业,就必须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民生的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千方百计凝集各种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把不断满足社会困难群体的热点、难点作为我省各级红十字会的工作落脚点、工作目标和方向,使红十字会真正成为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好助手。
    (2)坚持开放,兼收并蓄,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红十字会是个开放的国际性组织,中国红十字事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部分,遵循着共同的基本原则。两岸文化同源,对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其愿望和出发点是一致的。台湾同仁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吸收应用。
    要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红十字会同样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放就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两岸红十字事业交流。特别是要针对目前两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领域,如救护训练、志工团队的组织、家政护理员培训与社区服务等。尤其是志工和救护训练的经验,我们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阶段性地研究,确定一些主题,派遣人员进行专项交流、进修。也可以就某一主题邀请台湾同行赴我省交流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吸收借鉴台湾同行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我省红十字事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作出贡献。

(湖州市红十字会金新安执笔)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历史研究]栏目
[目录]栏目
[理论园地]栏目
[工作研究]栏目
[观察思考]栏目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