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理论思考 << 池子华、邓通发表《“危机管理”化解危机》 | 如何加强红十字会筹资能力建设 >> 
 发布日期:2011-4-23 8:36:53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理论思考
池子华
 
    加强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已成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什么是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能力建设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提高能力建设的有效性?这些基本问题弄清楚了,能力建设才能有的放矢。本文就此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系统和国际NGO率先提出“能力建设”的“新概念”,可是直到上个世纪末,这一问题才引起中国学者和民间组织的关注。1999年青少年发展基金会、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和福特基金会主办的“希望工程与NGO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能力建设”首次提上议事日程,之后迅速传播,成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更是攸关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民间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理念。
    什么是能力建设,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领域也会有不同的界定。按照联合国开发署在UNDP会议部署文件中的界定,能力建设是指“建立适合国情的政策和法律框架的环境、机构的发展,包括社区的参与者(特别是妇女的参与)和人力资源发展和管理系统的完善。”这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定义,包括了组织生存环境的不断优化、组织自身的管理与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社会动员的广泛性等方面的内涵。就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界定为:依据红十字会的宗旨和使命,不断满足人道需求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这两个大的方面,都有各自的能力结构系统,由此构成能力建设的网络体系。
    第一个方面,要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人道需求,自然需要不断强化能力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运筹能力、筹资能力、执行能力、监管能力等方面。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运筹能力强,决策正确,就会取得最佳效果。反之,事倍功半。“未雨绸缪”,备灾救灾中心的建设、中华骨髓库建设、救护培训等,都体现了“运筹”的魅力。红十字会无论是运作品牌,还是组织募捐,也都需要精心安排,周密筹划。运筹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筹资能力建设,对红十字会而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经典之论:“红十字会的生命泉源,便少不得会员,缺不得基金。红十字会的生命力量,就是要会员健全,就是要基金充足。”没有善款,所谓“三救”云云,都将无从谈起。“生命泉源”枯竭,红十字会的命运可想而知。而要“基金充足”,显然不是一句空话,它要求筹资能力的不断提高,才可望永葆旺盛的“生命力量”。
    执行能力是处理事物的方法与经验,说到底是保质保量完成使命的能力。正确的决策和安排如何落到实处,应急救援(包括国际救援)的组织能否快速到位,善款能否科学运作,人力资源整合、配制是否合理等,都是影响执行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红十字会的独特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事业发展也将受到冲击。
    监管能力,包括自我监管和第三方监管。红十字会满足人道需求的工作能否顺利推进,能否取得广大民众的认可,从而赢得与日俱增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离不开自我的监督与管理,尤其在善款的募集和使用方面,直接关系到红会工作的成败得失,这就要求自我监管能力的不断提高。而要取信于民,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并加以扩大,可以弥补自我监管之不足,提升监管水平。
    第二个方面,运筹、筹资、执行、监管等能力的建设,是以红十字会组织为载体的,因此,自身能力的建设尤为关键,它是红十字会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红十字会自身能力建设,应该包括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公关能力、文化建设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适应能力是应对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扮演与身份相适应的角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能力。“适者生存”,虽然是生物学法则,但对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非政府组织来说,其延伸意义同样适用。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要求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就目前情况而言,组织体系距离最优状态尚有很长距离,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根据调研,在江南某县级市红十字会,虽然理顺了管理体制,但仍是“一个人的红十字会”,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种现象绝不是个案。适应能力建设,已成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健全组织之外,“红十字会的组织细胞是会员”,会员以及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红会组织的适应能力,理所当然包括在适应能力建设的范围之内。
    创新,按照一般的解释,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它具有新颖性(即不墨守陈规,前所未有)、独特性(即不同凡俗、独出心裁)、价值性(即对社会或个人的价值大小、进步意义)。1998年11月24日,中国红十字会原名誉会长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一个社团组织来说同样如此,没有创新,没有“头脑风暴”,就没有活力,没有生机,组织发展不可能实现可持续性。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红十字会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以实现红十字会自身的变革、进步和超越。
    公关能力是各种协调、把握、应对、处理人与事的能力。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说,任何组织在它生存发展过程中都和社会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组织运用传播沟通的手段来处理这些关系就是公关。公关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公众,手段是传播沟通,目的是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获得公众的好感与合作,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红十字会要取得公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必须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强化传播沟通能力。我们所说的红十字会宣传工作、传播国际人道法等,实际上都是公关的有机组成部分。广而言之,作为非政府组织,红十字会要与政府组织打交道;作为非赢利组织,红十字会要与各种赢利组织打交道;作为民间组织,红十字会要与各种民间组织打交道,还有民间外交,如此等等的“多边关系”,都要求红十字会具有很强的公关能力。公关能力建设,无论如何不能忽视。
    文化是指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称。就红十字会而言,不断提高文化建设能力,可以增强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提升“软实力”。红十字工作者奉行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已经形成被广泛认同的以“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红十字文化”。其实这只是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文化建设能力不仅包含红十字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还包含各种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品牌”的打造、理念的创新以及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等,这些都属于文化建设能力的范畴。文化是灵魂,是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永恒主题。
    运筹能力、筹资能力、执行能力、监管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公关能力、文化建设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完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是核心,无论何种能力,都要靠红十字人去建设。因此能力建设也要“以人为本”。这是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一个突出特征。
    第二个特征就是开放性。能力建设体系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各成员国、各式各样的NGO以及各种社团组织,只要在能力建设方面有可取之处,都可以纳入到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体系之中,“为我所用”。同时,开放性的另一表现,就是不仅仅是“八大能力”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变迁,会对红十字会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能力建设“准入”能力建设体系,使能力建设体系在“与时俱进”中臻于完善。
    第三个特征是长期性。能力建设不因“能力建设年”而强化,也不因非建设年而弱化淡化,它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红十字会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面对机遇,都需要不断强化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能力发展”。因此,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绝不是“短期行为”,它也需要有一个“长效机制”。
    如何提高能力建设的有效性呢?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课题,而且能力体系的每个方面也都有各自的能力建设路径,具有各自的特色与要求,需要进行专题研究,深入的探索。从总体上来讲,我个人认为,应该强调两点。
    首先,应强化能力建设意识。只有清醒意识到能力建设对红十字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才能自觉投入到能力建设中去。2010年1月12日华建敏会长在深圳召开的红十字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加强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要着力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自觉把红十字会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和定位;要着力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人道需求;要着力提高开展自救互救知识培训的能力,特别是推动事故高发行业和中小学校的救护培训工作;要着力提高红十字会干部队伍的学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理论研究、文化建设能力,把红十字会建设成为学习型社会团体。”这既是对红会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反映出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其次,建立能力建设的评估机制。这是加强能力建设的必要手段。总会以及各级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绩效如何,透过评估机制,可以得到真实的呈现。评估可以自评,总结成绩,找出能力建设的着力点;也可以自上而下测评,作为考核红十字会工作业绩的依据。建议总会根据能力建设的构成要素,出台能力建设的评估指标,量化为分值,先选择几个点试行,以检验其科学性,如科学、合理、有效,即可推而广之,促进能力建设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作者系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