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观察思考 << 百家争鸣 | 热点透视 >> 
 发布日期:2015-3-30 20:24:56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观察思考】

对中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新特点的思考

周吉

 

作为国内最大且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救助团体,我国红十字会的救援行动是国家应急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红十字事业逐渐成熟,红十字会在救援领域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救援行动质量均有所增强,行动逐渐趋于专业化,其监督与评估系统在探索中日趋完善。同时,我国红十字会在与国际人道救援的合作方面也有明显加强,这些新特点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红十字救援行动取得的长足进步。笔者结合近年来我国红十字会多次救援行动,简要概括其救援行动展现出的新特点,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进行初步探讨,为其在救援领域的行动展开提供参考。

一、中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的新特点

(一)专业性加强

1)时效性与规范性加强

2008512,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对我国红十字会救援队伍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当日,红十字会立即启动了一级灾害应急响应,下午四时就向灾区发放物资,募捐活动也在当晚迅速开展。在随后的雅安地震、云南地震等较大地震灾害,以及20145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频发的洪涝、风暴灾害中,红十字会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将各地备灾救灾中心的物资运往灾区,应急救援队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统一而有效的指挥和行动体制,以及各地备灾救灾中心的建立,大大加强了我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的时效性。2012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我国建立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体系和综合监督体系等方面做出明确说明,为加强红十字会救援行动的规范性奠定了制度基础。近年来,红十字会在救援行动中,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监督内容涉及捐赠物款和物资的接收、物款的使用、物资的发放等方面。在国外,我国红十字会接受相关国际组织以及国际舆论监督。一整套全面而科学的综合监督体系正在形成和发展,这大大加快了我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规范化的步伐,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2)救援队伍能力提高

此前,红十字会“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不仅使组织失去特色,还严重影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①]。因此,近年来我国红十字会着力培养特色救援队伍。在此次云南鲁甸地震中,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员和多支红十字专业救援队以队员零伤亡的记录出色地完成救援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许。此外,据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相关消息称,我国首个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组已经成立,成员于20147月参加德国ADAC公司专业航空救援培训课程。红十字会救援队伍专业技能的提高,必将从整体上加强我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的专业性。

3)愈发注重救援行动质量

按照人性化指导标准对救援行动进行整体统筹规划是我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的又一个新特点。来自《南国早报》的报道称,在云南地震灾区救援行动中,中国红十字(广西)赈济救援队分批开展救援工作。“按照救援队工作流程,为确保队员能在最好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下开展工作,到灾区一线工作710天左右即需进行轮换。”[②]按照救援队员生理和心理状况而采取分批轮换工作制,这在保持救援队员专业技能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证救援行动质量,对挽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二)救援行动评估系统发挥作用

有学者提出,在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会组织各方面专家,联合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工作,共同决定项目[③]。我国红十字会救援工作也越来越注重救援评估工作,以全面了解灾情和需要,快速有效地部署和展开救援。2012年,云南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在香港红十字会资助下到达禄劝县甲乌村,通过查看当地居民饮食、用水、卫生等日常生活情况,对彝族妇女生活环境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报告,云南省红十字会对当地妇女健康教育工作展开全面工作计划。20137月,四川省平武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灾情发生后,四川省红十字赈灾救援队到达灾区,队员们在走村入户慰问灾民的同时查看道路和房屋受损情况,紧急开展灾情和需求评估,以便救援工作顺利开展。2014108,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普洱市红十字会就紧急派出工作组前往灾区查看灾情,了解需求,为展开救援工作做细致评估。普洱市红十字会将评估结果及时报告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会据此紧急安排救援。救援工作每进行一个阶段就要重新对灾情和需求进行评估,在救援工作结束前,普洱市红十字会也要求救援队对救援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红十字会救援工作越来越重视对灾情和需求的评估,评估系统在红十字会整体救援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多方合作增强与国际救援增加

1)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力量加强沟通与协调

“中国红十字会改革的核心不是所谓‘去行政化’,而是寻找并在动态中保持社会性、行政性、国际性的合理平衡。[④]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红十字会开始向非政府慈善组织拨款,以支持我国非政府组织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和慈善事业。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救援系统中的参与度逐渐增高,我国红十字会在重大灾情救援行动中尝试与众多非政府组织合作,着重于心理创伤治疗以及灾后家园重建等项目,使得我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愈发彰显效力和人道博爱精神。同时,参与政府救援决策系统也是我国红十字会努力方向之一,只有平衡好红十字会与政府和民间力量之间的关系,中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才能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保障和多方力量支持。

2)国际人道救援增加

据有关资料分析,中国对外人道主义援助形式可以分为政府名义、红十字会或人民团体名义、驻外使馆名义三类,也有政府名义与非政府名义相结合的情况,其中,单独以红十字会或人民团体名义捐助的比例最高[⑤]20111025130多名来自政府、区域组织、联合国、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代表,聚集在日内瓦展开关于如何在救灾活动中加强伙伴关系的探讨[⑥]。近年来,我国红十字会多次参与印度洋海啸、非洲埃博拉疫情等国际救援行动,其中对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救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红十字会参与的最大一次国际救援。红十字会国际救援通过向灾区派送医疗物品、进行义诊、捐助医疗设备、加强医学合作等方式中彰显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展现我国红十字会的出色救援能力以及良好大国形象。

二、基于中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新特点的思考

(一)推进中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专业化进程

1)努力参与政府救援决策体系,促进我国红十字会救援队伍能力建设

一方面,由于我国红十字会是政府支持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如何在实现非营利组织功能前提下把握好与政府的关系,是我国红十字会能否展开有效救援行动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组织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完善救援队伍软硬件设施,促进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红十字会救援队伍能力的重要措施。

2)建立长期救援项目,拓宽救援行动领域

我国红十字会可以考虑在心理救援、医疗救援等方面尝试以项目形式为基础,以社区等基层组织为单位,逐渐发展成长期救援项目,形成救援持续机制。这种持续性救援行动应当在当前及未来的救援行动中得到实践和推广,使红十字会救援功能最大化。目前,我国红十字会救援领域涉及心理辅导、医疗、卫生以及食物等多方面,但救援行动领域仍然有限。因此,评估灾区需要,丰富救援形式和内容,是值得我国红十字会救援队伍长久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综合监督和评估体系

香港红十字会建立“三级外部机制”是大陆红十字会构建综合监督体系的优良示范。首先,社会福利署和廉政公署联合对红十字会的服务表现、筹款活动以及财务情况进行监督,称为政府监督;其次,通过形成公共监督文化、促进成功人士参与慈善机构以及推动媒体关注等方式对红十字会进行社会监督;最后,开展第三方评估,让具有合法资质、公信度好的中立第三方,对红十字会定期进行资质、财务状况、信用等级评估并予以公布,以确保捐款的使用去向高度透明,此为行业监督[⑦]。由此,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我国红十字会综合监督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准。形成基于政府、社会、行业等方面的综合监督体系,才能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从而保障红十字会救援行动的有效性。此外,构建救援计划评估体系对于我国红十字会开展救援行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普及红十字文化和救灾知识,加强人道主义国际救援

红十字文化是以红十字组织为重要依托的文化支脉,倡导的是救生慰亡,救死扶伤[⑧]。红十字会救援行动不仅仅依托专业的救援队伍,更需要深入人心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红十字文化的支撑。完善我国红十字会救援工作应注重普及博爱精神,为其开展救援行动提供持久的信念支撑,同时加强宣传自救与互救知识,为红十字会进行救援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此外,在政府主导下,支持红十字会参与国际救援行动,对外展现出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感和道义,对内则极大地提升民族自豪感。两种措施并行既能促进我国红十字会的形象建设,又有利于我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取得长足进步。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红十字会救援“威马逊”风灾简论

刘思瀚

 

2014夏季,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三个省区登陆,对受灾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各级红十字会针对灾情,展开了及时而有效的救援行动。本文拟就红十字会在此次风灾中的救援行动进行考察与分析。

一、风灾概况

20147181530分前后,本年第九号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登陆时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成为自1973年以来,41年中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据专业人士介绍,此次来袭的“威马逊”台风创下了多项纪录,“一个台风,分别在华南三个省区登陆,加上此前在菲律宾登陆,共有四个登陆点,历史少见。”[⑨]

大风带来的是大灾。据民政部统计,截至725,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四省(自治区)154个县(市、区)有超过1100万人受灾,62人死亡,21人失踪。[⑩]而台风作为一种可以被人预知的自然灾害,其威力还主要体现在对如房屋、农田等不可转移的设施的破坏上。就海南省而言,作为“威马逊”台风登陆地点的文昌市受灾极为严重,在转移走的24万多人中,就有10万人因房屋受损无家可归。此外,当地的养殖业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作为当地特产的文昌鸡死亡数约为1800万只,几乎全部损亡。灾情之惨烈,可见一斑。而灾后受灾地区人民所要面对的不仅是残破的家园,还有断水断电的挑战。“威马逊”台风来袭之初,海南全省出现了大面积的停水停电状况,经过几天的抢修大面积停电状况有所好转,但仍有37万户未恢复通电。此外,停电带来的附带问题是通信隔绝。据报道,海南省13000多个通信基站,有7000多个在灾后停止了服务。这一情况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和救灾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一位灾后前往灾区救援队队员的日记中,我们可以对此次台风的威力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一位老乡告诉我们:‘台风刮来时,我正在鸡场干活,一阵风把我吹到50米外的菠萝地里,我使劲地爬回来,在自家门口梨树下坐了五个小时才缓过神来。’另一个老乡告诉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台风,台风来时,我在鱼池边,家里打电话来说房子吹倒了,我赶紧跑回去,风很大,我使劲跑也跑不快,路边的树一棵接一棵地倒下来,我跑回家,房子已经塌了,我们就又去救别人。’”[11]

据国家防总统计,此次“威马逊”台风造成海南、广东、广西3省区59个县(市、区)、742.3万人、468.5千公顷农作物受灾,3.7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65.5亿元,台风登陆附近区域的电力、供水、道路、电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在人们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威马逊”台风仍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可见其威力之惊人。

二、中国红十字总会统筹救援

风灾发生之后,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718,交通运输部下发紧急通知,启动防台一级响应,要求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等地的交通运输部门和海事、救捞系统做好防御工作。国家防总于7188将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提升至Ⅱ级,先期派出的8个工作组正在一线协助开展防汛防台风工作。中国气象局已派工作组前往一线组织开展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总会根据灾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灾情发生次日就向海南省红十字会调拨家庭包2500个、夹克衫5000件,向广东省红十字会调拨家庭包1500个、棉被3500床,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红十字会调拨家庭包1000个、单帐篷100顶,用于支援3省(自治区)红十字会开展救灾工作。[12]并与海航集团取得联系,请求其协助运送物资。海航集团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免费通过海航航班运输救灾物资,使得宝贵的救灾物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

721,总会派出救灾工作组赶往海南灾区。工作组主要进行了灾情评估和需求调查,为下一步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在大灾面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也快速行动,组织具体救灾工作。19日傍晚,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幸福天使基金联合贝因美公司启动“以爱育爱,美丽中国行海南特别行动”,火速调配价值500万元的贝因美婴童食品,通过中国红基会幸福天使基金向海南省红十字会捐赠,由海南红会发放到灾情严重地区的婴幼儿家庭。[13]同时,中国红基会幸福天使基金组织“天使之旅·威马逊风灾救援行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深入灾区,展开救援。

此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还派出工作组前往海南协助救灾,与当地供应商联系为灾民配发家庭箱。此次行动总计为灾区配发家庭箱2000个,价值40万元。家庭箱内包含米、油、面、肥皂、毛毯等生活必需品,主要发放给文昌重灾区的受灾家庭。并募集部分资金,用于灾民生活需求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三、地方红十字会积极行动

在总会的统筹与指挥下,各省、市红会纷纷行动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援助灾区。

(一)受灾省份红会开展自救

受灾较重的海南、广东、广西红十字会,在灾情发生之初就立即作出反应。以受灾最重的海南省为例:

在台风来临之前,海南省红十字会就启动了防台一级预案,各相关市、县红十字会也上报了当地的应急预案。718日上午,海南省红十字会组织工作人员召开紧急会议,传达省委省政府防台一级预警指示,并对省红十字会的防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14]

灾害发生后,省红十字会及时向当地红十字会了解灾情,第一时间派出救灾工作组前往台风登陆点文昌市,冒着风雨向文昌灾区送去30顶储备帐篷,将20吨大米运送往重灾区。

721,海南省红十字紧急发布《超强台风威马逊募捐呼吁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向灾区人民伸援手、献爱心,通过海南省红十字会捐款捐物,抗台救灾。并开通了网上捐赠等捐款渠道。

呼吁书发布的当天,就有不少爱心人士通过网络、银行汇款、现场捐款的方式通过海南省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截至当天17时,省红十字会已收到爱心善款58510元。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亲自到海南省红十字会办公室捐款3万元。截至72817,海南省红十字会已接收捐款104.09万余元,接受物资价值840万余元。[15]

与此同时,海南省各市红十字会也积极开展自救。台风过境后,海口市红十字会立即实施“防台预案”,针对断水缺粮的灾民,海口市红会将全部人马分4个救灾小组实施灾后救援,并连夜筹备救灾物资,紧急调拨600箱面包(蛋糕)、100箱矿泉水等急需用品,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装车分配到各个救灾小组。在各组领导的带领下,对受灾严重的三江农场、龙塘镇、龙泉镇、西秀镇等地进行了慰问,发放救灾物资。[16]此外,海口市红十字会还发出“走,到灾区去!到灾区的一线去!”的呼吁,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积极发动市民进行捐款。

724,海口市红十字会为避免美兰区演丰镇的灾民遭受到二次灾害,紧急下发了90顶帐篷。市红会志愿者服务大队主动请缨,运送救灾物资,配合灾民搭建帐篷。在演丰镇政府装卸救灾物资的现场,是清一色的黄帽子、红马甲正在汗流浃背,紧张有序地发放家庭应急包、搬运赈济家庭箱、搬卸大米等救灾物资,她们是由12名“勇士”组成的“红色娘子军”。[17]

海南省内受灾较轻的其他各市也抽调救援力量,支援重灾区。719,三亚市红十字会向文昌市翁田镇派出了由20人组成的救援队,在当地开展清理路面障碍、为灾民搭建临时安置场所等工作。这群曾经参加过四川雅安灾区救援的队员们,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到翁田镇帮乡亲搭建简易的帐篷,营造一个简单的“家”。使得受灾群众在天黑之前能够住进帐篷之中,以免发生进一步的伤亡。[18]

截至725,根据海南省红十字会所公布的消息,海南当地的“威马逊”台风救灾工作进入到生产恢复阶段,应急救灾活动告一段落。

(二)各地红十字会伸出援手

“威马逊”台风发生后,灾情牵动着全国各地民众的心。各地红十字会纷纷伸出援手,积极开展对灾区的援助。

在灾区以外各地的救援行动中,香港红十字会的反应是较为迅速的。723,香港红会向海南灾区捐款50万港元,为灾区购买大米、食用油和油毡布。香港红会高级国际及赈灾服务主任蔡穗昇表示,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以后,香港红会和香港市民都很关注海南灾情,所以很快便前往海南,了解灾民需求,与海南红会联手帮助灾民渡过难关。[19]

同一天,上海市红十字会向海南省红十字会援助30万元救灾款,用于帮助受灾群众渡过紧急救灾阶段,以及日后重建所需。[20]

澳门红十字会紧随其后,从赈灾基金中拨出各10万元人民币予海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两个灾情较为严重的省区,用于在当地采购大米及食用油。该批救援物资分别被发放给海南省重灾区的海口市和文昌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和北海市,以帮助当地灾民度过困难。[21]

江西省红十字会为支援“威马逊”灾区的救灾工作,向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省(区)红十字会发出慰问信,并向灾区共捐赠16万元人民币,为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尽一份绵薄之力。[22]

    浙江省红十字会同样关心着灾区的救灾情况,向海南省红十字会捐助10万元人民币,以开展“威马逊”台风灾害救助工作,帮助灾区人民群众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生活,重建美好家园。援助款主要用于采购受灾地区急需的粮食、衣被等生活用品和环境、饮用水消毒剂等。[23]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也对受灾地区灾民的情况表示关心,于728召开执委会,决定捐助海南省红十字会5万元。自治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还发动志愿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二届草原啤酒节上呼吁爱心人士为灾区捐款。[24]

此外,据海南省红十字会统计,四川省红十字会捐款30万元,重庆市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25]

各地红十字会除了积极向灾区捐助救灾款物,还派出专业的救灾队伍,帮助灾区群众脱离险境,重建家园。其中以著名的蓝天救援队出动的队伍规模最为庞大。蓝天救援队在威马逊疯狂肆虐海南省后第一时间派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经验丰富的170名救援队员,分为3批赶到台风重灾区,对文昌灾区的190个自然村进行了排查和救援。[26]

江阴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中国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统一调遣下,于726出发前往海南灾区参与灾后救援重建工作。此次救援工作,江阴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共派出6名队员前往。还根据前方救援队员的反馈,带去了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这是江阴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首次跨省执行救援任务,一同前往的还有来自苏州与常州两支来自江苏省的救援队,这三支救援队协助当地政府,完成了灾民安置、运送物资、搭建房屋等一系列灾后重建工作。

四、“威马逊”风灾中的红十字工作简析

如上文所述,中国红十字会各级组织都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出色的完成了作为党和政府人道主义领域助手的职责,充分发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纵观此次“威马逊”风灾中的红十字救援,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红会棉被事件”

“威马逊”风灾发生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灾害,各大媒体却对其兴趣索然。人们更好奇马航为什么会坠落?马航是否被击落?同样是灾难性新闻,毫无疑问,马航空难占尽了关注度的上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报道马航,在大谈特谈国际形势或是所谓的阴谋论。令人尴尬不已的是,重新引起人们对威马逊风灾事件关注的却是关于红会的一件负面新闻。

720,新华网发布题为《酷暑救灾送棉被“囧”了谁?》的新闻,报道了中国红十字总会调拨2000床棉被送往台风灾区,并且评论道:“其迅速反应值得嘉许,但却把宝贵的人力、财力和运力用错了地方。……安置点里的群众需要凉席、毛巾被,但棉被肯定是用不上的。”“灾区民众需要救助,更需要能体其冷暖,用专业的方式做专业的事情。有关部门应当用足够的专业能力判断灾区在应急救灾、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不同阶段的需要,优先将紧急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这样,才能避免‘夏送棉被’之‘囧’。”[27]此篇报道一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鉴于红会近年来负面新闻不断,网民对于红会已经积累了许多不满情绪,一时之间针对红会的谩骂批评之声不断。

面对媒体与网民的围攻,红十字会吸取几年来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迅速向社会做出解释,并于《人民日报》上刊登《红十字会解释为什么三伏天往南方灾区送棉被》[28]文章,避免产生一边倒的舆论压力;另一方面联系第三方媒体如《南海报》等现身说法,声援红十字会的工作,助推危机的化解。最终,由《人民日报》刊出《救灾,为什么总有棉被?》[29]一文,一锤定音,奠定了舆论导向。

其实,“红十字送棉被”事件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民众包括新闻媒体记者都把棉被想象为北方厚厚的棉被。实际上,红十字总会拨往灾区的棉被类似于南方的空调被,在昼夜温差较大的灾区,还是能起到较好的御寒作用的,并不会出现“过热”等现象。待到有工作人员将棉被实物图片上传至微博时,大多数民众对红十字的质疑之声就烟消云散了。

通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出社会舆论是需要加以有效引导的。原本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红会救灾行动,却被无限放大,形成又一次对红会的围攻。红会此次得以迅速度过舆论危机,应当归因与其应对危机的措施快速、到位,及时的扭转了舆论导向。同时,红会一再遭到舆论与大众的责难,一方面使我们不得不感叹红会工作之不易。红会身处如此险恶的舆论环境下,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成为众矢之的,真可谓是如履薄冰。能够顶住如此巨大的压力,坚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点值得人们称赞。而另一方面,也提醒着红会工作者们,要不断的完善红会的各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红会工作之进步

    此次风灾救援中,红会除了展现出在危机应对方面的成熟之处以外,在许多之前受人批评的工作上也加以改进。

    例如:救灾工作开始之初,海南省红十字会就采取一系列措施,邀请社会公众监督救灾物资发放和募捐款接收。

一是主动邀请媒体参与人道救援工作全过程,接受媒体监督。此次救灾工作中,海南省红会联合媒体呼吁公众参与救灾:分别联合海南交通广播、新华网海南频道等媒体发起爱心黄丝带捐款活动等募捐活动。

二是主动邀请捐赠方代表参与救灾物资发放,接受捐赠者监督。727,海南省红会组织志愿者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玉米基金划拨的1000个赈济家庭箱发放给重灾区的受灾群众。整个发放过程,共有7玉米基金会的爱心代表参与其中,发挥监督作用。

三是主动邀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发放的食品品质。收到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的贝因美奶粉后,海南省红十字会主动邀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产品抽检,确保救灾食品安全。

四是实时公布社会捐款的情况。每接收一笔捐款或一单物资,当天就在海南省红十字会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30]

    此外,红十字会还积极开展灾后回访,关注灾区重建进程。815,海口市红十字会陪同海南省红会赵健丽副会长对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演丰镇等台风重灾区进行灾后回访,开展问卷调查,与灾民进行交流,询问家庭有无困难、目前急需物资、灾后重建等问题,一一将其记录在案,以筹划下一步的重建工作。同时还注意认真检查救灾物资的发放情况,核对明细,以确保灾民获得应有的帮助。[31]

总结红会此次风灾救援行动,可以从中汲取不少有益的经验。如:如何高效、迅速的应对舆论危机;如何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利用效果,引导舆论;如何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等等。而在救援物资存储、流转、信息互通(在风灾大范围破坏通信设施后如何保持与灾区的联系)等方面仍有提高的空间。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2014年国际红十字运动新动向

池子华  李欣栩

 

2014年,国际局势发生诸多变化,武装冲突、自然灾害及其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进一步考验着国际红十字运动应对人道需求的能力。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武装冲突日益升级,人道救援组织面临的挑战也越发严峻。为应对各地的人道需求,国际人道组织与各国红十字会加强合作,展开多方谈话,携手应对困难,共同开辟人道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坚持不懈,组织人道活动

2014年,地方性暴力局势仍在继续,与此同时,自然灾害、飞机失事、埃博拉疫情等突发性事故和灾害无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为此,国际红十字运动着力开展一系列人道主义的救灾救护活动

一方面,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障难民基本生活。2014年,武装冲突在叙利亚、南苏丹、阿富汗等国仍较频繁,为难民提供食品、医疗卫生、安全用水及探视监狱等人道行动持续进行。1月至8月,ICRC与叙利亚红新月会一直在叙利亚不断增加应急食品援助,平均每月散发44万份口粮,共有超过350万人得到援助。[32]阿富汗,在发生冲突、逮捕、暗杀和袭击地区,为保障平民安全,ICRC与阿富汗红新月会一起为缺乏安全用水和医疗服务的社区提供支持,帮助因冲突而离散的家人重建联系,援助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社区,探视被拘留者。[33]除了人为的武装斗争,国际红十字运动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传染性疾病等。6月,索马里南部的基斯马尤发生严重洪灾,当地约23000名居民获得了由ICRC和索马里红新月会分发的应急援助,包括提供现金补助、基本生活用品、医疗服务,以及帮助恢复洁净水供应。[34]717MH17坠毁后,ICRC及时与乌克兰相关部门联系,请求提供遗体处理方面的服务,同时提出法医学建议,并为国际法医专家前往坠机现场提供便利。[35]

另一方面,增加项目和资金投入,帮助灾民恢复生计。灾害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平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秩序,为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国际红十字运动在部分地区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生产生计等方面的项目投资。1月至3月,ICRC在也门阿比扬开展以工代赈项目,改造灌水渠,为500多人提供临时工作机会。[36]4月,为解决黎巴嫩的供水基础设施压力,ICRC开展水与居住环境项目,升级改造卢西(Loussi)泵站,大大改善了当地供水状况。[37]9月,面对高度的营养不良率、持续的流离失所以及压力巨大的医疗机构,ICRC将在南苏丹的年度预算增加至1.3亿瑞郎。南苏丹由此成为ICRC全球行动规模第二大的地方,仅次于叙利亚。[38]在缅甸若开邦,ICRC实施了14个医院重建项目,并为来自各乡镇的医生组织创伤急救培训。此外,还捐赠了太阳能冰箱,用于支持在若开邦开展的全国免疫项目,并继续向当地卫生部门捐赠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实兑和其他乡镇的医院及流动卫生站使用。[39]

上述表明,在博爱精神引领下,国际红十字运动积极组织各类突发性灾难的应急救援。同时,进一步加大物资投入,保障和维系灾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协调合作,展开人道对话

随着各地区人道需求不断增加,国际红十字组织与政府部门及其它社会团体的联系也日益加强。在坚持中立、公正和独立的人道主义原则基础上,就当前的人道需求积极展开多边对话。

其一,与相关国家管理部门展开对话,以保障平民的基本权利。2014年,ICRC先后与秘鲁国家监狱管理局、科摩罗国家司法部等国召开圆桌会议,探讨监狱过度拥挤问题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其二,与冲突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社会机构或团体进行对话,以整合力量共同应对人道需求。3月,ICRC主席彼得毛雷尔访问梵蒂冈期间会见了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双方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展主要行动的某些地区(例如叙利亚、伊拉克和哥伦比亚)的人道局势,以及拘留和移民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40]其三,与冲突双方进行交流,以保障冲突地区人道行动顺利推进。7月,作为中立调解者,ICRC与冲突各方保持双边对话,以便以色列国防军与哈马斯就立即疏散加沙城的伤病员达成协议[41]

为应对日益多样和无法预测的局势,毛雷尔指出,加强与国家红会及各国政府等更为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联系至关重要。[42]因而,除了以现实人道需求为基础的对话外,国际人道组织之间、各国红十字会之间的联系也越发紧密,各国的红十字建设正朝着国际化道路稳步前进。21720日,由中国红十字会和加拿大红十字会共同举办的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救援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京举行。此次培训讲授了红十字运动紧急人道救援原则、操作流程(SOP),介绍了国际联合会的救援体系,分享了加拿大红会ERU(国际联合会紧急救援队)管理经验。此次活动为中国红十字会下一步顺利参与国际人道救援行动提供了知识和能力储备[43]10月,第九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地区大会开幕。会上,国务委员王勇强调,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需要各方面同心协力,携手应对人道危机与挑战。[44]

由上可知,作为人道团体,国际人道组织与各国红十字会不仅同各方进行对话,减轻无辜受难者的苦难,而且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共同谋求人道事业的发展。

铭记历史,推广人道法则

当今社会,文化建设逐渐成为衡量红十字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为此,加强红十字基础知识的普及、加强国际人道法的传播及加强红十字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红十字文化建设成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必要内容。

首先,开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中文网站。2013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官网上线,有法语、德语和英语三种语言版本。2014730,该博物馆的中文网站正式开通(www.redcrossmuseum.ch/chi)。网站包含参观博物馆所需的所有信息,重点展现新的常设展览人道历程,还介绍了博物馆及其藏品的情况[45]

其次,加强对红十字运动历史的研究。5月,在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ICRC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两个机构在历史和人道事务领域的科研合作。至20151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向公众开放1966-1975年的档案。这不仅便利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查阅ICRC所开展活动及工作(或仍在开展工作)的地区档案资料,而且有助于新文献的出版,并利用过去的研究成果更好地理解当今的现实。[46]

再次,组织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为提高青年学生对人道法的兴趣,各地的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3月,第十二届亚太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在香港大学和香港高等法院举办,参赛评委包括香港和亚太地区的知名法官、律师、法律学者以及ICRC的国际人道法专家。比赛案例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内战,在冲突中死伤的平民,攻击有红十字标志医疗设施的行为、无人机和集束弹药的使用等问题[47]

复次,开展人道法培训与研讨活动。4月,在尼泊尔举行的第五届南亚地区国际人道法年度会议主要探讨武装冲突和冲突后局势中的性暴力问题,让与会者了解各国为推广和实施国际人道法所采取的措施,并探讨该地区最近的发展及挑战。[48]10月,为打造东南亚国际人道法专业人才,国际人道法地区培训课程在菲律宾马尼拉启动。此次培训对象是国际法及相关政策的教师、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或需要应对人道问题的人员,以期增强人们教授和传播人道法知识并将其用于决策的能力。[49]

作为对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回应,具有110年历史的中国红十字会也开展了多项学习人道法的活动。如1月,ICRC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北京市红十字会承办的探索人道法(EHL)项目培训班开班,标志着探索人道法(EHL)项目正式在北京启动。此次培训就人道视角对武装冲突的限制人道法在行动确保正义应对武装冲突的后果五个单元以及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进行讲授,旨在培训项目研发团队和项目学校教师,使其全面了解探索人道法项目内容和使用方法。[50]

国际红十字运动围绕红十字知识的传播和人道法的宣传开展活动,加深了人们对红十字运动的理解,提升了对人道法的认识,对推动国际人道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青年,传承人道文化

青年人道主义者是红十字运动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后备军,青年人道主义者的人道活动受到国际红十字组织的极大支持。

20148月,IFRC参加了在中国南京举行的青奥会文化与教育项目环节,借此向青少年运动员传播人道主义观念、道路安全和急救等方面的知识。[51]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出冯鑫等4名红十字青年志愿者,作为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文化交流代表入驻奥运村,在整个青奥会期间,以红十字特色的文化活动为青奥会增光添彩。此次红十字文化教育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展台(booth),有五个类别的系列活动,从814一直持续到828;二是工作坊(workshop),从81725日隔天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主要内容为“青春善言行”(Youth as Agents of Behavioral Change[52]。所有的活动设计集互动性、创意性、教育性于一体,充分体现青年主体、青年参与、青年受益的特点。活动倡导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团结信任相互尊重的品质以及青年参与的责任担当,努力提升青少年对奥林匹克价值观、紧急救助、非暴力沟通、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认识,以青年自身的积极改变共同推动世界团结、人道主义事业和可持续性发展。

国际红十字组织还积极组织活动,加强青年人道主义者间的交流。1019,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第二届亚太地区青年峰会在北京开幕。100多名来自亚太和中东地区的红十字与红新月青年代表以青年人道主义者在行动为主题,就青年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中的作用进行交流探讨。此次峰会旨在重组和加强青年网络,并提交一个更具体的行动计划,指导青年代表在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依照《青年参与战略》开展相关活动。峰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青年网络,将其打造成一个强有力的智库、传播工具、资源中心和分享观点的平台。在随后的闭幕式上,会议起草委员会报告了第二届亚太地区青年峰会成果——《北京青年承诺》。报告指出,为了做得更多、更好、更广,青年代表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将从多个方面开展人道主义行动:尊重红十字标识,确保志愿者和他们行动的安全,并为各自国家的人道外交做出努力;支持社交媒体和交流技术的使用,以提高服务水平,增进相互交流;在国家红会制定或修订青年政策和青年参与战略时占据主导地位;在国家红会的所有程序和服务中设计青年领导计划;参与到青年领导力和青年领导战略的全球工具包发展,以培育青年参与决策网络;参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全球进程;和国家红会代表一起准备和参与地区和国际会议;和国家红会一起继续组织青年会议;为跟进并执行第九届亚太地区大会所签署的文件做出贡献[53]。这次会议为不同国家青年志愿者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旗帜下,拯救生命、改变观念,应对人道主义挑战、改善易受损群体生活境况创造了平台。

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未来发展有赖于青年人道主义者的行动。加强对青少年红十字工作的支持和引导成为2014年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国际红十字运动围绕青少年群体展开各项活动,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承红十字文化。

分享荣耀,直面未来挑战

红十字组织不分地域、民族和种族,广泛开展各种人道活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其博爱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其行动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4月,ICRC荣获2014年“更美好的孟加拉国基金会”奖,该奖项表彰其在1971年孟加拉国冲突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中出色的表现。[54]5月,罗斯福基金会将2014年国际四大自由奖颁给ICRC主席彼得毛雷尔及IFRC副主席弗朗切斯科罗卡,以此表彰ICRCIFRC成员、志愿者和支持者为保护战争和自然灾难受害者的生命和尊严所表现出的巨大且始终如一的奉献精神。荣耀的取得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7月,ICRC新的指导委员会正式上任后,新的领导层规划了未来四年的工作议程,表示需要寻找创新的方法来援助更多受武装冲突及其他暴力局势不利影响的人,推动对国际红十字行动的支持并促进人们更好地遵守保护被困武装冲突或其他暴力局势之人的法律。[55]

但是,从2014年的实践不难发现,未来的人道事业仍将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人道工作者及其活动的安全问题仍无较大好转,违反人道法致使人员伤亡的消息屡见不鲜。2月,明显标有保护性的白底红新月标志的叙利亚红新月会卡车满载人道援助物资进入霍姆斯老城时,却在该地区遭到步枪和迫击炮攻击。[56]再如,武器的转让和使用仍令人堪忧,全球每天都有数百万人经受着武装冲突的恐怖和苦难。虽然2015年《武器贸易条约》的生效将对武器供应施加严格控制,但武器转让仍存在人道忧患。[57]《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具有国际法约束力15年以来,杀伤人员地雷仍在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迫使各国在6月的《禁雷公约》第三次审议大会上探讨实现无雷世界所面临的挑战。[58]正如IFRC副主席弗朗切斯科罗卡表示:当今世界仍然充满了脆弱、贫穷和冲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我们所服务的社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不断增长的移民潮、攀升的失业率和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我们必须做好改变的准备,调整我们的行动,以继续在快速变化的人道局势中发挥作用[59]

跨国威胁的增多,政治、军事和人道目标的日益模糊,以及人道工作者难以接触受害群体等因素,给人道行动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合力应对挑战成为当下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话题。1月,比利时布鲁塞尔研讨会以“在武装暴力局势中为医疗服务提供法律保护”为主题,汇集20多个国家的代表,确保每个国家的国内立法都能为医疗服务提供保护。[60]3月,非洲联盟委员会和ICRC共同举办研讨会,探讨在为地雷、集束弹药或其他战争遗留爆炸物致伤者提供援助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寻找解决办法。[61]5月,第一届科威特人道工作者国际论坛“公开讨论人道工作当前和未来的状况,以及妇女和青年在这一领域的作用等问题”,“满足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受害者日益增长的需求[62]

为应对未来人道工作的全球性挑战,亚太地区红十字组织努力创造交流的平台,谋求共同解决问题。1022,第九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地区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成员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红十字组织和54个国家红十字会代表出席会议。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创新力、影响力、行动力:开启亚太新时代”,针对区域灾害的新特点、新趋势,围绕创新灾害管理理念、提升灾害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强区域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破解灾害管理难题。与会者共同分享和交流经验,并最终形成《北京创新呼吁》,用于指导未来几年亚太地区的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北京创新呼吁》指出,“当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我们应接不暇。它又如此连接你我,使我们不仅共担风雨,又必须分担各种日益复杂的挑战。如何跟上发展、适应现实,将是我们未来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发展的要义。”为此,未来四年,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通过积极筹措和匹配资金,以创造性的方式在社区中开展创新试点工作,分享和展现我们的创新成果。二,通过扩大志愿者队伍,以及让他们的生命得到保障、让他们的工作更加安心并且利用好他们各自的优势,推动规模化、本地化的志愿者社区服务。三,通过可参与、成体系和能创新的灾害管理、气候响应、公共卫生、避难场所和民生项目的发展,更好的提高社区恢复力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化、各种传染和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灾害的风险。四,通过利用国际联合会资源和体系,发挥亚太各国红会在备灾和卫生应急经验,与各方齐心协力,更好地应对大规模流行病和紧急医疗危机。五,通过实施《青少年政策》和《青少年参与战略》来加强青年的参与,特别要使更多的青年参与到议事和决策当中来,并支持各国红会的青年人道项目。六,通过发展多样化、有意义的伙伴关系,和自给自足的本土化动员,来提供更贴近群众的长期人道服务。七,通过创新性地运用各种交流和媒体手段,来扩大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管理的水平并实现资源共享。八,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助手作用。进一步明确在灾前、灾中和灾后的军民关系。九,通过采取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模式,来加强联合会的协调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各种合作。十,通过定期高层工作评估,并有力执行运动的政策、标准和手段,使我们成为在各个层面上都诚信负责、公开透明的组织。同时,以2014年为基准,《北京创新呼吁》还提出了10个指标用来评估未来4年的工作,即:一,在社区工作中,开始了或已经采用了创新性方法的国家红会数量。二,制定并实施政策来加强志愿者管理的国家红会数量。三,更新灾害管理计划并切实为《亚太灾害管理和恢复力战略2015-2018》作出贡献的国家红会数量。四,采纳《青少年政策》和《青少年参与战略》,并在国家红会领导层和出席法定会议代表团中吸收青少年成员的国家红会数量。五,与国内外形成新伙伴关系和地区间形成新型红会关系的国家红会数量。六,向联合会数据报告系统提供七项数据,并且志愿者数量切实增长的国家红会数量。七,参与《组织能力评估和认证体系》(OCAC)的国家红会数量。八,制定军民关系战略及相关操作规程的国家红会数量。九,接受年度外部审计并提交年度财务报告的国家红会数量。十,进行年度理事会工作评估的国家红会数量。[63]

这次大会,是亚太、中东地区及全球其他国家红会分享先进理念、相互借鉴经验的一次有益尝试,对各国红会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灾害应对水平,进一步提升红十字运动的影响力,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2014年,尽管国际红十字运动在人道救援方面不遗余力,但违反人道法、人道工作者安全受到威胁、武器的规制与使用不当等问题仍然存在。国际红十字运动面临的挑战越发复杂严峻,未来的人道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 孙语圣、宋启芳:《论中国红十字会灾害应急体系建设》,《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 贾经纬:《第二批队员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南国早报》2014817

[] 张强、陆奇斌、张欢等:《巨灾与NGO—全球视野下的挑战与应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张立明:《红十字人道事业:改革与发展管见》,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 殷晴飞:《19491965年中国对外人道主义援助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4期。

[] 周百花:《国际救援合作机制法律研究》,辽宁大学国际法系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李永清:《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 杨红星:《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态度与高校生命教育》,《教育评论》2014年第9期。

[] 新华网:《“威马逊”创多项纪录 强度大登陆点多》2014719http://news.xinhuanet.com/2

014-07/19/c_126771330.htm

[] 新华网:《民政部:台风“威马逊”造成62人死亡21人失踪 2014725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4-07/25/c_1111805017.htm

[11] 暨阳社区论坛:《蓝天下,我在海南,2014.7.26-2014.8.2——记刘丽娜海南救援感想》2014818http://bbs.jysq.net/thread-9651497-1-1.html

[12] 中国红十字会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针对琼粤桂威马逊台风灾情启动救灾应急响应》2014719 http://www.redcross.org.cn/hhzh/zh/newscenter/gzdt/201407/t20140719_25627.html

[13] 新华网:《“以爱育爱·美丽中国行海南特别行动”紧急启动 500万元物资运往灾区》2014721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4-07/21/c_126776633.htm

[14] 中国人道网:《海南省红十字会工作组赴文昌送救援物资》2014718http://rendao.org.cn/2014-07/18/

ontent_12046621.htm

[15] 海南省红十字会网:《香港红十字会向海南捐赠50万元港币用于紧急救灾》2014728http://www.hainanredcross.org/shownews.asp?id=2626

[16] 中国人道网:《台风“威马逊”无情 海口市红会灾后援救》2014721 http://rendao.org.cn/2014-07/21/

content_12085539.htm

[17] 中国人道网:《救灾中的红色娘子军》2014725http://rendao.org.cn/2014-07/25/content_12176639.

htm

[18] 中国人道网:《三亚市红十字灾害应急救援队赶往文昌翁田镇救援》2014721http://rendao.org.cn/

2014-07/21/content_12076037_3.htm

[19] 中国人道网:《香港红十字会向海南灾区捐款50万港元购油粮》2014724http://rendao.org.cn/

2014-07/24/content_12144090.htm

[20] 上海市红十字会网:《上海市红十字会向海南强台风灾区捐赠救灾款30万元》2014724http://www.redcross-sha.org/Home/View.aspx?id=8986

[21] 澳门红十字会网:《威风袭内地澳红会拨款救灾》2014725http://www.redcross.org.mo/news

_full.php?no1=792

[22] 江西省红十字会网:《江西省红十字会向“威马逊”灾区捐款16万元》2014724http://www.jxredcross.org.cn/new/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99

[23] 浙江省红十字会网:《风雨同舟,共度难关——浙江省红十字会援助海南灾区》2014724http://www.zjredcross.org.cn/web/comm/context.jsp?MenuIds=37&articleRelationId=4609

[24] 内蒙古红十字会网:《内蒙古红十字会捐助海南51535.5元救灾款》2014728http://www.nmgredcross.org.cn/xwdt/gzdt/201407/ld_2805.html

[25] 新华网:《海南红十字会已收救灾款53万余元》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14-07/24/

c_1111789959.htm

[26] 《蓝天救援队,好样的!》,《海南日报》201487

[27] 新华网:《酷暑救灾送棉被“囧”了谁?》2014720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7/20/

c_1111705391.htm

[28] 《红十字会解释为什么三伏天往南方灾区送棉被》,《人民日报》2014721

[29] 《救灾,为什么总有棉被?》,《人民日报》2014722

[30] 《海南红会邀请社会监督赈灾物资发放》,《中国红十字报》201481

[31] 中国人道网:《海口红会开展台风灾后回访》2014818http://rendao.org.cn/2014-08/18/

content_12603375.htm

[32]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叙利亚:更多人获得食品援助》2014910https://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update/2014/09-10-syria-food-assistance.htm

[33]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阿富汗:大选期间,保护平民仍是第一要务》2014425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update/2014/04-25-afghanistan-attacks-elections.htm

[34]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索马里:基斯马尤数千名受洪灾影响的人获得应急援助》2014616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6-16-somalia-nairobi-kismayo-flood-affec.htm

[35]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乌克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强调须加紧搜寻MH17空难遗体》2014725https://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7-25-ukraine-plane-mh17-bodies.htm

[36]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也门:在每况愈下的安全局势中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201449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update/2014/04-08-yemen-security-situation.htm

[37]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黎巴嫩:为难民和居民提供更多水》201443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interview/2014/lebanon-water-bekaa.htm

[38]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南苏丹:严峻粮食危机致预算激增》2014910https://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9-10-south-sudan-juba-budget-extension.htm

[39]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缅甸:若开邦暴力局势引发长期需求》2014910https://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update/2014/09-10-myanmar-economic-security.htm

[40]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访问梵蒂冈并与教皇方济各讨论人道问题》2014320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3-20-vatican-pope-francis.htm

[41]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加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促成暂停敌对行动以疏散伤者》2014720https://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gaza-facilitating-suspension-of-hostilities.htm

[42] 《毛雷尔:加强与国家红会合作至关重要》,《中国红十字报》2014218

[43] 《培养国际援助人才——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救援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京召开》,《中国红十字报》2014225

[44] 新华网:《王勇出席第九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地区大会开幕式并致辞》20141022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22/c_1112936471.htm

[45]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红十字博物馆中文网站开通了!》2014730https://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7-30-micr-chinese-website-launch.htm

[46]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历史研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巴塞尔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01458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5-08-switzerland-basel-beerli-loprieni-university-sign-cooperation-agreement.htm

[47]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阿德莱德大学代表队夺得第十二届亚太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冠军》2014319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3-18-china-hongkong-moot-court.htm

[48]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尼泊尔:南亚专家共同探讨性暴力与武装冲突问题》201447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4-07-nepal-kathmandu-regional-conference-sexual-violence.htm

[49]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菲律宾:打造东南亚国际人道法专业人才20141010https://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10-10-philippines-humanitarian-law-south-east-asia.htm

[50]《探索人道法(EHL)项目在北京启动》,《中国红十字报》2014128

[51] 新华网:《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参与南京青奥会文教项目》2014814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4-08/14/c_126873034.htm

[52] 中国人道网:《红十字青年添彩南京青奥会》2014814http://rendao.gmw.cn/2014-08/14/content_12539923.htm

[53]《青年人道主义者在行动——第二届亚太地区红十字青年峰会在北京开幕》,《中国红十字报》20141021

[54]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荣获2014年“更美好的孟加拉国基金会”奖》2014422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feature/2014/04-22-better-bangladesh-foundation-award.htm

[55]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新执行团队走马上任》2014630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6-30-switzerland-geneva-new-directorate.htm

[56]《叙利亚:严禁攻击人道车队》,《中国红十字报》2014218

[57]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武器贸易条约>即将生效,但武器转让担忧仍然存在》2014925https://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9-25-arms-trade-treaty-to-become-law-but-concerns-over-transfers-persist.htm

[58]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禁雷15年:尚未到自满之时》2014620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6-20-mozambique-maputo-third-review-conference-anti-personnel-mine-convention-conference-beerli.htm

[59]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红十字荣获2014年国际四大自由奖》2014524 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5-24-international-four-freedoms-arward-2014.htm

[60]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布鲁塞尔:保护医疗服务需要良好的国内法》2014131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1-31-health-care-in-danger-brussels.htm

[61]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非盟:专家讨论为地雷和其他爆炸物受害者提供援助的问题》201434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3-04-ethiopia-addis-ababa-wokshop-victims-landmines.htm

[62]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科威特:探讨人道原则与人道工作目前面临的挑战》201456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4/05-06-kuweit-forum-principles-challenges-face-humanitarian-work.htm

[63] 《北京创新呼吁》,《中国红十字报》20141114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观察思考
目录
百家争鸣
调研报告
理论园地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